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健儿接地气背后是管理思路的蜕变

中国青年报  |  2021-08-24作者:慈鑫 梁璇


    中国举重队传奇人物吕小军在夺得东京奥运会冠军后,兴奋地抱起自己的教练。视觉中国供图



    沈阳一所学校的学生把奥运会冠军的形象雕刻在西瓜上。视觉中国供图


    东京奥运会闭幕已经半个月,中国奥运健儿们热度依然不减,通过自拍视频或是媒体连线,奥运健儿们并不介意把自己的隔离生活展现给公众,而他们创编的各种简单易行的健身方式,更是让人们感受到运动员身上特有的满满元气。

    此次东京奥运会,在中国代表团取得佳绩的同时,中国运动员的整体形象也出现了明显变化,他们不再只是被动地成为受关注的对象,而是开始主动与外界互动、进而展现出因人而异的个性化形象。中国运动员变的更接地气、更加鲜活,而这与中国运动队管理手段的与时俱进有着不小的联系。

    管理不再封闭 主动吸引外界眼球

    从张雨霏通过视频连线接受媒体采访、到汪顺的趣味VLOG、徐嘉余的隔离生活自拍,中国游泳队的明星运动员们在隔离期间不仅依然活跃在公众视野,而且传播的手段多样、传播的内容丰富。

    作为中国游泳队的主管单位——国家游泳运动管理中心,应该是中国最早感受到体育明星娱乐化的体育行政部门之一,但早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前发生的田亮事件,再到2016年里约奥运会前后曝出的宁泽涛事件,其运动员与运动队“双输”的结果都让人扼腕。

    一位体育官员曾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对于中国的运动队来说,唯一的任务就是运动成绩,运动员一旦过多地在社会曝光,成为具有娱乐化倾向的明星,对于运动队来说往往是自找烦恼。因为运动员会变得更加难以管理,而且在中国的各个运动项目协会进行实体化改革之前,运动队也缺少对明星运动员进行形象包装和商业开发的积极性,因为运动队的运营经费均来自国家拨款。

    不过,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傅园慧因一段“我已使出洪荒之力”的采访火爆出圈,其在公众中产生的巨大影响力已不逊于金牌选手。当时的中国乒乓球队总教练刘国梁也因为被网友戏称为“不懂球的胖子”,而成为网红人物。这些事件都让体育管理部门很受震撼。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曾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结束后采访过国家游泳运动管理中心一位负责人,这位负责人当时已经意识到“粉丝”的力量不可小觑。他认为,在社交媒体时代,一名运动员的走红与否,已经不会被运动队的刻意“保护”所左右。这让运动队的管理部门逐渐开始转变思路,既然让运动员深藏闺中,也很难屏蔽来自外界的关注,那不如让运动队、运动员更加主动地面对社交媒体时代。但核心是,运动员正常的训练不受干扰、运动成绩不受影响,并且要绝对服从队伍的管理。

    事实上,当运动员们以率真的个性、顽强的意志、健康的形象走入公众视野,其给所在运动项目带来的正向影响丝毫不逊于获得奥运金牌。

    随着中国各个运动项目协会实体化改革的深入开展,一个运动项目的发展程度将与社会推广度、大众参与度直接相关。一名只会拿金牌、却无法转化为社会影响力的运动员对所在运动项目的贡献度无疑将大打折扣。体育营销专家张庆认为,“每个运动项目协会都要考虑到自己的社会动员力,要站在整个运动项目发展的高度去看待明星的价值。其实,从一个运动项目的社会普及和推广发展角度说,体育明星就是社会动员力的有机组成部分。”而用好体育明星,就从塑造他们阳光、正面的形象和增加他们的社会曝光度开始。

    努力贴近大众 小众项目也有春天

    相比起那些曾希望给自己的明星运动员主动降温,到现在意识到多有几个明星不是坏事的运动项目,中国举重队此次在东京奥运会,可能是第一次感受到运动员“出圈”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力的。

    参加8个项目,收获7金1银,中国举重队在东京奥运会上再次用实力捍卫了“梦之队”的称号。但与以往不同的是,给中国举重选手的掌声不再囿于赛场、限于夺冠瞬间。目前,奥运会结束已近半个月,“中国力量”在网络上的热度依然不减,李发彬、谌利军等多位举重国手仍是热搜常客,“军神”吕小军更是新晋“顶流”,入驻某社交平台后迅速收获10万粉丝,这样持续的关注度,早年间的举重选手很难想象。

    实际上,吕小军早已是国外健身圈的“超级明星”。7月31日,吕小军轻松夺冠后,一名裁判去找他签名的画面传遍了社交媒体,随后,更多人了解到,健美的身材和教科书般的动作,让他的训练和健身视频在海外视频平台YouTube上成为爆款,播放量最高的一则视频点击量达400多万,他的海报早已贴到了不少海外健身房的墙上。

    “随着年龄增长,吕小军还能保持那么高的竞技水平,自然激发了健身爱好者的好奇心。”国家体育总局举摔柔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周进强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专访时表示,随着中国举重在东京奥运会上的强势表现,李发彬、石智勇等选手在海外也开始累积人气,“中国举重选手受到更多健身爱好者追捧,跟我们的成绩和形象密不可分。”

    人气在国内也迅速聚集。特殊背景下,隔离生活为运动员提供了从赛场转换至生活场景的缓冲地带,在狭小的隔离空间里,各项目运动员利用矿泉水箱、椅子等触手可及的东西每天保持训练,在社交媒体的推动下,这些训练视频为广大网友提供了真正有借鉴意义的“居家健身教科书”。在这场“内卷”中,举重队员不乏精彩答卷,在比赛中展示了“金鸡独立”后,李发彬又因在隔离期间原地起跳跃上一米多高的柜子再度圈粉,惊人的弹跳力让网友惊呼“地心引力去哪儿了?”

    抓住契机,中国举重队在官方微信号上推出“中国举重梦之队喊你来健身”的系列视频,8位奥运健儿悉数出场,让更多人感受到“举重和我的距离其实并不远”。此外,拉近运动员和观众距离的还有直播、连麦等方式,奥运冠军谌利军就在和网友互动时耿直地透露,“积极营业”离不开“队里的要求”,一改人们对以往传统运动队“减少运动员赛场外曝光”的陈旧印象。

    “我们提倡隔离期间,运动员要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跟网友互动除了让大家了解他们,也能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帮助更多人,在赛场外实现自我价值。”周进强发现,新一代运动员既追求结果更享受过程,“他们的使命不仅是在大赛中创造成绩,还应当创造更多社会价值,带动整个项目发展。”

    长期以来,举重在国内都是一个小众项目,“矮、粗、笨、观赏性低,是外界对举重的刻板印象,甚至仍有人认为举重是不科学的、对运动员有害的项目。”周进强表示,这些积弊已久的观念正是因为大众对举重缺乏了解,他期待通过开放、包容、阳光的这代运动员让更多人了解到举重运动的科学和魅力。

    近日,一则视频《吕小军背后强大的支撑系统 带你探索国家举重队的黑科技》在各类平台上发布,弹幕刷出“原来举重是细活儿”“保障太强了”“中国举重YYDS(网络语“永远的神”——记者注)”。

    国家举重队科医团队负责人李清正在视频里介绍,中国举重的绝对实力背后有很高的“科技含量”。比如,为了全面综合评估运动员的核心力量,队里引进了仪器“八角机”,根据测试结果给运动员针对性支招儿;为了提高运动员心脏恢复能力和在高心率下的适应性,水中训练、“攀爬机”纷纷上阵;时刻监控运动员的血液指标,为教练把握训练强度、时间等提供参考依据;为了让运动员在每天训练后尽快恢复机能,在传统针灸、按摩手法之余,还引入了脉冲加压空气泵、微压氧仓、漂浮舱等高科技设备,“漂浮舱是一种恢复设备,能帮助人提高睡眠质量,人在漂浮舱里睡40多分钟相当于在床上熟睡4个小时。”李清正透露,这次奥运会前,吕小军每周要去漂浮舱两三次,“如果把运动员比作鸡蛋的话,我们整个团队的构建相当于给鸡蛋外边包裹了重重的铠甲。”

    “十几年前,我们国家队大概四五十个队员只有一名队医,而这个奥运周期,我们二十几名运动员有17名队医,重点运动员保证每人有一名队医,且队医都有不同特长,随时可以根据运动员需求进行调配。”在周进强看来,从生活、饮食、训练等方面保障的提升,为运动员最大程度上解决了后顾之忧,这是运动员在生活中积极、乐观,在赛场上专注、自信的重要原因。

    同时,专注不代表“只关注”,“我们鼓励运动员能借助互联网等方式更多地融入社会生活,跟社会各界去接触,这样有利于他们接受新鲜事物,对自身思维方式的改变和训练水平的提高都是一种无形的帮助。”周进强表示,过去,很多选手眼里只有抓举挺举,但随着和社会交集扩大,有助于选手能用更广阔的视角来看待他们从事的项目,“当成绩有了提升,他们自然愿意分享,也言之有物。”

    本届奥运会,举重队参赛选手几乎都冲上过热搜前三,“超强实力”“有梗”“凡尔赛”成了外界对他们的新印象,而他们也期待以己之力去改变外界对举重的旧观念。李发彬在比赛中的“金鸡独立”迅速出圈,他在赛后表示,“这不是一个规范动作,不应效仿。”但随后他又开玩笑补充,“没准也是好事,玩点花样也许大家会喜欢,不觉得举重那么枯燥。”

    “这样的改变是内环境和外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周进强表示,实际上,从主管部门的层面早已开始尝试用线上赛、街头赛等方式让举重走进大众,也曾建议国际举重联合会在竞赛形式和规则上进行更具观赏性的改革,“这些努力我们都会和运动员交流,引导他们有更广阔的视野和更长远的规划。”

    另一重改变也在发生,当健康和力量成为潮流,举重这项过去观者寥寥的项目也将迎来春天,被春风改变的可能就是举重运动员的未来,“运动项目和运动员的商业价值不是只有竞技成绩就可以,更需要社会认同来实现,这和大众的生活水平、观念转变是联系在一起的。”周进强表示,“目前,力量健身已经在国内一些大中城市开始风靡,举重俱乐部也已在市场布局。”因此,中国举重人应当主动抓住机遇,让项目更加贴近大众,“一切好的转变都将拓宽举重运动员退役后的出路,出口问题解决了,后备人才之类的入口问题也将得到改善。”

    本报杭州8月23日电

责任编辑:曹竞,张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