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高湿天气来袭,专家提醒谨防中暑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  2021-07-30作者:刘昶荣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王璐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昶荣)正值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我国多地闷热异常。除了高温之外,受台风“烟花”影响,全国多地降雨量增多,河南、浙江等地还出现了洪涝灾害。中国气象局官网显示,7月30日,全国有10个地市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一个城市发布高温红色预警,14个地市发布了黄色雷电预警或黄色暴雨预警。

高温高湿的环境正是容易诱发中暑的危险因素。中暑到底是什么?什么人容易中暑?轻度中暑如何缓解?出现什么症状需要紧急就医?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刘继海为您科普:炎炎夏日,如何面对中暑考验。

中暑常见人群

中暑在夏季是非常常见的一类急症,跟天气有直接关系,在天气炎热和(或)空气湿度大时更容易发生。人体本身有一定自我调节能力,但如果长期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停留就可能发生中暑,特别是老年人、儿童、孕妇这些体温自我调节能力相对较弱的人群,遇到酷暑天气时更容易发生中暑。

中暑分类及救治方法

中暑按程度轻重可分成先兆中暑和中暑,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中暑又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对于机体而言这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如果最开始的轻度不适能被及时发现、处理,就不至于发展到最严重的情况。对每种情况相应的识别方法和建议处理方案如下:

1、先兆中暑

先兆中暑者经常会出现乏力、头晕等症状,这时如能及时从高温高湿环境下转移到相对清凉的环境,再注意补水,症状就可以完全缓解,不用特别担心。但如没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会发展成中暑。

2、热痉挛

痉挛就是老百姓讲的抽筋,人体汗液里含有大量水和钠钾钙等电解质,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如果大量出汗,就会导致大量的水分和电解质丢失,造成机体肌肉痉挛。热痉挛者除了感到头晕、乏力,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大量出汗同时伴有肌肉痉挛,以腿部肌肉,特别是小腿肌肉痉挛最多见。很多运动员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比赛时很容易腿抽筋,这就是热痉挛的表现。

出现热痉挛时,关键要让热痉挛者快速转移到相对清凉的环境下休息,同时补充水和电解质,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矿物质水,可以有效缓解热痉挛的症状。

3、热衰竭

如果出现以上症状还没有及时处理,患者可能就会进入热衰竭阶段。这一阶段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血压下降,持续丢失的体内水分和电解质,会造成血压下降,同时患者全身状况就会变差,但这时患者神志还是基本清醒的。在热衰竭时,患者自我体温调节能力下降,这时患者往往会伴随中到高度发热,体温达到38-39℃,之前的头晕、乏力甚至痉挛这些表现也都可能同时存在。

对于热衰竭来讲,单纯口服补液可能无法达到足够效果,这时要到医院配合静脉输液来补液和补充电解质等,同时要有效降温。

4、热射病

如果还没及时得到干预和治疗,随着患者体温进一步升高,往往会超过40℃,患者此时会出现神志障碍或者昏迷,这时就发展成为最严重的一类中暑表现——热射病。据现有数据统计,热射病死亡率大概在60%到70%。因为热射病患者体温过高,最严重的的情况下会有脑细胞损伤,进而影响中枢神经统,进而可能造成一系列严重后遗症。

热射病首要治疗还是以降温为主,需要把患者的体温控制在我们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减少高温对机体的持续损伤,同时再配合其他治疗手段,尽可能保护患者脏器功能。

总之,中暑无小事,以上症状一旦出现,务必及早干预。如发现自己或他人有中暑表现,应迅速到阴凉通风处休息,并饮用矿物质水,一旦出现血压降低、虚脱、意识模糊等症状,一定要到附近医院尽快就医。

责任编辑:姜蕾,齐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