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合肥民工兄弟技能提升拥抱幸福生活

从农民工到“新市民” 他们不再是城市过客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  2022-06-13作者:王海涵 王磊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海涵 王磊

当了20多年泥瓦匠的邵校告别了为工作不稳定而发愁的日子,他不敢想象,如今,在手机APP上就能找活干,还能坐进教室听课,实现技能升级、工作转型。

70后的他是安徽六安人,家里人多地少,在父母安排下,早早学起了瓦工。上世纪90年代中期,邵校跟随务工人流前往浙江建筑工地打工。2016年,为了照顾家中老人及孩子,他回到离家较近的合肥,每天凌晨四点多,他就蹲在马路边“趴活儿”,辗转于各个工地。市场行情不好时,经常一连几天接不到活。

随着装配式、高精砌筑等新材料新工艺出现,不少传统瓦工面临被淘汰出局的困境,邵校只能在工地干一些修补的小活。2020年3月,位于合肥市瑶海区的安徽建筑农民工创业孵化园开放,在工友推荐下,邵校来此实名登记,政府部门和专业机构对他们进行技能培训、实操教学、技艺考核,让他们了解新材料、新工艺。  

人口大省安徽劳动力资源丰富,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以及城市建设需要,进城务工的民工越来越多,省会合肥是务工人员落户首选地,民工是“追着太阳跑的”一群人,起早贪黑的他们承载着整个家庭的希望。近年来,安徽省各级政府为农民工生产、生活提供政策保障,让他们过上幸福生活,实现从农民工到新市民的转变。

2020年,安徽省人社厅印发了《安徽省农民工稳就业职业技能培训计划》,支持企业组织在岗和待岗农民工开展以工代训,同时将返乡农民工纳入职业技能和创业培训重点对象,根据返乡农民工等人员底数、创业总体情况、创业培训需求等,开展内容丰富、针对性强的培训。

去年,安徽省人社厅、民政厅、财政厅等15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当前农民工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要求明确加大教育培训,提升农民工就业创业能力;用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账资金,实施农民工稳就业职业技能培训计划。

安徽建筑农民工创业孵化园的建成和功能完善就是落实系列政策的成果之一。园区具备就业帮扶、技能培训、创业孵化等功能,吸纳入驻小微建筑劳务和专业承包企业166家,间接带动农民工就业近万人。

如今,像邵校这样的建筑工人不用再风吹日晒“站马路”等候雇主,他们每天通过线上或电话联系分包企业负责人,根据任务分配,前往工地工作。和邵校一样,已有包括木工等在内的8大类工种7000余人次实现了技能提升。邵校计划将来成立劳务公司,带领大家创业致富。

位于合肥瑶海区的安徽建筑农民工创业孵化园 解琛摄

据了解,农民工下载园区运营的“汇成工匠”APP或者关注微信公众号,就能看到建筑公司的岗位信息和求职信息,还能线上签订合同,给雇主评价和“点赞”。APP也成为实名制就业信息共享平台,服务覆盖13.6万名建筑工人。APP还具备工资、金融、社保等线上智慧支付功能,累计为4775名农民工发放工资5703.34万元。

孵化园组织农民工参与无偿献血 解琛摄

从马路边“打游击”到享受“互联网+智慧劳务”的福利,就业环境的改善让身居异乡的农民工有了“归属感”,他们不再把自己视为城市的过客。

41岁的临工程修飞来自安徽亳州,之前长期在甘肃打拼,维修工、泥瓦工、搬运工等技能样样精通,2014年来到合肥,他每周一、三、五前往位于合肥市包河区常青街道的凌大塘临工集散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参与志愿服务。

中心是安徽首家服务“马路临工”的公益性组织,成立于2014年,在册临工4400余人,每天入场求职临工超800余人。在中心,程修飞参加了技能培训和“临工工匠”大赛。他还加入中心2018年组建的“匠之心”志愿服务队,每季度参加进社区活动,用自己的一技之长为辖区居民服务。

中心每季度开展专业工种免费技能培训,并通过“以赛代训”、“以证代训”“以工代训”等方式,让临时工把“碎片”时间整合起来,树立现代职业思维。连续五年举办的临工技能大赛上,临工们全神贯注砌砖添瓦,仿佛在参加一场神圣的大考,每年的临工文化节时,民工兄弟们演小品、奏乐器,尽管不太专业,但他们无比自信的接受台下的掌声,这些都是发挥他们价值的舞台。

6月8日早上5点左右,在中心外的空地上,排起核酸检测长队,身穿红马甲的程修飞和另外几名工友志愿者负责维护秩序。“当志愿者,俺们四点就要起床,为兄弟姐妹们服务,觉得很有价值。和天南地北的人们交谈,也能学到不少。”来回走动的间隙,程修飞和记者谈道。

程修飞(红马甲)在志愿服务 王海涵摄

一旁,41岁的党员志愿者、装修工人杨建平介绍说,自己今年3月加入中心志愿服务队,他负责提醒工友扫码,带好中心工牌和身份证。“为民工兄弟们做点贡献、办点实事,心里觉得舒服。”戴着口罩的他,掩盖不住纯朴的笑容。

杨建平(红马甲)在志愿服务 王海涵 摄

“以前,完成五百人采样需要三小时,现在有了志愿者帮忙,一个半小时就够了。”中心工会主席吴国军介绍,中心开展的理论宣讲、技能培训、文化关怀、权益维护、心理咨询等志愿服务已惠及11000多人次。

同时,中心持续开展“孩子,带你来合肥新家看看”活动,全省各地的临工子女放假时来合肥与父母团聚。“总之,让临工从‘站马路’到‘有娘家’,在融入城市生活的过程中找到家的归属感。”吴国军说。

临工技能大赛图片 合肥包河区常青街道供图

每月10日为中心的“临工服务日”,开展法律援助、办保险、理发、配钥匙等免费服务。最让中心工作人员感慨的是,已经有32位农民工主动成为志愿者服务工友。程修飞就曾以志愿者和被服务者的身份参与过免费理发 、免费配钥匙、体检等活动。还有一位叫朱永权的砌筑工,曾将参加技能大赛的奖金全部捐给中心作为经费。

6月8日6点40分,结束志愿服务工作的程修飞脱下红马甲,露出里面藏青蓝色的工服,他要赶车前往合肥新站区的工地,又一个繁忙的工作日开始了,杨建平则要前往和妻子共同打理的早餐摊铺忙活,眼下,打拼多年的他们拥有了一份“副业”,也拥抱一份属于他们的幸福生活。



责任编辑:王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