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狂魔”作品上了多少国家的货币

中国青年报  |  2022-11-24作者:戴月婷

左图:中建集团青年建设者肖帅。 右图:由中国建筑承建的阿尔及利亚大清真寺印制于新版1000第纳尔货币上。本版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中国路桥青年建设者魏聪和妻子。

随着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足球赛如火如荼地进行,其决赛场地卢塞尔体育场备受瞩目。这项出自“中国建造”的世界杯主场馆也被印制在卡塔尔货币之上。“基建狂魔”之名再次走出国门、名扬四海。

从卡塔尔世界杯纪念钞票到巴基斯坦5卢比纸币的瓜达尔港,再到阿尔及利亚1000第纳尔纸币上的阿尔及尔大清真寺……近年来,沿着“一带一路”建设的足迹,越来越多的“中国建造”被印在项目所在国纸币上。

在这些令国人自豪的超级工程背后,有这样一群青年:他们坚信实干兴邦,在荒芜之地建起世界奇迹,夜以继日重塑山河;他们同样胸怀天下扎根海外,常有奇遇,与野象斗智斗勇,抑或是邂逅爱情……

《中国青年报》刚刚上线的《青年茶座》系列访谈节目,便邀请了一群青年建设者海内外连线,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多角度解码“基建狂魔”之名背后的动人内核。

名号初显 秒速重塑山河

两个半小时拆桥,9个小时改造一座车站……在清华大学材料学博士生陈宇麒的印象中,有关中国基建的视频常常惊呆国内外的网友,“每次把中国基建项目快进一下,都像是在看科幻大片,令人惊叹”。

她觉得“基建狂魔”名号最响亮的时刻莫过于2020年。她和国内外数千万名网友一起化身“云监工”围观火神山医院建设的“十日奇迹”。他们眼见着一座建筑面积3万多平方米的高标准传染病医院在武汉拔地而起,位于知音湖畔不知名的沼泽地自此成了一艘生命方舟。

而党的二十大代表、中国建筑三局90后工程师肖帅便是当时奋战在一线的建设者之一。彼时身在广州的肖帅逆行千里临危受命。当时泥泞的滩涂上,密密麻麻的挖掘机同时赶工的日与夜,令他终生难忘。在距离交付医院只剩3天时,为赶工“做最艰难的事”。肖帅担任突击队队长并专门负责室外风机及水电安装,制订了“小时制”作战地图,“当时大家心里想的都是不惜一切代价,快一点、再快一点!中国速度,就是我们的使命!”

与肖帅有相似感受的还有来自中国铁塔的产品设计师张新,作为“新基建”的青年建设者,在节目现场,她惊喜地发觉自己的工作和肖帅有许多交集,比如建设“火神山”时他们也在现场进行应急通信保障,将原本需要一个月才能完成的项目“压缩”到了3天。

“这些成绩得益于国家强大的实体经济支撑。”清华大学“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史志钦认为:“为什么中国基建越来越强?基建狂魔之名越来越响?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实干兴邦’这4个字给出了所有答案。”

感受震撼的同时,青年学生陈宇麒更觉未来可期,“在即将毕业的关口,听完前辈们的建设故事,再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实体经济的重视程度,感觉就业前景愈发广阔光明。“

大展身手 出道即达巅峰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连日来,简从科技创始人禤俊鹏一直反复研读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这一段表述。

对这位95后的创业青年来说,投身“建筑行业的智能化升级”是高中时便下定的决心。在填报大学专业以前,禤俊鹏便瞄准了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的技术攻关,选择了与之相关的机械工程专业。如今,他们研发推出的防水粘接砂浆铺设机器人,因在屋顶施工过程中铺设精度高、美观且高效而得到了好评,“其实创业初期想研究的机器人是空中造楼机。”

让禤俊鹏没想到的是,没过一年,肖帅所在的中建集团便把他的构想自主研发出来了。

“空中造楼机出现后,3天建一层楼变得寻常。其实建筑工地已经不是大家想象中人山人海、尘土飞扬的模样了,越来越智能化、数字化、低碳化了。”肖帅透露,如今中国基建企业已经拿下了全球300米以上超高型建筑70%的订单,近几年中国建筑研发创新年增速保持在30%左右,相继攻克了一系列的卡脖子技术。他举例道,比如解决了水冰转换的难题,让国家游泳中心从水立方变成了冰立方;中建低碳智慧示范办公楼采取了30多项低碳建设技术等。

张新对此同样深有体会,作为新基建的产品设计师,她的工作目标是把“5G+AI+塔”结合起来,让塔更“智能聪明”,为塔装上的“千里眼”“顺风耳”和“智慧脑”,让“通信塔”变身“数字塔”,可以助力森林防火监控预警工作,“它有两只眼睛,一只通过双目热成像通道探测温度,一只用来做AI分析,装上烟火侦测的算法。”

美名远扬 不断惊艳世界

如何让“基建狂魔”广受认可、美名远扬?这是常年驻守在海外建设“一带一路”的青年常常思索的问题。

中国路桥柬埔寨办事处,副总工程师魏聪觉得,“我们中国企业走出去,其实就代表了中国技术、中国标准走出去,还需要考虑留得住,所以不但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

为此,在帮助柬埔寨修建第一条高速公路的同时,他们更将人才培养作为项目重点内容,在修路之余搭建先进的中心实验室。在柬埔寨有句家喻户晓的谚语:“有路则有希望。”“一带一路”项目的搭建不光串联起了柬埔寨从首都金边至西哈努克港沿途5个人口稠密的省市,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活力,将原本5小时的车程缩短至2小时内,更留下了希望的种子。

在党的二十大现场,肖帅听到报告中“深受欢迎”这4个字时,想起同事们建造那些印在纸币上的超级工程时的场景,还想起许多并肩而行的外国友人:“比如在中建埃及分公司,我们有一位员工叫拉妮姆·梅尔,参与非洲的第一高楼的项目工作,她说,中国在帮助他们建地标,还帮他们实现‘现代化’。”

“其实建设‘一带一路’的原则就是共商、共建、共享。用我们的工程建设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比如中国工人冒着生命危险用900天的时间帮助乌兹别克斯坦打通了中亚第一条、也是迄今为止中亚最长的一条铁路隧道,使原本需要翻山越岭四五天甚至需要绕道第三国的路程缩短到坐火车900秒就可以走完,他们欢呼‘一带一路’帮助他们解决了行路难这个千年难题。”清华大学“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史志钦发现,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有越来越多的青年胸怀天下、投身其中,有青年争当论坛的志愿者增长国际视野,有青年在高校创立“一带一路”协会,9年来会员覆盖几十个国家……不断提升着“一带一路”的生命力。

“虽然常年驻守在外四海为家,但并不孤独,这条路上有很多同行者。”在柬埔寨第一条高速公路开通运营前夕,魏聪也迎娶了在柬埔寨因这条“希望之路”而相知相恋的妻子,夫妻俩一起在“一带一路”上筑梦青春。

当然除了浪漫的爱情故事,扎根海外修路建桥的青年也会遇到一些哭笑不得的有趣经历。为了让中老铁路也能搭乘“网络的高速路”,在沿线建立信息基站时,中国铁塔西双版纳州分公司的项目经理彭程常常会穿过热带雨林,与野象斗智斗勇,“每天都需要紧盯野象的行踪和作息规律,抢在它来之前‘占位置’,修好站。”为此,他的微信步数里程常常突破10公里,但“一想到铁路沿线上的人可以畅通地上网打电话,就觉得很值得”。

这群年轻的“基建狂魔”都相信,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铺展,“未来将会有更多青年持续打响‘中国建造’的名号,不断矗立起惊艳全球的时代坐标,持续建造着未来。”

责任编辑:邹艳娟,李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