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上‘大白’走进方舱,两年后我真的成了你”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  2022-01-14作者:潘志贤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潘志贤 通讯员王德胜 王玲玲

白衣执甲,逆行出征。1月13日晚8时,带着心底那份特有的情结,19岁的宋笑甜再次走进了河南省安阳市滑县的方舱实验室。然而,为了这样一份情结,她已为之努力了两年。

宋笑甜是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德馨书院2020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一名大二学生。1月10日,放假回家的她通过新闻获悉,因抗击疫情的需要,该县正在招募20名有医学专业背景的志愿者。宋笑甜想都没想就拨通了联系电话。电话中,她言辞恳切:“我是学检验的,我报名!”

因为事态紧急,10日晚上11时,经过培训的宋笑甜就和其他志愿者一起,走进了方舱实验室,开始进行核酸检测工作。“就像战场上的士兵一样,枪一响,就什么都不害怕了。”宋笑甜这样形容自己走进方舱实验室的感受。

在方舱实验室内,宋笑甜认真对待每一次检测。她熟练地使用移液枪,将试剂管中的样本移入试剂盒中,然后再将采样好的试剂盒放入核酸提取仪中,之后就是基因扩增和结果判定。“从第一天的1400多份(10人一份),到后来的5600多份,我们这个方舱的检测速度在逐渐提升。”对于愈来愈快的检测速度,宋笑甜有些自豪。

出于安全考虑,在滑县方舱实验室工作的医务工作者都没有回家,而是集中在宾馆休息。往返方舱实验室和宾馆的路,是由志愿者开着私家车义务接送的。有一件小事让宋笑甜特别感动。那是一名私家车志愿者和儿子的通话。

“爸爸,你什么时候才可以回家啊?”

“等疫情退了,大家都不戴口罩了,我就回家。”

那一刻,坐在后座的宋笑甜鼻子一酸:“每个人都在为了守卫家园竭尽全力,我要继续加油!”

事实上,除了迫不得已的时候,宋笑甜是绝对不会出方舱实验室的,因为每一次出去,都意味着要废弃一套防护服,要耽搁好几份样本的检测。

每天12个小时的工作结束后,宋笑甜的头发会变得湿漉漉的,脸上也有各种压痕,但她并不觉得累,反而精神时刻处在亢奋状态。

成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是宋笑甜两年前许下的心愿。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一个又一个白衣天使挺身而出,让尚是高中生的宋笑甜感动不已。她回忆道:“生命最美的样子不过如此,就是从那时起,我萌生了当检验人员的念头。”于是,那年高考报志愿,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检验技术专业。

“我愿追寻前辈的脚步,尽自己的一分力量,疫情不退,我就不撤!加油,我的城市!”这个19岁女孩在微信朋友圈这样写道。在她心底,能参加家乡抗疫,是责任,更是使命。

宋笑甜的辅导员吴兵营介绍:“宋笑甜是一个比较安静的女孩,学习非常努力,专业成绩比较突出,生活中也很有爱心,经常会参加一些志愿服务。去年疫情的时候,她就主动帮助一些中学生进行英语、数学的补习。”

“这两年,反复的疫情虽说是灾难,但也为深处其中的年轻人提供了成长和蜕变的环境,把灾难当教材,与祖国共成长,成为很多青年一代的选择。”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党委书记杨捷说,“就像这个寒假,我们有太多的学生支援抗疫工作,或走进方舱实验室做核酸检测,或在社区当流调员,或在村口当信息登记员,他们选择用无私的奉献书写无悔的青春,是让我们骄傲的一代!”

责任编辑:齐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