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大国重器”的年轻人来到蜀南山区——

给苗乡孩子一份“美丽的礼物”

中国青年报  |  2022-11-07作者:胡春艳 李廷跃

来自中交天航局的志愿者在校园里带着孩子们玩耍。受访者供图


    在位于四川省兴文县玉屏山下鹿溪河旁的侨心学校,清晨的阳光还未穿过薄雾洒进校园,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就已回荡在整个校区。13岁的苗族孩子罗钰瑕喜欢和同学们一起在操场上奔跑,在崭新的校园里迎来自己的初一生活,让她快乐得感觉每天都充满力量。

    教学楼是新的、运动场和食堂是新的,校园里有锦簇的花丛和青青草地,寝室里有棉被、脸盆和24小时提供热水的独立卫浴……侨心学校副校长杨龙感慨,“这样的农村中学,过去哪里敢想。”

    这是中交天航局南方公司的建设者们给苗乡孩子的一份“美丽的礼物”。为了让苗乡学子尽早享受优质公平的教育资源,这些擅长建造“大国重器”的年轻人来到蜀南山区,他们花了一年时间,为3万多个大山里的孩子建起一座座美丽现代又安全牢固的校园。

    今年秋季开学几天后的一个中午,四川泸定突发6.8级地震,兴文震感明显。然而,这里的校舍无一受到影响,有些孩子是看到电视新闻后才知道当地发生地震了。

    兴文县地处川南山区,是四川省最大的苗族聚居地,很多中小学校散布在大山深处。由于交通不便等原因,城乡教育差距过大,这也成为当地教育长久以来的痛点。

    2021年,兴文县推出破题之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兴文县委负责人介绍,这是当地打造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创新品牌的“一号工程”。这意味着,这项工程承载着践行乡村振兴国家战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重大使命,也寄托了苗乡学子走出大山、用知识改变命运的希望。

    项目覆盖全县12个乡镇,其中包括设计新建学校2所,改扩建学校17所;新建校舍15.99万平方米,新建运动场11.6万平方米,可以满足全部在读生的寄宿需求。

    大坝苗族乡大坝中学是其中体量最大的一所学校。学生家长谭鑫注意到,如今这所学校的每间教室里,都有完整的智慧系统、宽带网络、录播设备等,“这些设备以前在城区学校才能看见。”

    项目建设者们清楚,家长最大的心愿,莫过于能够为孩子选择一所身边的好学校,为此,校园的设计力争与国内大城市里优质学校的建设标准接轨,“要让山里孩子也享受齐全先进的设施。”

    大坝中学副校长刘劲松介绍,在这所学校就读的孩子很多是留守儿童,家里的学习环境和生活条件都不太好。“现在的学校像是孩子们又一个温暖的家。”他和学生一样,被建设者们很多精心的设计和妥善的安排感动着,“现在我们学校各类设施在大坝乡是最好的,站在山上四处望,数我们中学最气派。”

    今年秋季入学,兴文县首批乡村振兴寄宿制学校投入使用:8所学校新增学位近3000位、床位超4500位,为苗乡学生提供更加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农村学生在家门口也能享受优质教育,让城乡学生能享受同等教育资源,”兴文县教育和体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吴强说。

孩子们在新建的绿茵场上尽情挥洒汗水。受访者供图

    兴文县地处华蓥山断裂带,地震多且分布广,校舍安全自然是生命线。为了建成“震不倒”的学校,建设团队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设计时把抗震标准提升了一个等级——全部按照“七度设防、八度构造”标准建设,并采用世界先进抗震技术。

    秘密武器之一便是抗震阻尼器。项目安全总监侯伟介绍,教学楼、宿舍楼和食堂的墙体内,全都设计预埋了抗震阻尼器,“目的是集中耗散地震输入的能量,从而减少主体结构损伤,达到减震目的。”这就像给建筑物安装了橡胶垫,能大幅降低地震来临时的振幅,安全性提高数倍。另外,建筑主体结构全部使用了抗震钢筋,其良好的延展性远强于普通钢筋。

    防震设计还体现在校内各个细节上。教室内照明设施通过减震器连接,楼梯踏步梁使用抗震滑动支座,消防、给水、通风、电缆桥架均用了抗震支吊架系统,大大降低了坠落伤人的可能。

    刘劲松注意到很多细节上的安全巧思,比如课桌椅在提升强度的同时,增加了下方躲避空间;钢化玻璃即便破损后玻璃碴也没有棱角,不会造成二次伤害等。

    要想建成“震不倒”的学校,桩基是根本。然而,在为共乐小学建设宿舍楼时,桩基施工就遭遇了大难题。负责打地基的团队发现了成片的溶洞,溶洞之间层层连通,最大一个直径达17米。很快,在侨心学校、义和中学、晏阳中学、周家云龙学校和大河中学的施工过程中,都发现了溶洞地质。

    在如此脆弱的岩层上进行桩基施工,相当于在鸡蛋壳上打洞,难度非常大。

    面对挑战,项目部组建专家团队多次现场勘查,开会论证,最终决定一旦遇到溶洞,必须穿过溶洞再往下打入基岩1米,确保工程桩的承载力在岩层上,并采用永久性圆钢筒,以及重锤、轻打、快提等技术。这样一来,打桩速度也降了下来。正常地质条件下,钻孔、灌注,一台桩机一天可以完成7根桩。可在共乐小学,完成1根工程桩前前后后要花10小时。“最难的是大河中学,除了溶洞还遇到硬岩,30根桩足足打了两个月,最长的一根超30米。”项目副经理高岭说。团队边摸索边干,最终攻克了溶洞成桩技术难题。

    老楼支护也是重要的防震举措,比如侨心学校加固了旧教学楼,改造后完全达到抗震标准。“必须把校舍建得结构最牢固、质量最安全、家长最放心。”项目经理黄志文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胡春艳 通讯员 李廷跃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