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重症新冠,8天宝宝获救记

中国青年报  |  2022-08-16作者:谢洋 黄颖雯

①前去北海支援的医护人员成立临时党支部。②宝宝病情好转后在“鸟巢”中安然入睡。③护理人员精心照顾患儿。④医生为患儿制订诊疗方案。⑤患儿康复后回到妈妈的怀抱。⑥出院前母子俩与部分医护人员合影。 受访者供图

    7月24日早上9点多,广西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副主任医师莫艳正在出诊,突然接到院领导的电话。对方语气急促地告诉她,一名出生刚8天的宝宝因核酸阳性正在广西北海市的新冠肺炎救治定点医院接受治疗,自治区卫健委紧急指派广西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专家前去支援。

    “新生儿的病情进展通常都很快,容易因为某一个器官的疾病,而牵涉到全身其他的脏器和系统,所以新生儿的疾病会来得比较急比较凶险。”莫艳说,听说这名感染新冠肺炎病毒的新生儿需要自治区级的专家去支援时,她也非常着急。

    不到两个小时,一支由广西区妇幼保健院、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南宁市妇幼保健院4家医院6名专科医生、9名护士组成的专家团队便集结完毕,直奔北海。第二天,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又派出3名护士前去支援,共同守护这个受到病毒侵扰的新生命。

    我们的压力主要来源于未知

    “之前去疫区照顾的都是成人、儿童,这是我在疫区接触的首个新生儿。”广西妇幼保健院新生儿医疗中心二病区副护士长梁丽,之前两次赴疫区支援,担任过广西妇幼保健院援沪医疗队副队长。5月30日,她援沪归来,经过14天隔离重回岗位。一个多月后,因为丰富的抗疫经验,她又被派往北海参与新冠肺炎重症新生儿的抢救。

    7月24日下午5点到达北海后,一行人在酒店放下行李,梁丽就和莫艳及两名参与过援沪的护士穿着防护服去北海市人民医院银滩院区查看孩子的病情。

    第一眼在病房看到宝宝的时候,这个刚出生8天的男婴躺在床上正在吸氧,父母坐在一旁。“孩子的呼吸有些急促费力,从专业上来讲,可以看到鼻翼扇动和吸气性三凹征,需要吸氧才能够维持正常的血氧饱和度。”莫艳说。

    病房内的这一家三口新冠病毒检测结果都呈阳性,此时正是北海市新冠肺炎疫情最严峻的时候。截至7月23日24时,北海市有本土确诊病例331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364例,据官方通报,北海本次疫情由奥密克戎变异毒株BA.2.3引起。

    婴儿的父母告诉医护人员,跟前几天相比,孩子的吃奶量明显下降了。一般这个阶段的新生儿,两到三个小时就要吃一次奶,但那天孩子已经七八个小时没有吃奶了。

    “是不是意味着宝宝的消化系统或者循环系统出现了问题?”莫艳说,刚听到这个情况,大家的心都悬起来了。可是,从心率、血压、皮肤颜色等临床指标判断,这名婴儿其他器官暂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之后她又通过超声检查佐证了临床判断。

    拿到这名男婴的胸部CT后,可以看到孩子的双肺都有渗出样的改变,实变和磨玻璃影混合存在,符合新冠肺炎的影像学表现。加上临床表现,这名男婴有呼吸困难的症状,他不吸氧的情况下无法维持正常的血氧饱和度。

    莫艳与专科医生们对宝宝的病情进行了谨慎的判断,在与国家督导组专家进行探讨后,认为该患儿已达到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标准,该病例为广西第一例新生儿重型新冠病毒肺炎。

    来北海之前,他们就一直关注国内外关于新冠病毒感染导致的新生儿重症肺炎的文献报道,发现这样的病例非常少见。“这意味着没有什么经验可供参考,我们的压力主要来源于未知。”莫艳说。

    隔离病毒,但没有隔离对孩子的爱

    “这个孩子可能需要跟你们分开几天,由我们团队来负责照顾这个孩子。”7月25日,当莫艳告知孩子的父母,医护人员要将孩子转移到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时,父母并没有想象中的分离焦虑,反而有种松了一口气的感觉,莫艳知道,这是因为他们对医护团队完全信任。

    北海市人民医院银滩院区是北海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定点医院。作为一个新的院区,住院大楼刚启用不久,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当时还没有正式投入使用,病房内只有暖箱、氧气等设备。7月24日晚,梁丽就带着护士,在病房内做消毒保洁,并对抢救需要的新生儿专用监护仪、呼吸机等设备进行填表申请。北海市人民医院得知他们的需求后,迅速调配设备。医护团队以最快的速度,第二天中午把宝宝接到ICU里。

    6名医生和12名护士分成5个班,白天4小时一班,晚上6小时一个班,对这名新生儿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监护。

    莫艳表示,他们之前救治过病情更加严重的重症肺炎的新生儿,从技术上来说是比较成熟的。新生儿的重症肺炎有共性,在制订治疗方案时,他们并没有太多纠结,而是根据既往治疗新生儿重症肺炎的经验来对这个孩子进行救治。但由于这个宝宝的病因是新冠肺炎病毒,他们会在观察和监护上下更大的功夫,避免孩子的病情变化向不好的方向发展。做到病情变化后能及早发现,及时干预。

    “刚进ICU时,宝宝营养跟不上,吃奶又少,要用留置针给他补充营养液。”梁丽介绍说,由于新生儿血管很细,护士戴着护目镜及双层手套,给孩子实施静脉穿刺,有很大的难度。护理骨干们凭借丰富的经验和血管解剖的位置操作,以精湛的技术一次成功完成静脉穿刺,保障药液及营养液的顺利注入和治疗的有序进行。

    宝宝被放入暖箱后,护士们2-3个小时就要给他换一次体位,给他一些刺激,并按要求观察留置针的护理。每天还要定时帮宝宝擦澡、换尿片、喂奶,并进行日常的口腔、眼部等基础护理,减少他的感染。

    “平时我们接触的是普通重症肺炎的新生儿,这名孩子因为是感染了新冠肺炎病毒,所以我们把宝宝放在暖箱,从空间上进行隔离。”梁丽说照顾这个宝宝时,护理团队制订严格的流程,要求护士严格对物品和仪器设备进行消毒,防止将病毒进一步扩散。

    有时候,打针、抽血引发疼痛或是奶点到了,奶还没有及时送到时,宝宝难免哭闹,护士们会像妈妈一样抱起他进行安抚。“我们隔离病毒,但没有隔离对孩子的爱。”梁丽说。

    他康复的速度比我想象的快

    一张拍摄于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照片上,这名感染重型新冠肺炎的宝宝趴在红色的Hello Kitty图案的包被上,脸上露出放松的笑容。

    莫艳介绍,新冠肺炎的治疗上有一个重要的关键点,就是需要俯卧位。趴过来了之后,会促进他肺部的通气和渗出物的引流,避免分泌物沉积在背部,促使其排出来,宝宝的呼吸会更顺畅。

    在ICU观察时,莫艳看到这个婴儿在趴着睡着的时候,有时候还会笑,“从我们专业的医学上来讲,这个阶段的婴儿是没有主观意识的,这个笑不是真正有意识地开心地笑了,但应该是感觉比较舒服的状态。”

    为了模拟妈妈的怀抱给孩子的包裹感,护士们精心地将妈妈提供的包被围成一个简单的“鸟巢”,让孩子俯卧在上面,尽量减少他的哭闹,从而减少他能量的消耗,帮助其更好地康复。

    经过两天的精心护理,孩子的奶量逐渐恢复到了正常的水平,不再需要静脉输液了。从一开始精神反应不好,很少哭闹,到准点两个多小时就会哭着要吃奶,梁丽说,“他康复的速度比我想象的快”。

    莫艳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国家督导组专家那段时间也会过来看宝宝,计划对孩子进行肺部超声检查。但每次进病房,他们看到的都是宝宝非常安静、非常满足地睡觉,呼吸也好转了,他们也放心了,不忍心再去打扰宝宝。

    经过9天的精心护理,8月1日,宝宝两次核酸检测结束都达到出院标准,终于可以和母亲一起出院回家了。之后医护团队进行电话回访时,妈妈告诉她们说,孩子现在状态很好,呼吸顺畅,吃奶也非常有力。

    在莫艳看来,这次特殊的救治经历,让她感受到国家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处置过程中,始终贯彻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则,对老人、孩子,特别是新生儿这些重点人群非常关照。从专业上,这次救援是她们临床经验的一次积累,她和医疗团队已经将其编写成一个病例报告,投稿到全国儿科学术年会跟同行进行经验分享。“这样以后再遇到类似病例时,就会有先例可供参考,面对患者更有把握。”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谢洋 实习生 黄颖雯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王国强,程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