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成12亿亩高标准农田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来说意味什么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  2021-09-16作者:赵丽梅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9月16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赵丽梅)《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提出,到2030年我国累计建成12亿亩并改造提升2.8亿亩高标准农田,这对于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意味着什么?

今天,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桃林算了一笔账:如果按1亩1000斤产量来计算,12亿亩就能稳定1.2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这将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也可以说是不可替代的作用。”

张桃林表示,近年来,我国粮食连年丰收,全社会库存充裕,尤其是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中,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经受住了“大考”。

张桃林指出,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粮食仍处于而且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特别是消费结构、营养水平的提升,我国粮食需求都还将保持刚性增长的态势。他说:“再加上病虫害和自然灾害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我国在粮食安全方面一刻也不能掉以轻心。”

目前,我国人多地少水缺,而且耕地的质量总体还不高,中下等质量的耕地占到70%左右,后备资源不足。加上光温、水土时空分配不均,还有利用不合理等问题,农田基础设施薄弱,抗灾减灾能力还不强。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粮食稳产保供既要保数量,还要保多样、保质量、保生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任务还是相当艰巨的,或者说更加艰巨。”张桃林强调,要稳住粮食安全这个压舱石,既要确保耕地的数量,还要不断提升耕地质量以及整个农田的综合产能。

高标准农田是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农田,是耕地中的精华。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巩固和提升粮食安全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和紧迫任务。并且,从近些年的实际情况看,高标准农田建成以后,能够显著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增强粮食生产能力和防灾抗灾减灾能力,建成后项目区粮食产能平均能够提10%~20%。

《规划》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目标做了明确规定。张桃林相信,《规划》实施后,将会更加有力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责任编辑:宁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