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赵丽梅
“已完成。”这是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22项量化指标任务完成情况的“统一答案”。与2020年不同的是,今年“对账单”多了5 项量化指标任务;与2020年相似的是,依然有多项指标超额完成。
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43670亿元,比上年增长8.1%,城镇新增就业1269万人,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9%……一个个“沉甸甸”的数据揭示了2021年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成绩以及中国人民的不懈奋斗。同时,这些数据背后也蕴藏着实实在在的民生关切。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在2月28日发表的一篇解读《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文章中写到,面对复杂国际环境、疫情和极端天气等多重挑战,我国国民经济持续恢复,发展水平再上新台阶。
在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研究中心主任王静文看来,“过去一年的经济工作,既有速度,又有质量;既重增长,又重民生;既做大蛋糕,又分好蛋糕,无疑交出了一份颇为出色的答卷。”
再上新台阶!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2021年,我国经济总量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实现了新突破,同时,高质量发展也取得了新成效。
具体来看,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8.1%,两年平均增长5.1%,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经济规模突破110万亿元,达到114.4万亿元,稳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我国人均GDP达到80976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到12551美元,超过世界人均GDP水平。
中泰证券研究所政策组负责人、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首席专家杨畅表示,2021年,我国超额完成了《政府工作报告》中的“6%以上”的目标。一方面,存在去年基数偏低的因素;另一方面,在国际主要经济体比较中,也体现了我国经济平稳运行、稳中有进的明显优势。
2021年,全国安全生产形势亦持续稳定向好,生产安全事故数量和死亡人数实现了“双降”,分别下降9%和4%。
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也得到提升。2021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8%,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7.4%,总量达到了31.4万亿元,连续12年位居世界首位。其中,我国光伏、风电、船舶等产业链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在经济总量增加的同时,发展质量也在提升。据初步核算,2021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7%。据统计,我国的制造业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步伐加快,集群发展取得新进展。重点领域规模以上工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到55.3%和74.7%。
王静文表示,2021年,我国严格执行“双碳”战略,抑制部分高耗能行业、高排放行业,支持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等绿色行业,充分体现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与此同时,我国国际影响力也在继续扩大。盛来运在其发布的文章中表示,2021年,按年平均汇率折算,我国经济总量达到17.7万亿美元,预计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超过18%,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5%左右。
另外,我国货物贸易额、外汇储备均居世界首位,服务贸易、对外投资、消费市场规模稳居世界前列,为推动世界经贸复苏、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好于预期!新增就业1269万人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发展之基。作为“六稳”之首,2021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269万人,比上年增加83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15%。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好于预期。”日前,在人社部2021年第四季度新闻发布会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司长张莹表示,2021年,全年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1%,比上年平均值下降0.5个百分点。
其中,重点群体就业稳中有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总体稳定,2021年底这个群体的就业去向落实率好于上年。农民工就业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外出务工规模持续增加,脱贫劳动力务工规模达到3145万人,160个重点帮扶县脱贫人口务工规模达到628万人。
杨畅表示,城镇新增就业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与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有很大关系。经济平稳运行对就业的修复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实现新增就业超额完成任务,主要在于政策有效,注重稳企业,通过财税、货币等手段,保证企业平稳运行,为实现就业创造了良好环境。
就业政策持续“加码”。去年,国务院出台了“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延续实施部分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全年阶段性降低失业和工伤保险费超过1500亿元,支出就业补助资金近1000亿元,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231亿元。
稳住企业,才能更好地保就业,特别是为数量众多的小微企业解决难题。为缓解它们的融资难题,“对账单”显示,截至2021年12月底,5家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5.52万亿元,较上年底增加1.62万亿元,增幅41.4%,远高于既定目标。
“完成2021年的新增就业目标,并不容易。”王静文表示,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把“就业优先政策要继续强化、聚力增效”纳入要重点做好的工作范畴;各地坚持就业优先政策,不断拿出实招新招,上下协同发力,才确保了全年目标的顺利实现。
“对账单”中的“民生关切”
在“对账单”中,有多项量化指标任务直接反映了民生关切,例如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居民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分别再增加30元和5元、到2022年年底前每个县至少要确定1家定点医疗机构……
这一年,物价稳住了。2021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9%。
让老百姓享受到实实在在的优惠。2021年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新增30元,达到每人每年580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新增5元,达到每人每年79元。
缓解老百姓看病难。截至2021年12月底,2804个县实现有1家以上普通门诊费用跨省联网定点医疗机构,各地区均实现60%以上的县至少有1家普通门诊费用跨省联网定点医疗机构。
王静文表示,“悠悠万事,民生为大。这些民生细账,有助于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