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脱贫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继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
“小脐橙变成了致富果!”看着满山挂果的脐橙树,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黄屋村脱贫户朱陈琼满面笑容,“38亩脐橙线上卖全国,腰包还能接着鼓!”
河南省夏邑县曹集乡曹西村帮扶车间里,中国结、喜庆袋等工艺品从乡亲们手中生产出来。“有了一技之长,又能在家门口打工,日子越来越红火。”脱贫户靳曼曼说。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坚持精准扶贫、尽锐出战,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全国八百三十二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近一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九百六十多万贫困人口实现易地搬迁,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广大干部群众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做出重大部署,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接续奋斗,扎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
强产业、促就业,脱贫群众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
脱贫攻坚成果巩固的重要标志是脱贫人口的持续增收。各地区各部门强化产业帮扶和稳岗就业,多措并举促进脱贫人口增收。2021年,全国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12550元,比上年增加1810元、增长16.9%。今年上半年,脱贫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继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脱贫产业提档升级,乡亲们“钱袋子”鼓起来。
如今,云南省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其达村乡亲们的日子,就像红彤彤的草果一样红火。“今年又是个大丰收,小草果变成金果果。”村民余学明说,以前溜索“溜”到江对面收草果,现在公路修到家门口,收购商“闻香而来”。村里成立合作社,草果产业抱团发展,草果种植面积超过1.5万亩,收入500多万元。
发展产业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治本之策。昔日贫困山乡特色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每个脱贫县都形成了2至3个特色主导产业,去年我国脱贫地区特色主导产业产值超过1.5万亿元,脱贫人口人均实现产业增收2200元以上。今年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的比重将达到55%以上,重点支持联农带农富农产业发展。
就业“饭碗”端得稳,干活有劲头、生活有奔头。
“家门口有活干,挣钱顾家两不误。”说起在村里上班,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大和乡界牌村脱贫户闫书兰,经过技术培训,变成村里工厂生产线的产品把关员,看到自己制作的红豆腐卖到全国各地,她总有使不完的劲儿。
“一技在手,挣钱有门路。”甘肃省康乐县魏家寨村青年瓦建文,参加中建技能人才培训班,取得了电工证,乘坐上岗“直通车”来到中建二局所属工地务工。“在工地每个月能拿到7000多元,搁以前真是不敢想!”
多措并举稳“饭碗”,促进脱贫群众就业增收。有劳动力的搬迁家庭基本实现至少1人就业,就业帮扶车间数量和吸纳脱贫人口数量逐步回稳向好……截至8月底,全国脱贫人口务工规模3257.7万人,已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强帮扶、促发展,脱贫地区续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中央明确设立5年过渡期,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全面建立,确定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并继续倾斜支持……一系列有力举措持续帮扶脱贫群众,脱贫成效更可持续,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广大脱贫地区干部群众用脱贫攻坚的“金钥匙”,开启乡村振兴的“致富门”。
织密防贫网,精准防返贫。
“防贫网织得密,好政策跟得紧,让我们一家顺利渡过难关!”广西南宁市武鸣区宁武镇东王村村民王思说,儿子一场大病给家里带来大额支出,防贫警报拉响后,治疗费报销、临时救助金、防贫保障金等接踵而至,让全家生活又有了希望。
健全机制防返贫。各地建立了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截至8月底,超过65%的监测对象已消除返贫风险,其余均落实了帮扶措施。
强帮扶,政策优化更给力。
8月30日,2022年“津陇共振兴”合作交流洽谈大会开幕,现场签约项目76个,签约合作金额111.9亿元。为巩固东西扶贫协作成果,天津把50%以上财政援助资金用于支持甘肃特色产业发展,津甘共建产业园区45个,新增引导落地投产企业183家,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1.42万人。
帮扶力度持续加大。东西部协作“一对多、多对一”优化为原则上“一对一”的省际长期固定结对关系。今年上半年,东部省(市)实际投入财政援助资金220亿元,互派干部2448人、专业技术人员8520人,引导1127家企业投资、实际到位投资额342.3亿元。
抓衔接。出台33项衔接政策,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选派科技特派团以“一县一团”方式集中支持。接过脱贫接力棒,巩固成果加油干。坚持和完善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等制度,截至2021年底,全国18.6万名驻村第一书记、56.3万名工作队员全部选派到位,常态化驻村工作机制不断健全。
促发展。从卫星上拍下的照片见证变化:脱贫地区集中的“胡焕庸线”以西区域,“夜光面积”持续增加。这背后是脱贫地区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放眼山乡大地,“四好农村路”不断延伸,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发展短板补起来,人才、资金等要素汇聚,发展步伐加快,人气旺起来……乡村全面振兴的壮美画卷,在广大脱贫地区铺展开来。
按照党的二十大擘画的宏伟蓝图,全力推动农村更富裕、生活更幸福、乡村更美丽,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脱贫群众的日子必将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