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枪弹和毒品过招

中国青年报  |  2022-08-08作者:郑兆瑞

  郑兆瑞(左)对物流包裹进行开箱检查。


  我叫郑兆瑞,今年36岁,是国家移民管理局云南德宏木康边境检查站的一名民警。

  2003年12月,17岁的我怀揣从军报国的理想,应征入伍,来到有“缉毒先锋站”之称的木康边境检查站。2019年1月,公安边防部队集体退出现役,我由一名武警边防战士转改为一名移民管理警察。

  对我们来说,从“橄榄绿”到“藏青蓝”,服装变了,但是使命和职责没有变。

  木康站驻守在距离世界主要的毒品产地“金三角”不足100公里的双坡垭口。我们这里没有繁华都市的灯红酒绿,只有“半年雨水半年霜”,最长的时候一个月也见不到太阳,所以我们的民警都不同程度上患有风湿病、关节炎等疾病,身体有时比天气预报还准。

  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没完没了的夜班,钻车底、爬车厢、搬货物,这些都是我们每一天的生活。与大家日常接触的警察可能有些不一样的是,我们每天上勤必须穿防弹背心,装备加起来七八斤重,天气热的时候不到5分钟汗水就能把衣服全打湿。有一次一个大爷经过检查站,看我们民警都比较辛苦,而且年轻,还说,这要是自己家孩子得心疼成什么样。

  边境检查工作看似风平浪静,实际上时刻伴随着危险。有一次我上夜班,凌晨1点左右来了一辆出租车,车上坐着一名40岁左右的男子。在他出示证件的时候我问他:你从哪里来,要去哪里?他说:从芒市过来,要到龙陵去做工。我的职业敏感告诉我:芒市到龙陵不过30公里,现在是凌晨1点多,完全不用那么早上来。

  于是,我们对他进行重点检查,正准备对他进行人身检查的时候,他的手突然摸向裤兜,我赶紧把他控制住,在他兜里搜出了一把上了膛的仿64式手枪,过后想想都害怕,如果没查出来,把他放过去了,不知会祸害多少人;如果当时没注意到他的反常,他直接开枪,后果不堪设想。

  过后,战友还跟我开玩笑说:“你平时不是很能吗,刚刚怎么看你手抖得不行!”我说:“那是你没遇到,你碰到了说不定比我还慌!”

  我那天是幸运的,枪没响。但我的战友蔡晓东,却没有这样的幸运。

  去年,他带队到边境执行任务,在发现几名可疑人员进入了埋伏区域后,他第一个冲出去,没想到对方直接朝他开枪。

  听到枪声后,大家迅速向他靠拢,发现他的腿部已经中弹,赶紧给他紧急包扎,当脱下他的防弹衣时才发现,在防弹衣没有护住的肩部和肋部还有两处中弹。

  就这样,他还说:“我没事,你们别管我,赶紧去抓人”。大家轮番把晓东背下山,晓东的声音却越来越弱。后来,我们只听到他说了一句“兄弟们,谢谢了”。这是38岁的晓东留给我们的最后一句话。

  我们云南移民管理警察队伍建站72年来,先后有185名同志牺牲在一线。危险是切切实实存在的。这更要求我们不仅要敢打敢拼、不怕牺牲,还要有科学的查缉战法。

  有一次,我们在周边村寨走访了解到,寨子附近晚上的车流量较多,于是我带队到村寨附近小路进行设伏堵卡。

  凌晨4点左右,前方观察哨在对讲机里说,有一辆越野车从山上下来。大概10多分钟后,车辆驶入我们临时设置的检查现场,当驾驶员看到我们后,突然间猛踩油门,撞开路障,冲了过去。

  拦截组用破胎器将车胎扎破后,他还往山下逃跑。最终,我们在他车门的夹层里查到14公斤冰毒。

  后来,跟我们一起堵卡的新同志问我:你怎么知道有问题?我说,当地人口比较少,基本夜里12点过后,就很少有车辆出入,这种反常的情况必须重点检查。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我们检查时讲究“望闻问切”。奇怪的走路姿势,与出行目的、职业特点、身份年龄不搭调的鞋子、配饰,身上细微的香味或者奇怪的酸臭味,每一个细节都不能放过。

  最难的其实不是重点检查的过程,而是如何从一车三四十人里揪出重点。我们这份工作没有书本可参考,都是从现场中来,到现场中去。通过案件的积累,我们坚持向实战学习、甚至向毒贩“学习”,钻研不同人群、车辆、货物的结构和藏毒特点,大到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小到不同人群携带的箱包品牌、穿戴的首饰配件等,在实战中总结了“体内藏毒研判法”“货车查缉法”“吸毒人员判定法”等8种特色查缉战法,后被同类型单位借鉴、推广、应用,为共同守护好国门边境的安全稳定贡献了木康经验。

  我有十几本“缉毒日记”,但我们也从毒贩身上找到了他们专门对付我们检查的笔记。这更要求我们一刻不停地进步。平时生活里,我最喜欢看经济频道,看到新款相机都会了解一下构造和价格,吃个方便面都爱看产地在哪,这些生活经验恰恰是我们关键时刻识别可疑人员的“利器”。

  很多人问过我,为什么能从17岁坚持到现在。我扪心自问,年轻时进入军营,军队的教育和整体氛围养成了我们忠诚担当、不怕吃苦的品格,否则还真不容易坚持下来。

  近年来,我们从地方大学招来的新警学什么专业的都有。大家都融入得很好。但是也不是所有人从一开始就能接受这样的工作强度和工作要求。一个现在已是骨干的小伙子几年前刚来的时候,还是个能躲就躲、能查小客车就不钻车底查大货车的人。但后来我们找他谈了几次,战友积极作为的气氛也感染了他,他才慢慢转变的。

  后来有一次聊天时,他对我说,一开始听着木康站很“高大上”,来了之后理想和现实差太远了,一度想辞职。但是看到战友都很努力,他说,“我不能成为我们木康站第一个走的人”。现在你再去问他,换个单位轻松一点,他还舍不得。

  我们木康边境检查站,自1978年建站以来,累计查获毒品案件1.3万余起,抓获贩毒嫌疑人1.2万余名,缴获毒品13吨、制毒配剂400余吨、各类枪支90余支、子弹2000余发。我们这个集体平均年龄不到30岁。我们会用青春和热血铸就边关铁卡,在祖国西南边境筑起一道贩毒分子难以逾越的“云岭雄关”。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胡宁 通讯员 牟伟整理)

  郑兆瑞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王国强,李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