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武汉大学附属医院
紧急行动,组建援沪医疗队
跨越山河,奔赴上海
他们,已经在一线奋战10天
病毒来势汹汹
疫情猝不及防
武汉大学医护人员迅速行动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武汉大学口腔医院
迅速组建队伍
从武汉站出发,紧急驰援上海
守“沪”有“珈”,热干面来啦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医护人员刘亚男
出发前收拾行李的时候
儿子坐在行李箱旁边一直哭
2岁的孩子还不懂什么是支援
只是舍不得妈妈
刘亚男告诉他,自己出差一段时间
收拾完就出发去医院紧急集合了
抵达上海虹桥火车站后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感染科主治医生杨凡
接到了女儿的视频电话
面对“爸爸今天怎么没回家”的疑问
杨凡报了平安
表示“援沪是责任和义务
上海人民请放心,武汉热干面来了!”
4月4日凌晨两点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援沪医疗队
连夜抵达上海后
经过短暂休整
开始了进入方舱医院的准备和培训工作
同日,在浦江镇一采集点
武汉大学口腔援沪队员王玉勤
收到了一束水晶手工花和一张手写卡片
因为防疫和工作要求
王玉勤和小女孩无法拥抱
对视了足足10秒钟
4月6日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中南医院
作为组长分别带领3家医院
分成4个时间段
先后入驻上海最大的方舱医院
24小时接力守护W3舱内
1300余名轻症患者
为了更好地和患者交流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医疗队员
向上海同行请教本地方言
“谢谢侬”“阿拉保护侬”……
话语简短,情深意长
入舱前,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援沪医疗队临时党支部
举行党员宣誓仪式
重温入党誓词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童瑶
在护士站工作时
看到一位婆婆与家人视频时
发生争执而情绪激动
童瑶耐心地安抚
提议“大白们”一起为患者跳舞
调节紧张焦虑的情绪
“虽然跳得流汗,但是宽慰了患者,值了!”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医护
也带着轻症患者跳起广场舞
信任、期待、希望……
伴着音乐节奏荡漾开来
治病更疗心
4月7日凌晨两点半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医疗队第一组
结束了夜班
湿漉的头发和衣服
脸上深深的勒痕
记录着他们第一个平凡的“方舱夜班”
方舱内亲切的湖北老乡
初次进舱的顺利
让他们对打赢这场硬仗充满了信心
“这是一种重新拿起武器,回到战斗阵地的感觉”
医生昌金星记录着自己的感受
家里的两个双胞胎只有7个月大
只能靠妻子一个人操心
但吕金昌有一个想法
“等我的孩子再大一点,再带他们到上海
给他们指,爸爸曾经在这个地方抗疫过
在这里流过血流过泪”
凌晨5点56分
方舱内的医护人员还在继续工作
从深夜两点开始
穿着防护服连续工作了六小时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医疗队队员荣梦玲
为病人取早餐时经过舱内空地
看见一轮红日喷薄而出
让同事拍下了这张邂逅日出的照片
托举着新的希望
这天也是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医疗队医生曹建雷38岁生日
虽然亲友不在身边
但他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
是一位8岁的小患者
用铅笔书写的感谢信
感动和惊喜之余
他许下了“希望上海早日度过疫情”的生日愿望
24小时方舱救治工作结束后
医护人员的手因为反复消毒
被泡得发白
手掌布满了褶皱
“我是患者,更是党员!”
“科学战疫、责任在肩、冲锋在前!”
4月10日上午10点W3舱内
由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援沪医疗队员领誓
15名具有党员身份的舱内病友
一句句铿锵有力的誓言
响彻整个W3区
病友临时党支部正式成立
到当天下午16点
成员已增加到50人
并还在不断扩容中
4月11日
上海新国博方舱医院的墙面上
几乎被一幅幅手绘占满
黄鹤楼、东方明珠电视塔、热干面
医护的祝福和患者感言……
这些手绘图画中
有一部分来自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援沪医疗队成员陈沁、王倩
陈沁曾在武汉雷神山医院参与医护工作
“雷神山文化墙”上也有她的作品
“创作这些手绘作品不仅可以鼓励患者
也可以让医护人员缓解压力”
晚上六点多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援沪医疗队员曾承
从方舱医院下班在回宿舍的车上
同车的医疗队队员突然唱着生日歌
拿出一件画了水彩画的防护服
作为生日礼物送给了他
让他非常意外也非常感动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援沪医疗队
党支部书记蔡书翰表示
方舱临时党支部关爱每一位队员
记下了每位队员的生日
为他们送上祝福
已有3位队员在上海度过了难忘的生日
4月12日,曾承特地穿上这件
特殊的生日防护服工作
“感觉和大家的心紧紧贴在一起”
4月12日上午八点半
W3舱首批患者出舱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副院长、援沪医疗队领队
W3舱执行院长李志强表示
患者们形成了一个勇敢、有担当的团体
希望大家都能早日康复出舱
武汉和上海
同饮一江水的两座城市
再次因抗疫紧紧团结在一起
两年前国家紧急调派的援鄂医疗队
第一批就有上海医疗队
现在武汉医疗队更要为上海
尽一份力量和责任
这场艰巨的战“疫”
没有人能置身事外
两年前,你“沪”我周全
这一回,我“汉”卫你的生命
上海加油,我们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