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5年至今,作为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发展的最新风向标,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公益创业赛已经连续举办5届。2021年11月25日至26日,第五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公益创业赛在疫情的大背景下,在线上顺利举办了全国决赛的终评,10个金奖项目、40个银奖项目、52个铜奖项目,在20名专家评审的见证下产生。
公益创业赛自创办以来,一直伴随和推进着公益创业项目和发展模式的快速升级迭代。发展至今,志愿服务公益创业项目都有哪些探索与创新?志愿服务公益创业的发展方向是什么?未来青年志愿者们的公益创业之路又该如何进行?
在云南福贡达友村,志愿者改编“丢手绢”游戏,引导村民大胆说普通话。江苏师范大学“启言筑梦”推普志愿服务团队供图
公益创业模式不断创新
在今年的赛场上,涌现出不少模式新颖的公益创业项目。
江苏师范大学语言科学与艺术学院“启言筑梦”推普公益服务团队3年间先后走访了“三区三州”19个贫困县143个深度贫困村,从专业的角度,探索出了一条乡村推普的有效路径。
“我们先假定有一个青年,想要外出务工,他可能会经历哪些场景,需要哪些对话,把这些环节逐一拆解开,从中挑选出最核心高频的20个场景,每个场景搭配5个句型,组成最简单实用的100句普通话。”项目负责人梁琳琳介绍说。
针对青壮年群体每日时间不固定的特点,团队为每位青年配备了15天一对一、全天候灵活教学服务,志愿者们跟着村民下地干活儿,边干活儿边授课。田间、工地、村委、夜校,包括村民家里都是志愿者们的教学点。
据了解,截至目前,“启言筑梦”推普公益服务已成功帮助1215人掌握普通话基本用语,其中372人在东莞、成都等地找到工作,家庭月收入达到3000元以上。
本次大赛还吸引了不少相对成熟的公益创业项目参加。金奖项目“大山里的小诗人”就是其中之一。
“会写诗的孩子不砸玻璃”是项目创始人参加评审时的口号。项目聚焦农村儿童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的诗歌教育。“相较于非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经历了更多的情感忽视,存在更多焦虑和冲动倾向,这很容易破坏儿童的亲社会行为。”
项目以诗歌为载体,努力提升乡村儿童情感表达的能力和意愿,解决乡村儿童缺乏情感表达渠道和心灵关注的问题。截至目前,已服务了包含云南、广西等24个省份的1100余所乡村中小学,12万余名乡村儿童。
部分公益创业项目的独特创意也成为本次大赛的亮点。
比如,老友记智慧助餐服务平台项目通过数字化运营管理和一站式服务运营,为老人提供早中晚三餐、365天的助餐服务;满天星公益社区图书馆项目实现了公众小额月捐的资金筹措目的;爱咖啡——自闭症实践基地公益项目以组织志愿者与实践基地自闭症服务员陪伴交流换取咖啡的服务方式,帮助自闭症患者融入社会。
2021年4月,徐州市马庄村,“扶药直上”项目团队于种植示范基地实地开展种苗研究。郑涵元/摄
部分项目盈利模式初现
作为一种成长中的公益形态,公益创业发展并不如商业创业发展得成熟。但某些特定类别的公益创业项目已经找到实现盈利的适合方式。
“扶药直上”项目发端于2018年暑假。此前两年间,徐州医科大学药学院香缘志愿服务队帮助徐州市马庄村在煤矿塌陷区种植中药材,降低香包产业原料成本。2018年,团队准备再次调研时发现,项目运营经费出现困难,连基本科研耗材的购买都有问题。于是,团队成员提出通过销售徐州香包增加收入,支持科研助农。
在助农类志愿服务中,“扶药直上”项目的创业模式很有代表性。其特点是以农副产品为载体,通过专业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再利用电商、直播等新渠道销售,实现盈利。
在本次比赛中,获得金奖的华中农业大学耕读兴农志愿服务队带来的“菱辟蹊径 强农兴农”项目、吉林农业大学“致远”青年志愿者协会带来的“卓耳不凡——木耳产业助农志愿服务项目”、塔里木大学带来的“点沙成金——设施番茄高效黄沙无土栽培志愿服务”项目都是如此。
在众多公益创业项目中,助残类志愿服务的创业模式同样不断清晰。它们多以搭建平台,创造劳动力就业的方式,实现集体营收。
最近,来自吉林省长春市的徐旭正忙着为“星妈”们的蒸饺店申请“小爱吉隆”的商标。这个蒸饺店是“渡小爱”项目的创业成果之一,这是长春中医药大学志远实践团运行的帮扶心智障碍家庭联合创业的志愿服务项目。
2016年,徐旭开始从事志愿服务。了解到心智障碍者家庭对孩子融入社会以及就业的担忧后,她便组织受助家庭参与创业,为孩子与家长找工作。从花房到蒸饺店,从帮助孩子到帮助家长,慢慢地50多个家庭在“渡小爱”项目中重新走上正轨。
与渡小爱相似,“憨兜成才”也是关注心智障碍家庭,通过洗车、非遗、研学、网店等方式直接创造就业岗位,目前帮助39名大龄心智障碍人士及44名家长实现就业创业;脊髓损伤者希望之家项目则是借助互联网帮助伤友灵活就业……
第六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暨2021年志愿服务交流会上,山东青年志愿者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项目展示。团济南市委供图
公益、创业,孰轻孰重
公益创业可以说是志愿服务项目的2.0版。今年获得银奖的“益童成长盒”项目就是如此。
它脱胎于武汉理工大学郎坤志愿服务队青少年关爱服务项目,2011年以来,团队已累计开展关爱行动2600余次,累计志愿服务时长45880小时。
2018年起,服务队志愿者郭甜与其他队友一同在自护教育系列产品的基础上开始设计研发“益童成长盒”产品。2020年暑期,产品成熟后在武汉市社区和小学进行推广,形成了以政府采购、社会捐赠和产品销售、咨询与培训服务为主要运营资金来源的公益创业模式。
拥有成熟的产品就意味着具备了清晰的“卖点”,这对志愿服务公益创业项目来说非常难得。可即便如此,“益童成长盒”也和很多志愿服务公益创业项目一样,面临着如何将优秀产品转化成畅销产品的难题。
“公益创业项目能像公司一样正常运维,有自己的产品或者提供的服务能够吸引个体购买,这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全国赛评审、重庆大学教授蒲清平说。
他还介绍,目前对公益创业项目的评价标准和机制尚不完善,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极为关键。
全国赛评审、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讲席教授刘志阳则将志愿服务公益创业项目的未来发展细分为三类:一类是充分借鉴成熟商业模式,走向社会创业;二是志愿服务项目通过公益创业的创新模式,不断提高已有的志愿服务质量;最后一种情况则是,项目吸引更多志愿者加入,通过社会创新过程,不断壮大和提高社会影响力。
“最后这种模式,我认为是最有社会价值的志愿服务公益创业项目发展方向。”刘志阳总结说。
志愿服务公益创业如何走下去
今年的公益创业赛被称为是“传统形态下最后一届比赛”。经历多年的发展,如何走好公益创业之路成为专家学者共同关注的焦点。
在2021年12月4日举行的志愿服务公益创业研讨交流会上,全国终赛评委、湖北卓尔公益基金会秘书长汪素娟表示,由于公益创业的特殊性,很多志愿服务项目都存在“规模不大,资金来源比较单一,营利能力比较薄弱”的问题。
通常,构成一个公益创业项目的收入来源大致分为产品服务的营业收入、承接政府购买服务、接受社会捐赠、公益创投四个方面。
在承接政府购买服务方面,有专家表示,志愿服务公益创业项目大多瞄准某一特定社会痛点,有助于满足部分群体的社会需求。当前国家倡导“共同富裕”战略,借此推动政府重视增加购买社会服务正当其时。
走好公益创业之路,离不开对公益创业资本的充分利用。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MBA教育中心导师刘帆将现存的公益创业市场比喻为“柠檬的公益资本市场”,即次要的、不完善的公益资本市场。
他进一步解释说,当前公益资本市场的资源大部分都流向了慈善基金会,而与国外发达的公益创业样态相比,这些基金会对“草根”公益创业团队的支持并不充足,造成部分公益创业组织仍处在创业“维艰”的境遇。
究其原因,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非营利组织法研究中心主任金锦萍认为,“基金会支持公益创业也面临困境”。基金会管理条例规定,如果理事会做投资存在过错,理事要承担个人责任。
面对公益创业项目,基金会一旦选择以投资的方式进行,在社会领域投资效益极低的条件下,资金可能会出现亏损,投资者极有可能要直面“质疑”。在这种情况下,基金会理事会更愿意做无偿资助,只要确定项目的公益性即可,但这种资助是无偿的,有去无回。
在刘帆看来,基金会可能还有另一种选择,由于担心公益创业项目能力不足,基金会可能选择自己经营同类项目。长此以往,部分公益组织会退出资本市场,留下来获得资助的公益组织也会陷入一种“内卷式、低层次的发展”。
金锦萍建议,要找出一个解决方案,对除了投资和资助之外兼具两种属性的资产进行特殊规范。“如果能够把这个问题解决,那公益创业的蓝海就打开了,就会有更多的资源进来。”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丁元竹从更宏观的维度建议,在推动志愿服务公益创业的过程中,除了要解决资金问题,解决效率问题,还要通过这种探索来完善社会体制问题。“我们的任务不单是要去探索如何引入市场机制,也要通过探索,使社会体制更加完善。”
在公益创业的领域,公益创业教育也被专家学者反复提及。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党委书记张朝晖提出,公益创业教育开展不足是当下大学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这一点刘帆教授也表示认同,他认为,公益创业教育是一种商业创业多元发展的可靠实践途径。青年可以在公益创业的试错中不断成长。金锦萍也认为,在高校讲“双创”的时候,创业不应只是局限于商业创业项目。
历经多年,在五届公益创业赛的赛场,诞生了很多志愿服务公益创业的明星项目。他们在赛场上脱颖而出,得到当地政府和社会的关注,从此走上加速发展的快车道。但公益创业本身依然是新生事物,如何做好志愿服务公益创业依然需要不断试错、调整、完善升级。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杨宝光 金卓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