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上海及时启动研究、认真贯彻执行,优化调整并细化落实相关防控措施,并于11月13日下午正式发布“优化防控7条措施”。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党委书记郑军华曾有过武汉、上海两地抗疫经历,他对此表示,上海这一系列优化疫情防控措施的出台,非常及时也很有必要,“这些措施在国家‘二十条优化措施’基础上作了细化,使得防控更加明确,也更加精准。”
“这7条优化措施中提到:优化校园核酸检测频次,中小学(含中职校)和托幼机构每周一、三、五进行校内核酸检测,核酸检测相关要求根据疫情形势进行动态优化调整;一般不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只在感染来源和传播链条不清、社区传播时间较长等疫情底数不清时开展。同时,进一步组织好常态化核酸检测和社区便民筛查……这些防控措施要求更科学、更精准、更规范,对于上海来说,能更快速地开展疫情防控,把该管住的重点风险管住,该落实的落实到位,该取消的坚决取消,充分利用资源,提高防控效率。”郑军华进一步表示,这些措施的出台也充分体现了上海严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动态清零不动摇,抓好疫情防控和优化调整措施的实施,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副主任王新宇同时表示,上海的7条优化疫情防控措施是在国家“二十条优化措施”基础上作出的,从国家的这些防控措施来看,跟之前的规定相比,有着较大幅度的调整,“有人或许以为是我们的防控放松了,但其实并非如此,而是我们在不断对疫情防控措施进行科学精准调控的体现,最终目的是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王新宇进一步解释,上海的优化措施中也提及“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 取消了对密接的密接的判定,这是因为最新的数据表明,对于这部分人群,在划定后发现阳性的概率非常低,大概只有10万分之几这个数量级,因此如果继续把大量的资源放在这部分人群中,会耗费大量流行病学调查人员的精力和时间,反而可能影响了对于密接人员的调查和风险管控工作。同时,这样也可以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把疫情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减少对于人民群众日常的影响,平衡好我们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不再划分中风险地区,只划分高风险和低风险地区也是这种理念的体现。”
又如国家和上海的优化防控措施中都提及“入境人员隔离时间调整为‘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
王新宇表示:“ 这是因为新的奥密克戎变异株潜伏期进一步缩短了,因此5天集中隔离的时间已经能够跨越绝大多数境外感染者的潜伏期,也就是说只要是在入境前感染的,感染后5天内基本都能在呼吸道测到病毒,而几乎不会发生‘漏网之鱼’,这样可以节约更多的隔离资源,同时也是为了防范在集中隔离点的交叉感染风险。”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上海的7条优化疫情防控措施还提及:“一般不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只在感染来源和传播链条不清、社区传播时间较长等疫情底数不清时开展”、“中小学(含中职校)和托幼机构每周一、三、五进行校内核酸检测,核酸检测相关要求根据疫情形势进行动态优化调整”。王新宇坦言:“这些措施的出台,都进一步体现了防疫政策更为精准,同时也很好地平衡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王新宇最后表示,疫情防控是一项艰巨且持久的工作。当前,新冠病毒仍在持续变异,全球疫情仍处于流行态势,国内新发疫情不断出现,受病毒变异和冬春季气候因素影响,疫情传播范围和规模有可能进一步扩大,防控形势仍然严峻。
“我们仍然要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动态清零不动摇,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作为临床医务工作者,需要进一步加强医疗资源建设,做好医疗分级分类治疗的方案规划,避免发生医疗资源挤兑,同时提高自身的救治能力,特别是不断提升重症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王新宇说。
郑军华同时指出,虽然目前流行的奥密克戎变异株致死率看似降低,但如果放开,可能对慢病、重症、高龄人群造成无法预计的伤害,因此仍要继续坚持科学精准防控,落实好上海优化疫情防控的一系列措施,做好社会生活、经济发展、基本医疗与疫情防控等工作间的高效统筹和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