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9月7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昶荣)针对目前正在进行的四川甘孜州地震医疗应急救治工作,截至今天12时,国家卫生健康委已累计调派近200名紧急医学救援队队员和专家赶赴地震灾区支援医疗应急工作。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争分夺秒,利用航空救援等方式,以最快速度开展转运和救治工作,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收治医院畅通生命绿色通道,确保每名伤员第一时间得到科学救治。目前,灾后伤员救治和卫生防疫等工作正在有力、有序、有效展开。
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派出医疗救援队参与救治工作是我国卫生应急工作的积极应对措施。卫生应急能力是国家卫生健康综合实力的体现。
今天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成就。过去十年,我国的公共卫生体系先后经历了H7N9禽流感、中东呼吸综合征、埃博拉出血热、新冠肺炎等重大传染病疫情和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的考验,经历了一次次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正面硬刚”,“我国卫生应急核心能力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局长常继乐在发布会上说。
过去十年,我国卫生应急体系初步建立,并建成了全球最大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平均报告时间缩短到4个小时以内,已经具备在72小时内检测300多种病原体的能力。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制度。在全国已建成4大类59支国家卫生应急队伍。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李斌在发布会上表示,过去十年,是我国公共卫生防护网筑牢织密,传染病、慢性病、职业病、地方病防控更有效有力的十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一百年来全球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我国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因时因势不断调整防控措施,最大程度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统筹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受住了严峻考验,充分展现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担当。
此外,我国消除了疟疾,实现了乙肝控制目标,艾滋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尘肺病等重点职业病高发势头得到初步遏制;血吸虫病疫情降至历史最低水平,如期实现地方病防治三年攻坚行动目标。
此外,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我国围绕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强化预防预警措施,提升快速反应能力,确保事件有效处置,实现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数下降,死亡人数减少。与此同时,我国重特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比如高致病性禽流感等新发传染病、中东呼吸综合征等境外输入疫情都得到了成功处置,为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防控作出了国际贡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也取得了重大的战略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