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这场大仗硬仗,无论在校园还是在社区,东华人亮身份、勇于奉献的动人故事成为了抗疫战线上最靓丽的风景。在校外的东华教职工们积极响应上海市及学校倡议,主动加入社区各类志愿服务工作队伍,助力筑牢社区“防疫墙”。
因‘疫’而聚,同心守护家园
在学校,杨旭东老师是教务处紧抓线上教学各项任务的“领头雁”,在街区,他是抗疫一线的志愿服务“排头兵”。
疫情蔓延以来,杨旭东了解到居住的街区没有居委会直接管辖,疫情防控管理存在极大困难,于是他第一时间到所在街区报到,帮助物业管理团队全面分析楼群设置、居民类别、物资需求,并发挥管理优势特长,迅速召集组建志愿者团队,制定核酸检测、物资配发流程,有效缓解了封控初期各类突发困难和问题。
同时,动员居民向24小时坚守一线的物业管理人员捐款捐物,并为街区1000余户居民争取物资、送菜送饭,用实际行动筑牢街区温暖“防护墙”。
杨旭东在业主群里说到:“我们因‘疫’而聚,同心守护家园。因为有了大家,才有了核酸检测的井然有序,才有了物资配发的安全高效,才有了邻里间的互助互爱,只要坚定信心,我们终会战胜阴霾,迎来曙光”。
一家三口齐上阵 拼出抗疫“全家福”
党委宣传部的杨玉璋老师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响应号召,踊跃投身社区防疫志愿服务。帮小区居民搬运分发物资、协助物业对外来物资进行防疫检查和消杀……
他之所以如此热心防疫志愿服务,跟他的家庭息息相关。“我的父母都是党员,父亲是一名人民警察,目前在区疫情防控指挥部承担人员流调排查工作;母亲是医生,正在医院开展院感防控工作。我们一家三口虽然在不同的地方,但都在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疫情能早日好转。”
据了解,在立足社区防疫志愿服务基础上,后续他还将作为社区核酸检测协助岗的一员,在核酸检测时,负责现场调度,协助核酸检测人员进行扫码、消杀、协调现场人员秩序等。
发挥“期刊人”专长,绘制“防疫快报”
期刊中心李伟伟老师居住的小区面积大、楼栋多、老人多,封闭管理早、时间久。在小区出现确诊病例的第一天,她便加入了志愿者队伍,之后更是发挥“期刊人”专长,与小区志愿者共同制作“防疫快报”。
他们每日公布上海、浦东新区以及本小区疫情数据、封控楼分布信息;主动宣传中央和上海市的决策部署,引导大家严格遵守各项防疫规定;开辟生活必需专栏,收集汇总物资团购渠道、疫情期间配药指南等。
在关注到老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无法团购生活必需品和配药等问题后,她还及时梳理相关问题,与志愿者共同为老人做好特殊时期的服务。她说,“我们要坚决贯彻、主动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有责任、有义务回应身边人的关心关切,把党和国家的关怀落实到位。”
同舟共济,传递社区“一家亲”的温暖
功能材料研究中心罗理达老师在社区工作人员紧缺的情况下,第一时间到社区居委报到,迅速投入到社区疫情防控的志愿服务工作中。
作为“楼栋服务组”的一名党员志愿者,罗理达承担了4个楼栋共48户业主的防疫服务工作,他不仅每日挨家挨户收集数据、传递信息,引导楼栋居民有序参与每一次核酸检测并统计结果,还为小区的婴幼儿、病弱老人提供帮助。
发放抗原检测试剂盒时,他总是提前分装,做到无遗漏、无差错。挨家挨户上门通知时,他又总是多一句嘱咐,传递着志愿服务的温度。“一个多月来,社区居民从最初的紧张烦躁到如今的互帮互助,从刚开始的怨声载道变为纷纷称赞,作为志愿者心中也感到十分温暖”。
逆行而上,解锁“疫”线新角色
机械工程学院白涛老师在社区疫情防控的战场上,选择逆行而上报名成为固定志愿者,无私无畏地演绎着核酸“登记员“、秩序“引导员”、信息“传递员”、物资“派送员”等多个角色。
在近万人的大型社区中,他听从社区统一指挥,冲在抗疫一线,全程参与了各轮核酸检测志愿服务工作。作为任课老师,他认真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为了保证线上教学时间不受影响,更无惧辛苦加入夜间物资搬运组,利用手推车、电动车等配送工具将居民急需的生活物资送达各单元楼,以志愿服务的实际行动筑起社区疫情防控的安全屏障,守好线上教学和一线抗疫的“双阵地”。
他说:“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服务群众、共克时艰,争取早日实现抗疫成功!”
线上园丁勤耕耘,社区大白忙消杀
任再新是外语学院的老师,学院承担了学校大面积公共英语课程的教学工作,目前,这150多门课程均转为线上教学。她和老师们积极进行线上教学研讨、互通网络教学资源、精心打磨课程,“耕耘”好线上教学田。
在繁忙的本职工作外,任再新老师积极响应号召,主动到所在社区报到,变身“大白”,在社区担任核酸检测、物资消杀等志愿工作已有一月多。“今天小区里团购的物资真多,货物进来,我们逐一消杀,尽力守住这第一道防线。”
她所在的社区是一个有2565户居民的大型社区,常住人口10000多人。因为居民人数多,生活必需品消耗快,物资的接收、消杀压力就格外大。她和志愿者们不停歇地工作着,防护服里的衣物已经被汗水浸湿。
坚守社区,临时楼长邻里奔波忙
纺织学院汪军老师,自3月中旬开始主动报名担任小区志愿者,至今每天参与社区防疫志愿服务。从初期的核酸检测现场指引,到后期担任“临时楼组长”负责封控期间楼栋的各项工作;从首次参与抗疫服务的不熟练,到有条不紊应对各项复杂细致的事务;从协助独居老人采购食物到帮助婴儿解决湿巾纸紧缺等问题;从原来邻里之间的不熟悉,到构成特殊时期的大家庭,时刻帮助邻居解决困难,他不断总结经验,优化服务方案。
提及这一段别样的经历和难忘的体验,有着20多年党龄的汪老师说:“非常荣幸能够在封控期间成为临时楼组长,和其他志愿者一起完成楼栋的各种抗疫相关工作,为营造邻里互助、团结一心的融洽氛围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期待上海早日走出疫情,回归正常。”
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
也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最有效的防线。
为织密织牢社区疫情防控网,
参与居住社区
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的还有很多很多
他们向“疫”而行,用心守“沪”,
每一个人都在用实际行动践行
东华人的大爱情怀和使命担当!
让我们一起为老师们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