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超 实习生 尤强)看着宣传单上炫酷刺激的宣传,14岁的初中生婷婷心动了,同行的两个朋友都希望体验一次“密室逃脱”。按宣传单上指引的路线,她们找到了门店。
“密室逃脱”大多需要4-6人参与。店家表示,婷婷她们至少还要再等来一位“玩家”才能“发车”,意即游戏开始的意思。
不久,80后男子张伟(化名)主动找到婷婷,希望“拼车”,几个女孩没多想就答应了。
游戏开始,“密室逃脱”现场光线昏暗、道路狭窄。婷婷感觉自己的隐私部位好像被“侵犯”了。沉浸在游戏中的婷婷以为是同伴不小心碰到了自己。
但到后来,她发觉那双“咸猪手”一直在不停地蹭她,婷婷十分害怕。游戏结束后,张伟离开现场。婷婷向同伴讲述她的遭遇。这时才发现,同伴在游戏过程中也遭到猥亵。于是,她们选择报警。
2021年10月发生的这个案子,让张家港市人民检察院第五检察部副主任、检察官盛敏记忆深刻。由于婷婷等人是未成年人,检察院提前介入案件,开展相关调查、取证。
所谓“密室逃脱”是指多名玩家在选定的主题场景中扮演相应角色,通过推理、协作在规定的时间内打开机关、完成挑战。这是一款实景逃脱类游戏,具有极强的刺激感和娱乐性。“密室逃脱”中古墓探险、蛮荒异兽、躲避追杀、破解凶案等纷繁复杂的主题让许多青少年趋之若鹜。
盛敏第一次办理相关类型案件。在她看来,“密室逃脱”有许多隐患,有的主题场景布置恐怖、血腥,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同时,密室逃脱的房间大多是临时布置、进行简易装修的房间。狭小的通道、光线度低的走廊也存在消防等隐患。“密室逃脱”具有相对封闭性。在房间内,只有犯罪嫌疑人与受害者等4人。2021年11月,经张家港市人民法院审理,犯罪嫌疑人张伟被判强制猥亵罪。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在网上检索“密室逃脱”等字样时发现,“密室逃脱”门店生意火爆。许多“爆款主题”付款人数接近万人。如一款标有微恐、刺激字样的“密室逃脱”主题“找到你了”,标价每人198元起。仅在一家门店,就有7684人付款。
在进行“密室逃脱”游戏前,店主通常会要求所有玩家将手机及身上所携带的物品统一放置在店里的存包处。店家解释这样做的原因是,如果带入光源进入房间,可能影响游戏体验感。“密室逃脱”的房间狭小、闷热,不少玩家会脱下外套,“轻装上阵”。
记者采访了解到,许多“密室逃脱”门店推出的主题,宣传海报都以黑色、血红色为主,让人感到不寒而栗。“这样的主题不限制未成年人选择的话,对于他们心理健康成长的危害可想而知。”盛敏表示。
“当侵害发生时,‘密室逃脱’真的很难逃脱!”盛敏认为,“密室逃脱”中的侵害行为虽然具有偶然性,但一旦有侵害发生,房间昏暗、狭小、密闭的场所,则使受害者很难快速逃离。
盛敏称,这三位女生在受到侵害后第一时间选择报警的行为值得“点赞”。面对猥亵,她们沉着冷静,理性维权。在学校、社区中开展相关普法教育,可以防范未成年人在“密室逃脱”“剧本杀”中遭受侵害。
盛敏表示,作为新兴业态,目前对“密室逃脱”监管上存在空白,没有明确规定“密室逃脱”属于哪个部门监管。案件发生后,张家港市人民检察院联系当地文广旅部门。相关部门在发现问题后,加强对“密室逃脱”的审核与监管。
盛敏分析说,对剧本达到什么程度才算恐怖、色情,占比多少,这些都没有明确规定。
盛敏希望相关部门出台法律或司法解释,对这些新兴业态加以管束,保护未成年人及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对于“密室逃脱”主题,相关部门可以采取分级制度。在内容上,14岁以下的未成年人需要在监护人陪同下选择适合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