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在大学生的镜头中改变

中国青年报  |  2022-03-28作者:李丹萍 蒋肖斌

深秋的济南长清,列车缓缓驶入平静的乡村,打破了张望父子原本耕田养鱼的生活。草木萧疏,机器轰鸣,故土难离,高速行驶的高铁列车能带着父子俩驶向远方吗?

这是《湖边漫溯》中讲的故事,作为第六届“青春影像”中国青少年微电影短视频征集展示活动的获奖影片,山东艺术学院学生、导演王文龙,也藉此拿到了人生中第一个最佳导演奖。

“拍摄短片,大部分学生可能更关注校园爱情、城市人的奋斗,我想拍点儿不一样的。”从本科到研究生,王文龙一直生活在大学城里,“大学城旁边就是农村,这些事情就发生在我身边。我不仅要做一个见证者,还要做一个记录者”。

王文龙不是一个人。

西安交通大学学生马研宇,参与拍摄留守儿童题材的短片《榕树下的守望》。影片中,由于父母外出务工,小女孩只能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她经常待在村前的大榕树下,等待父母归来。3年间,随着扶贫工作的开展,村子有了崭新的风貌,女孩也等到了归来的父母。

潍坊学院学生孟维一拍摄的《栗子花开》,讲述大学毕业生宋灏回乡创业、种植栗子树的故事;重庆师范大学学生宁傲,在《无约而至》中讲述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山村女孩白岚上山找网络信号上网课的故事。

当这些大学生的镜头投向乡村,乡村在他们眼前改变,他们也在改变乡村。

走进乡村,发现故事

王文龙经常骑着电动车去城郊和农村勘景,最终找到了济南长清的叶家庄。那里在建高铁,整个村子都要搬迁。王文龙想讲一个故事:在高铁建设和故乡整体搬迁的背景下,一对普通农村父子的选择。“只有真实的环境和空间才能真正触动人,我就想以这种半纪录片的形式,以小见大来表达脱贫攻坚的主题。”

影片拍摄用了两天时间,王文龙觉得自己很幸运,尤其是片中父亲在夕阳下的湖边远眺挖掘机的镜头,“这完全是在计划外的。当时我们在湖边拍放生金鱼,正准备走,刚好有一台挖掘机开到了对岸工作”。

王文龙的研究生导师,国家一级导演于涌曾告诉他,做导演要懂得做减法,把想象的空间和情绪的留白,多留给观众感受和思考。王文龙说,在那一刻,主人公的父亲站在岸边阴影里,挖掘机沐浴在阳光下,天然形成了冷暖的对比关系,也和乡村与城市、旧与新形成了对照。

在《湖边漫溯》中,“鱼”这一动物贯穿始终:父亲捕鱼、炖鱼;儿子喂金鱼,去市场看金鱼……王文龙觉得,金鱼和所有观众一样,是一个旁观者,“它见证着这个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也旁观着主人公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另一方面,王文龙想用鱼来打破传统乡村题材影片对于农村的画面呈现。

2020年暑假,马研宇参加了大学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来到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这是一个位于西南边陲的小县,也是西安交通大学的对口扶贫县。

《榕树下的守望》用今昔的画面对比,来体现村子3年间的变化,需要在老村落取景。马研宇还记得,从县城到村里再到老村落,全程需要近4个小时。山路本就不好走,还赶上前一天下雨,路面泥泞非常。当时大部分人已经从山上搬下来了,安置点甚至建了不错的小楼,但仍有少数村民没有动,短片中的老奶奶就是住在老村落的村民。“我们想呈现一个最真实的感觉,因此视频中所有的人物都是当地人”。

孟维一第一次听说淌水崖水库的故事是在2020年,当时她的同学们前往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九山镇参加大学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

淌水崖水库位于九山镇宋家王庄村南,上世纪70年代,为了让临朐县人民不再遭受弥河旱涝灾害的困扰,九山公社3万余人次轮番上阵,花了整整6年才建成水库。至今几十年过去了,水库仍然发挥着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建设淌水崖水库时,九山不论人力、物力还是财力都没有那么充足。他们凭借自己的努力,建造出这样的水库是非常不容易的。”2020年夏,孟维一和同学拍摄短片《栗子花开》,以影像的形式来传承和发扬这种精神。

栗子花,在还未盛开时并不起眼,长长一条,像毛毛虫一般。待到6月上旬,鲜花怒放,黄白色的栗子花蓬蓬松松,罩住了整棵大树,别有一番韵味。栗子花那么小,却能以顽强的生命力,最终长成漫山遍野的繁盛景象,这正是孟维一眼中淌水崖精神的具象表达。

电影里的故事,也是自己的故事

《湖边漫溯》并非王文龙拍摄的第一部乡村题材影片。读本科时,他曾撰写剧本并拍摄了短片《小村庄西》,讲述了一个农村小伙与女大学生的爱情故事,背景也是新农村建设和拆迁,只不过那次拆迁是为了建地铁。

小村庄西,是王文龙家乡山东青岛的一个地方。“青岛有特别多这样的地名,如辛家庄、浮山所。这些地方以前是农村,现在盖起了大商场、修建了地铁,但保留着原来村子的名字。”王文龙觉得,地名的保留,是乡村建设最好的见证。

马研宇很早就开始关注留守儿童。他的老家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的农村,上小学时被父母接到陕西省安康市生活。“我三四岁时的一些玩伴,有许多后来一直留在了农村。”马研宇希望,大家能更多关注到留守儿童以及这背后反映的社会问题。

马研宇后来生活的安康市,也是群山环绕。“听爸爸说,他年轻的时候从西安到安康需要翻越秦岭,转好几次车,走整整17个小时。”马研宇说,近年来,安康通了动车,也建了民用机场,出行比以前要方便多了,“到西安只需要两个半小时到3个小时”。

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各大高校纷纷将线下课程改为网课,宁傲近半个学期都在线上学习中度过。“在全球疫情的背景下,很多事情都绕不开这个话题。”宁傲说,当时看到一个初中学生在山上上网课的新闻,他和同学们决定,通过自己的镜头和艺术加工,来更好地讲述这个故事。

影片取景地是贵州一个山村,除了山村女孩白岚和特岗教师,影片中所有的人都由当地村民扮演。宁傲说,拍山村女孩的邻居李嬢嬢的戏份时,正在下雨,虽然他们拍了很久,李嬢嬢还是在配合他们。

宁傲和家人在成都生活,但会回河北农村的老家,“每年回老家感觉都和之前不一样”。他记得,以前回村的路坑坑洼洼的,一路坐车十分颠簸;现在道路平坦宽阔了许多;以前村里没路灯,晚上想要出去只能靠手电筒,现在路灯非常亮……宁傲觉得,现在村里和城市的差距不大,“这种身边的变化,让我感觉家乡在越变越好”。

改变人生轨迹可能只需要一部短片

“青春影像”中国青少年微电影短视频征集展示活动在团中央宣传部、中国电影家协会指导下,由中国青年报社、中国青少年新媒体协会主办。活动始办于2014年,至今已连续举办6届,吸引全国2000余所高校参与,征集作品8100余部。

这些短片的拍摄经历很短,短到可能只是一个暑期作业的时间,却让这些年轻人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变化。

因为《榕树下的守望》,马研宇深感教育扶贫的重要性。“听当地人说,整个县城每年只有个位数的学生可以考上一本。作为大学生,我们可以通过支教、捐赠书籍等方式,去支持落后地区的孩子。西安交大每年都有支教团的同学、老师前往相对落后地区的学校支教,我希望将来自己也可以成为其中一员。”

作为一名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学生,马研宇觉得,助力乡村振兴,自己目前力所能及的事情就是宣传。“很多人不了解当地的情况,我们能做的就是帮助那里的人发声,并教会他们如何自己去发声。”在那次实践中,马研宇觉得最有意义的事情,就是他和社团的小伙伴帮助当地人拍摄了宣传苹果的短视频,并教了他们电商运营的基础知识。

和《栗子花开》中的主人公一样,孟维一的表哥也是返乡创业青年中的一员。“他在家乡运用新技术种植草莓和西红柿,如今创业已经10年了,事业小有规模。”孟维一说,虽然自己还没有具体计划,但也想将来能够返乡创业。

最近,王文龙正在撰写新的乡村题材剧本。“我现在更多是一个记录者,但觉得也应该成为一个建设者,或者说一个亲历者,切身实地去建设、感受乡村的变化。”王文龙说,“经济发展的同时,乡村孩子也需要美育。作为一名艺术院校的学生,我应该把所学所长用起来,把知识普及给更多的人。”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李丹萍 记者 蒋肖斌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王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