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学校里的一群教师“妈妈”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  2022-08-12作者:彭红玲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海涵 王磊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彭红玲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海涵 王磊)一所乡村中学43名学生参加中考,16名学生考上省级示范高中。几位女教师真情付出,被学校留守儿童和特殊家庭孩子亲切地称为“妈妈”。

这是发生在合肥市肥东县长临河中学的故事,主角是该校的张方明、范海霞等老师。“疼爱无微不至,关怀教导有方。”近日,长临河中学王鹏程的家长,顶着烈日给老师们送来了锦旗。

图为家长们为老师送来锦旗。受访者供图。

“孩子一直在外婆家长大,我和他妈妈在宁波打工,直到上中学,我们才把他接回来。他小学成绩不是很理想,能考上省级示范高中,我们太高兴了,感谢老师们的付出。”王鹏程的父亲说。


“一路走来,老师们总是在鼓励我,不停地给我勇气。每天早上我们还没有进班,老师们就到了。晚上我们什么时候下自习,老师们就陪到什么时候,我们有问题都可以随时去找老师解疑。”王鹏程说。


“三年前,我们挨家挨户去招生,在家长们面前立下‘军令状’,我们肩负着家庭的希望和孩子们的未来,责任重大。”王鹏程的班主任张方明说,为了取得家长们的信任,让他们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在政策允许情况下,他让自己读五年级的孩子直接“跳级”升入长临河中学。


让王鹏程最感动的是,今年体育中考当天,老师们很“疯狂”,冒着炎炎烈日,在考场外跟着他们一起奔跑,一边还不停为他们加油。


同样感动的还有马诗琦同学。她从跟爷爷奶奶居住,性格内向,张方明了解情况后,将她接到了家里和女儿同吃同住,让马诗琦的生活从此充满了阳光。

作为一名英语老师,张方明的课堂氛围很轻松,他也曾获国家级课题研究奖项,并取得肥东县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

张方明(左一)和范海霞(右三)在家访。受访者供图。

与张方明一样,范海霞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范妈妈”。九年级上学期,学生倪杰因意外导致骨裂,请假在家。“我心里充满了焦虑,既担心落课成绩跟不上,影响中考,又担心今后会留下后遗症。范老师叮嘱我安心养伤,不要担心学习,回校后会帮我补课。”倪杰回忆,返校后,范海霞除了帮他补课,还坚持每天为他熬碗骨头汤。


“班级里一半以上学生都是留守儿童或离异家庭儿童,还有一位孩子母亲是植物人,他们缺少亲情陪伴,我必须付出更多真情。”七年级刚开学时,为了让孩子们能静下来学习,范海霞自掏腰包为班级购买了柜式空调,为孩子们送去凉爽。她还自费为家庭困难学生购买学习用品、衣服、送被子,请孩子们吃牛肉面,给他们过生日……

图为老师请学生来家里吃饭。受访者供图。

“亲爱的范妈妈,您是我初中的一束光,为我的学习生活照亮方向……”“我们的老范,你是老师,却更像朋友,感谢你三年来对我们的悉心照顾……”毕业时,范海霞老师为每个孩子买了毕业纪念册,让他们互相写下祝福。让她感动的是,孩子们发现老师没有纪念册,便找了一个小本子,你一句我一句,写下了对范老师的心里话,字里行间透露着真挚情感。


“爱是双向奔赴的,孩子们能感受到你的爱,他们学习上特别用功,这是我坚守乡村教育的最大快乐。”今年是范海霞从教数学的第26个年头,他曾被评为肥东县优秀教师、最美教师。


长临河中学有着75年历史。“20多年前,初中、高中在校学生数大约有2200多人。”校长叶小玲回忆,随着城镇化发展,学生人数逐步减少,学校规模也不断缩小,现为寄宿制中学。“我们致力于办一所小而精的成长乐园,让乡村孩子成长成才”。


“老师们在教学上肯钻研,课上得也很精彩,特别是知识点的分解、互动,孩子们非常喜欢。学校会通过提供外出培训、开展校本培训、教研活动等方式,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叶小玲说。









责任编辑:梁国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