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重型运载火箭2028年前后首飞,到2045年还有哪些大戏要上演?

上观新闻  |  2021-10-02

火箭运载能力有多大,中国航天的舞台就有多大。

正在举行的珠海航展上,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重型运载火箭等10型运载火箭模型齐上阵,即将迎来400次发射的长征火箭“家族”可谓“倾巢出动”。

要说现役火箭的主力担当,当属有着长征“三勇士”之称的长征二号F、长征七号和长征五号B了。它们“三兄弟”携手搭建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天地运输走廊”。

长征二号F火箭是航天员进入太空的专属座驾

载人航天工程作为我国航天领域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国家重大工程,自1999年发射神舟一号以来,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已先后组织实施17次重大飞行任务。其中,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13次,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发射两次,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发射两次。最近的一次任务是9月20日长征七号遥四火箭发射天舟三号货运飞船,为即将发射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三名航天员,送去6个月的物资储备。‘

2021年9月20日长征七号遥四火箭成功将天舟三号送入预定轨道

按照空间站建造任务规划,今明两年我国将接续实施11次飞行任务,包括3次空间站舱段发射,4次货运飞船发射以及4次载人飞船发射,于2022年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实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三步的任务目标。11次发射中,长征二F承担载人飞船发射任务,长征七号是货运飞船的“专属列车”,“大力士”长五B担当空间站舱段发射重任。

2021年4 月 29日长征五号B遥二火箭成功发射空间站天和核心舱

去年底成功首飞的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八号,也备受关注,未来这型火箭将如何定位,承担怎样的重任?

长征八号运载火箭充分继承长征五号、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技术成果,采用无毒无污染推进剂,芯一级直径3.35米,芯二级直径3米,整流罩直径4.2米,捆绑2枚直径2.25米助推器,全长约50.3米,起飞质量约356吨,它对加速推进运载火箭升级换代具有重要意义。

2020年12月22日新型中型运载火箭长征八号首次成功

据透露,长征八号火箭将主要聚焦于未来太阳同步轨道的高密度发射任务需求,7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可达4.5吨,同时还兼顾近地轨道和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发射需求,能为我国后续卫星组网工程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并具备提供商业发射服务的能力。

据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长征八号相关负责人透露,下一步,我国将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建设长征八号火箭专有的发射工位,实现快速发射。目前初步论证的方案是,如果建造两个这样的工位,未来可7天实现一次发射,单这一型火箭一年就可以实现50次发射,超过目前中国航天一年的发射量。

有两款正在研制和论证中的两型重磅火箭,也在航展上揭开面纱。

其一是“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这是根据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展规划,为发射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而全新研制的高可靠、高安全的载人火箭。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由助推器、芯一级、芯二级、芯三级、逃逸塔及整流罩组成,火箭全长约90米,起飞重量约2000吨,可以将25吨有效载荷直接送入奔月轨道,或者将70吨有效载荷送入近地轨道,并且采用多台发动机并联布局可以实现垂直起降重复使用。目前这一火箭已经完成了新型泵后摆高压补燃发动机、固体可调推力姿控发动机、新型无毒姿控发动机的点火试车。

另一型是重型运载火箭。相关信息显示,这款重型火箭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到140吨,奔月转移轨道运载能力50吨,奔火转移轨道运载能力35吨,预计将于2028年前后实现首飞。重型运载火箭研制成功后,可以满足未来较长时期国内深空探测、月球基地等国家重大科技活动的任务需求,确保我国在2030年前运载火箭技术迈入世界一流梯队。

中国重型运载火箭长征九号,拟于2028年前后首飞

根据此前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发布的《2017—2045年航天运输系统发展路线图》,到2035年左右,运载火箭实现完全重复使用,以智能化和先进动力为特点的未来一代运载火箭实现首飞,高性能智能化空间运输系统将实现广泛应用。

2040年前后,未来一代运载火箭投入应用,组合动力两级重复使用运载器研制成功,核动力空间穿梭机出现重大突破,运输工具能够有效支持大规模的空间资源勘探和开发,小行星采矿和空间太阳能电站有望成为现实。

预计到2045年,我国进出空间和空间运输的方式将出现颠覆性变革,组合动力单机入轨重复使用运载器研制成功,新型动力进入实用性开发,天梯、地球车站、空间驿站建设有望成为现实。

责任编辑:齐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