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茜:期盼一个全新的“世界青年发展风向标”

中国青年报  |  2022-08-04作者: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周围围 杜沂蒙 王璐璐 杨宝光

  “此刻,我感觉无比振奋和幸福。”7月21日,江苏省青联委员、Hi China国际青年发展联盟主席柳茜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在世界青年发展论坛上和中外青年伙伴们一起,共同发布《青年优先发展国际倡议》。

  一个由中国发起的属于青年自己的世界青年发展论坛,倡导青年优先发展理念,发出世界青年的声音——这是柳茜梦寐以求的事情。早在2013年在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读研究生时,她就有了这样的期盼,首届世界青年发展论坛在中国的成功举办,让她感到梦想成真。

  这届论坛,柳茜关注的领域是青年国际发展和就业。《倡议》中提出,推动建设一个青年的发展成为基本人权、青年的潜力得以充分释放、青年的力量和韧性能驱动变革的世界。

  其实柳茜一直在实践中。

  她说,之所以关注青年国际发展领域,是因为自己举办的“哈佛中国行”项目,希望能让世界各国越来越多的青年了解中国、认识中国。

  2014年暑假,“哈佛中国行”正式启动。

  “哈佛中国行”的团员在哈佛大学范围内严格选拔,这些年轻人都是世界各地、各个领域的精英人物,有的是企业负责人或高管,有的是政府中高层。柳茜希望他们在事业发展的早期能对中国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建立一个中立的印象,这样在未来,做关于中国问题的决策时会多一分理解。

  柳茜和团队将“哈佛中国行”的行程分为“中国的行政体系解读”“崛起中的私营企业”“崛起中的社会组织”“中国人对历史的态度”四个主题,围绕这四个主题安排一系列到政府、企业、NGO组织、学校等机构的交流和参观、访问活动。

  每次“哈佛中国行”参访的地方,会提前征询团员意见,30多名团员会在行程中进行各种价值观的碰撞。

  有一次,一名叫西德拉的女生,从哈佛大学本科毕业后到中东做了两年扶贫志愿者,后来到肯尼迪学院学习。临行前,她看了5本关于中国的书,列下了12个问题,不断地对柳茜说,中国这儿有问题,那儿有问题。柳茜说:“当时,我自信地告诉她,没关系,我现在不跟你讨论,你就带着这些问题去中国。”

  这次行程因团员提出想了解中国的舆论环境,柳茜想尽办法,争取到了参观国务院新闻办的机会。

  在座谈环节时,西德拉第一个举手提问。她问新闻发言人:“媒体的作用是看门狗,也就是监督的作用,但中国的媒体更多的是为政府摇旗呐喊,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听到这个问题,柳茜心里“咯噔”了一下,这个问题很尖锐、很敏感。同学们都认真地聆听着新闻发言人的回答。新闻发言人答道:“除了监督作用,在中国,媒体还有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充当黏合剂的作用,将这么大的国家的13亿人,凝聚在一起,向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这是中国发展的首要条件”。

  这样的回答,让西德拉既意外又受启发,“媒体还有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充当黏合剂的作用。这是我第一次听到,但这样的舆论环境确实对国家发展很重要”。

  新闻发言人的回答让柳茜也很受鼓舞,“说明我们国家越来越自信、开放,这就是我们真实的中国”。

  参加“哈佛中国行”的同学回去后,都会写文章讲述他们看到的不一样的中国。“有一名韩国同学说,来之前,以为那里只是一片古老的土地和像机器一样劳作的人们,现在亲眼目睹,中国发展得如此之快,人民充满了活力。这片土地上散发的生机是他从没有想到的。”

  这名韩国同学从哈佛大学商学院毕业后,来到了中国,加入了一家AI智能公司工作。

  “做公益的这几年,是我成长最快的几年。在对事情的认识上,更立体和包容了。这些年,我一直尝试尽量从‘理想主义者’往‘现实的理想主义者’转变。这样,我们对于世界的构想,才不仅仅是一个构想,才能落地。”柳茜说。

  多元文化下的“使命感”,躬身实践下的“现实感”,让柳茜对青年发展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她认为青年优先发展最关键有两点,第一点是要给青年足够的参与机会,第二点要给青年一定的指导,让青年在参与中不断成长、增长才能,成为真的担当起中国发展,引领全球发展的栋梁之材。

  “这次世界青年发展论坛成功举办,就为全世界解决青年发展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和机会,各国政府要员、社会机构和各界人士,一起来关注青年,世界青年自己也参与其中,寻找问题的解决办法,共同推动社会问题的解决。”柳茜表示,“论坛将会为所有参与的各国青年种下一粒种子”。

  对于世界青年发展论坛的未来,柳茜提出了自己的设想,“下一步,比如向全世界的青年征集项目,做全球路演,号召青年加入;邀请行业领袖讲行业最新趋势等等,总之就是要设计一套长效制度或机制,让世界各国青年有机会参与进来,给世界青年一个想象的空间。”

  柳茜表示,希望看到世界青年发展论坛早日成为世界青年发展事业的一个全新的风向标。


责任编辑:陈凤莉,王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