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间课堂里,学生的年龄都在50岁以上。教师站在讲台上,讲授的内容是如何安全用药、如何保持心理健康,甚至还有智能手机的基础应用。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是如何用手机拍摄制作短视频、记录和分享生活。
课间休息时,一位“奶奶辈儿”的学员攥着手机,给一位“妈妈辈儿”的同学补课,告诉她怎么用社交软件聊天、怎么用购物软件买东西、怎么刷短视频。两位年龄相差30多岁的老闺蜜,连去卫生间都要手拉着手一起。
这是国家开放大学老年大学的课堂,教学管理科科长张翔宇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在她做班主任的班上,年龄最大的学生今年已经88岁了。她也带过智能手机班,在这个连报名都需要用智能手机的时代,很多老人都是让子女帮忙,才获得了“入学”的机会。
在张翔宇看来,老年大学的建设,实际上也是在搭建一个平台,做好服务和支撑。
因为职业的缘故,她经常听到“老有所为”这个词,也深表赞同。“年轻人或许觉得工作很累,但是其实退休之后会发现工作是一个平台,提供了做事的机会。希望老年大学也能给老年人提供这样一个平台,让大家又能团结在一起做些事,让生活变得更好,让自己更开心,也让整个社会更好。”张翔宇说,“从提前迈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和地区的发展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老年人退休再就业的趋势。”
去年发布的《2020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提到,我国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超过2.6亿。与此同时,全国各级各类老年大学(学校、学习点)8万多所(个),注册学员1400多万人。29所省级老年开放大学线下培训350万人次,线上培训8000万人次。各省级老年教育或终身学习平台共注册学员630万人,访问量超过8000万人次。
如何“让老年人力资源成为二次人口红利”,帮助老年人过上美好生活,助力国家发展,是国家从战略层面非常关注的问题。
前身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国家开放大学,2015年成立老年大学,面向所有有学习需求的老年群体。2017年,张翔宇从信息化部来到老年大学,此后的5年一直在“和老年大学一起茁壮成长”,见证并参与了国家开放大学老年教育不断做优做强的创业过程。尤其是老年大学的魏公村校区线下班,她和小伙伴们从仅有3个人的小团队开始拓荒,并逐步成长起来。
“不论是成员的年龄构成、锐意开拓的进取精神,还是事业的发展阶段,这个队伍都是一个奋斗着的青年形象。”张翔宇说。
张翔宇思考过,是什么支撑着自己一路前行。这位年轻的奋斗者,参与了国家老年大学筹建的历史性工作任务,是智慧助老和老年健康、老龄化国情教育等特色课程资源建设的主要负责人。在老年教育的拓荒工作中,她也在不断展示着青年的灵活、创新、热情。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3月,国开老年大学开始做“乐学直播”。有心理学专业背景的教师主动表示,可以给老年人讲讲心理学,尤其是心理防御,告诉他们怎么调整心理状态,怎么应对疫情带来的焦虑情绪。
以此为契机,老年大学联合体系发起“乐学防疫”联合行动,免费开放了31个学习平台。团队从全国各地征集老年教育师资,从老年开放大学体系、社会培训机构以及老年学员中遴选出125名优秀师资,推出“乐学直播”系列公益课程,观看达10万人次。从转基因食品到买菜指南,从如何插花到如何把花拍得好看,甚至还有跳舞课、太极课、健身课……这些云课程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
2021年起,张翔宇负责老年大学实体办学项目的具体实施,也在每学期担任一个班的班主任。国开的老年大学没有设置年龄上限,“多大岁数都能来”,只要签一个安全承诺书,证明对其身体健康状况充分了解的家人也支持就行。
在给“妈妈们”当班主任的过程中,张翔宇也在时刻关注着这些老年人切切实实的需求。
张翔宇和同事发现,上学时总是有老年人请假,不少是因为孙子孙女生病了,还有父母生病了,甚至有人为此退学。60岁左右的老人,既要帮着带孙辈,自己的父母也到了需要照顾的年龄。为此,学校专门开设了如何照护老人、如何安全用药的课程。国开老年大学规划的活动中,有一个项目叫“大手拉小手”,这是专门给带着孙辈出游的老年人设计的项目。
当班主任的这些年,许多人和事给张翔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参与设计的一个名为“家族故事写作”的课程,通过让学员写家庭里面某位成员的故事,达成代际之间沟通,加强学员跟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结课汇报的时候,学员们要上台讲一个10分钟的故事,写一篇文章。“几乎每一个都能听哭。”张翔宇感慨。
张翔宇记得,有个阿姨“特别可爱”,用诙谐的语言讲述了自己去世的母亲。为了完成这个课程,这名学员几乎重新翻找了母亲的一生。她找到了一张做缝纫培训的证书,那是唯一一个跟她妈妈相关的证明类的材料。这让她恍然大悟,为什么自己小时候总能穿着母亲亲手做的小洋裙去学校——那是她妈妈去西单的商场橱窗外,对着最新款的裙子,画下图纸,回家照着样子给她做的。那位她一直没有理解的农村妇女,去世前亲手给她做了最后一件棉袄。
“这是平凡人的平凡故事,没有什么传奇色彩,但我们都听哭了。”张翔宇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说。她觉得,生命是有限的,一定要把握时机,去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渺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