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 九成受访青年期待所在城市被选为试点

青年选择未来发展目的地,首重就业机会,其次看生活成本

中国青年报  |  2022-05-17作者:杜园春 肖平华

    共青团中央联合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7部门印发《关于开展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开展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促进青年高质量发展,让城市对青年更友好,让青年在城市更有为。选择未来发展城市,青年看重哪些方面?他们期待所在城市成为建设试点城市吗?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1611名受访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3.1%的受访青年都关注了《意见》的发布,就业机会与生活成本是受访青年选择未来发展城市时最看重的两方面。74.6%的受访青年期待鼓励地方结合自身特色构建高标识度青年发展城市。

    83.1%受访青年都关注了《意见》的发布

    深圳从事会计行业的黄灵畅感慨,年轻人在城市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意见》的出台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趋势,也意味着青年的很多困境被看到,并得到了重视和回应。“我迫切地希望文件能尽快落实,让年轻人有更广阔的空间,能有所作为”。

    83.1%的受访青年都关注了《关于开展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的意见》,其中26.0%表示非常关注。相对来说,90后最为关注(85.2%),其次是95后(85.0%)。不同婚育状况下,已婚未育受访青年(85.1%)最为关注。

    谈到未来想要定居的城市,在江西某市工作了一年的华晓丽认为,首先应该能够“好就业”。“像我们这缺少大型企业、支柱产业。青年就业岗位少、难就业,大学生实习机会就更少,外来就读的大学生绝大多数毕业就离开了,留不住人才。能留住青年,首先要在就业上下功夫”。

    90后青年曾于铭在杭州一家民企就职。他希望,未来定居城市的整体生活节奏不要太快,工作上能够张弛有度,压力小一些。“配套设施、居民素质,也是影响幸福度的重要因素。城市的房价不能太高,这样年轻人的购房成本、生活压力会小很多”。

    选择未来发展城市时,青年看重哪些方面?本次调查显示,就业机会最受关注,71.7%的受访青年都选择了此项,排在第二位的是生活成本(60.8%)。二者遥遥领先于其他方面。

    黄灵畅表示,薪资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气候是她选择城市最主要的决定因素。“我比较重视物质水平,希望家人能有好的物质条件。而气候和环境很大程度决定了一座城市的宜居性。绿植覆盖率要高,没有雾霾。这都是我喜欢深圳的原因,自己很快也融入了这座城市”。

    因为每天上下班都要长距离通勤,华晓丽格外希望交通便利、道路通畅,“赶上早高峰堵车严重,我这一天的心情都受到影响”。她还特别重视城市的教育质量,“孩子能够方便顺利地上学、上好学,家长能省不少心。还有养老保障,要老有所养、老有所安”。

    青年比较关注的方面还有:教育政策(44.3%)、落户政策(42.8%)、产业发展(41.7%)、经济水平(39.8%)、公共服务(32.0%)、生态环境(31.9%)和养老保障(30.7%)等。

    91.2%受访青年期待所在城市被选为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

    “我无比期待所在城市能够成为青年发展型城市的建设试点,吸引更多青年来此长久发展。”华晓丽介绍,她现在在社会心理服务行业工作。当地是全国社会心理服务的试点城市,她正体会着被选为行业试点城市的益处。“很多成套的体系都在逐步落实,我有信心将来能走在行业前列。被选为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无疑更会为青年带来转变和机遇”。

    曾于铭非常认同《意见》中“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的核心观点,“青年群体是重要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这是非常有建设性、具有长远战略意义的文件”。他认为,《意见》的落实对城市建设能起到很大推动作用,青年是最大的受益群体。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年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构建青年发展型城市评价体系研究”项目负责人郭元凯指出,《意见》的发布对青年群体发展来说是重大利好,它不单是一部政策文件,其实承载更多的是政策文本背后的城市发展理念更新,以及支持青年优先发展、青年与城市共同成长的具体措施。通过关心支持青年发展,来增强城市发展活力、积蓄城市发展后劲,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城市的共识。

    91.2%的受访青年期待所在城市被选为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其中35.1%都非常期待。交互分析发现,00后最为期待(94.3%),之后是85后(92.4%)。

    74.6%受访青年期待鼓励地方结合自身特色构建高标识度青年发展城市

    在呼和浩特的李瑜从事新媒体运营。他感到,现在各地为吸引青年留在本地发展,出台了各种政策,但如何让更多青年真正享受到政策是需要考虑的。“有些地方针对青年的优惠政策是有的,但主要是针对少数的高端人才,例如研究生及以上工科类,缺少普惠性的措施”。

    华晓丽希望,在落实过程中能够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和青年的困难,“量身定做”建设规划方案,扬长补短,“以我们这里为例,在青年就业方面,国企、大公司非常少,就业岗位少、待遇差,缺少对毕业生就业的补贴,导致了很难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这些都是突出的问题,可以有针对性地制订具体政策”。

    郭元凯表示,按照国家统计局的划分,当前城市分类有超大城市、特大城市等九类,加之各地的实际情况差异较大,很难采取一种口径的建设模式。《意见》也明确指出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不搞“一刀切”,而是充分尊重基层的实际,采取试点先行、逐步推进的办法。

    他认为要根据实际情况有所侧重。“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应该侧重城市软环境的建设,特别是加大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满足各类青年发展的合理利益诉求,建设过程中应更加强调系统性和综合性。而在欠发达地区,应从重视城市基础性设施建设以及生活娱乐休闲层面的基础服务上入手,建设过程中可针对某一特色持续发力,打造欠发达地区的城市发展差异化优势”。

    在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的具体落实上,74.6%的受访青年期待鼓励地方结合自身特色构建高标识度青年发展城市,59.5%的受访青年期待探索和丰富青年发展数字化应用场景,53.5%的受访青年关注试点地方政府完善政策、补齐短板,43.2%的受访青年认同应充分考虑基层现实不搞一刀切,35.5%的受访青年期待构建客观科学、层次分明的评价体系。

    受访青年中,00后占26.1%,95后占30.7%,90后占26.8%,85后占16.4%。婚育状况上,未婚的占49.6%,已婚未育的占19.6%,已婚已育的占30.9%。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杜园春 实习生 肖平华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黄冲,王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