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1月累计发放低保资金1670.6亿元

人民日报  |  2022-01-02作者:本报记者 李昌禹

  记者近日从民政部获悉:2021年,我国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更加健全,为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成果提供了重要支撑。2021年1—11月,全国共有城乡低保对象4223.8万人,已累计发放低保资金1670.6亿元;2021年前三季度,为470.7万特困人员发放救助供养资金347.5亿元;实施临时救助616.6万人次,认定低保边缘家庭人口358.9万人。全国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基本建立,对困难群众的识别和监测预警更趋精准。

  一年来,民政兜底保障更加有力,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兜底更有力度。2021年7月,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邾城街道钱寨村村民刘建成一家陷入困境:老伴去世多年,儿子查出白血病,家里没有稳定收入,高额的治疗费让他犯了难。了解刘建成家里的情况后,当地民政部门不仅为其申请了医疗救助,还帮助他按“单人户”申请办理了低保:“全额保障一人,每月730元,8月开始领取。”

  兜底保障政策更趋完善。民政部将符合条件的重残人员、重病患者等低保边缘人口参照“单人户”纳入低保范围,修订《特困人员认定办法》,适度拓展对象范围。2021年以来,民政部会同财政部下达中央财政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1476亿元。

  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成果更加稳固。各地继续实施“低保渐退”、就业成本扣减等政策,开展低保边缘家庭、支出型困难家庭认定和救助帮扶工作。截至2021年9月底,各地认定支出型困难人口292万人。

  ——识别更有精度。不久前,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民政局工作人员在数据比对时,发现月河街道居民王小鸣肢体二级残疾,自付医疗费达5万多元。经上门走访核查后,在对他进行低保兜底保障的同时,还通过“一事一议”给予1.5万元的临时救助金。

  2021年,我国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扎实推进,主动发现机制不断加强。基本建成全国低收入人口数据库,归集了5700多万低收入人口基本信息,实现对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低保边缘人口、易返贫致贫人口、支出型困难人口等低收入人口全覆盖。

  各地民政部门以大数据为支撑,拓展应用社会救助信息系统和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系统,逐步完善低收入平台的监测预警功能;定期开展数据比对,对未纳入兜底保障范围的易返贫致贫人口开展入户摸排。

  ——救助更有温度。2021年夏天,陕西省山阳县受暴雨影响出现灾情。法官镇两岔口村村民杜开梅家遭受山体滑坡灾害。当地民政部门主动登门,给杜开梅家发放了3000元临时救助金,还组织村民帮她家清理了淤泥和山石。

  2021年,民政部指导地方对因灾情或疫情导致基本生活出现困难的群众及时给予临时救助,对情况紧急的实施“先行救助”,凡困必帮、有难必救。

  我国临时救助制度更加完善。各地积极推进由急难发生地实施临时救助,用足用好乡镇(街道)临时救助备用金,有效缓解群众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生活困难。2021年前三季度,全国共实施临时救助616.6万人次,其中,救助非本地户籍对象5.6万人次,同比增长69.2%,累计支出救助资金76.4亿元,平均救助水平达到1238元/人次。

  各地简化社会救助申请、审核、确认程序,“刷脸”申请、“指尖”办理,一系列便捷暖心的举措,使困难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责任编辑:侯歆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