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赵安琪
秋收农忙,丁旦的十一假期也排满了工作,拜访大米客户,忙着去找育秧老师谈合作学习,他计划明年把种植基地育秧的能力和质量、秧苗管控的精细化程度再往上提一提。这位90后的海归青年是江西省高安市盛发粮油有限公司种植事业部经理,已经在江西农村的种植场工作了5年,除了出差、培训、跑市场,他一年大部分时间都是“窝在田里”。
海归返乡,从零开始当农民
来自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石脑镇丁家行政村的丁旦是一名农二代,他的父母在当地经营一家粮油公司。在英国利物浦大学读完本硕,又在上海工作两年后,2017年,25岁的丁旦毅然决然回到了家乡江西的农村。他在农村的目标也很简单,“赚一点钱养家糊口,带着团队的小伙伴把水稻种得更好,把大米卖的更好。”
根据国家统计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与10年前相比,全国农村人口减少1.6亿。大部分农村劳动力都在外流,但丁旦却选择逆流返乡,因为他和父母爆发过一次争吵,“他们希望我能够在外面工作几年,见见世面,学习一下管理经验。”而丁旦却更希望尽快返乡,了解家乡农村田地的情况。
在英国学习管理学和消费者市场学,在上海做了两年的品牌传播,初回农村的丁旦在农业方面却是一窍不通,从水稻种植、水肥管理到病虫害防治,丁旦开始窝在田里学习。这几年,他在田地中和农民学习,去各地拜师,参加新型农民培育工程。丁旦称,最初做机械化育秧的时候,他的成本是每亩地180多元,通过向前辈学习,他的成本已经控制在100元出头。
丁旦与团队伙伴一起查看秧苗生长情况。受访者供图
90后新农人,田间地头的学习摸索
海外的学习生活给了丁旦不一样的视野,这几年,他致力于将标准化、精细化的管理模式带回农村。丁旦回来的第一个想法是,如何拉一群人一起高质高效地种水稻。合作社的流转面积达到9400亩,田地分散在各个村庄,单靠个人的力量一天都逛不完。为此,他向行业前辈和农民取经,摸索出了一条“田管家”三级管理模式,2名总管家负责总体日常管理人员调配和机械调配,十几位田管家管理种植基地的协调执行,当地的农民负责种地,同时配备技术老师和农机队伍,大家一起把水稻种好。
利用科技种植高品质的优质原粮也是丁旦的目标,在种植富硒水稻时他引入了智慧农业系统。这样一来,一方面消费者可以溯源,看到富硒水稻基地的种植全过程;另一方面,农民的工作会更标准化,也能帮助降低用药量和化肥使用,种植的水稻会更绿色、更健康。
“一碗饭的背后是有很多位农民花了大半年辛辛苦苦培育,这是一种自豪感。”这次拿到2022全国十佳农民的称号,他直言很有压力:“要学的东西太多了,在农业领域,比我优秀的人也有很多。”
目前他正在摸索改良的是农机队伍,三年前,丁旦开始组建农机队伍,“买了7台收割机,本来以为收割的时候不用愁了,但是没想到还是不行。”丁旦称,收割是季节性的,每年只需要工作十几个小时,却需要短时间把所有工作做完,“7台收割机完全不够,还是要外调。工作量低,农机队伍工资不够,这个队伍的稳定性就不行了。”丁旦又去向别人取经,今年,他的办法是农机队伍不仅负责收割,还要负责打药和无人机,这样一来,农机队伍的工作量增加,种植效率也有一定的提升。但他觉得,这个方案依然不完美,明年准备再调整。“在农村,每块地的情况不一样,别人的经验不一定适用这里的土地。”
调整创新的过程也少不了阻力。在种地的技术问题上,丁旦的新方法与资深的老农民大不一样。“他会觉得我种地的时候你还没出生,你还来指导我种地。”丁旦说,面对这类问题,他会在团队中引入一些年轻的专业人士,遇到固执的农民就会采取“一人一半”的试验模式,“一半土地按自己的新方法,一半土地按他们的传统方法,最后看效果。”
丁旦在水稻插秧前检查插秧机秧针情况。受访者供图
乡村振兴,带着村民一起赚钱
为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丁旦采取了“底薪+分红”的模式,“大家都是合作伙伴,要把种地这个事情当成是自己的事情来做。”以“田管家”为例,除了每月的底薪生活费外,年底会对“田管家”所负责的种植基地进行独立核算,他们可以拿到种粮收益的60%。
丁旦的这些合作伙伴,基本都是当地的农民,“最开始执行这个收入模式的时候,很多人是不相信的。”丁旦说,第一年年底开分红会的时候,他直接当众分红,种得好的人拿了十几万分红。“慢慢地大家觉得这个不是在骗人,甚至有些人会主动找上门来,问我‘你们这边还缺不缺管理人员,我想来你们这种地’。”
在这些合作伙伴中,农村妇女的比例是最高的。在当下的农村,青壮年劳动流失严重,丁旦的这支“田管家”队伍中,有60%都是农村妇女,而在种植基地干活的1500多名工人中,妇女的比例更是高达95%。“抛秧插秧这种工作,不需要重劳力,只是需要花时间,这种工作妇女来做最好。”
在这个过程中,丁旦建立了农村妇女就业创业示范基地,“我妈妈就是农村妇女,现在这么多农村妇女在我这里工作,我也想更标准化、更好地带动农村妇女就业,慢慢就演变成了一个示范基地。”
从海外和大城市回到农村工作生活,丁旦坦言,虽然和以前的同学朋友节奏不一样了,圈子不一样了,但“养家糊口,自己的开心和愉悦感是最重要的”。“我喜欢呆在小地方,现在农村除了外卖少一点,蚊子多一点,这里什么都有。”
这几年,丁旦也目睹了农村的变化,“以前农村的晚上黑灯瞎火,现在村里都修了马路,有路灯也有垃圾桶,大家丢垃圾会都丢到桶里,有车全部拉走。农村的生活环境比以前要更好了。”未来,丁旦打算一直扎根农村,把这份工作做下去,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