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战百胜“红一连”

——陆军第83集团军某旅“红一连”培育铁心向党红色传人纪实

中国青年报  |  2021-07-27作者:郑天然

    第83集团军某旅“红一连”上等兵潘韶钰对连队的第一印象是,这里的布置大多是红色的——走廊里挂着红色的文化展板,宿舍门口贴着写有各班荣誉称号的红旗标志,连队楼门口的草坪上摆放着一个形状为迎风飘扬的红旗的雕塑,上面刻着3个大字:红一连。

    然而真正给潘韶钰以“精神上的洗礼”的是“红一连”的连史馆。2019年年底新兵下连时,这名年轻的大学生士兵没有想到,自己能来到“军魂发源的地方”当兵。

    这个让一代代“红一连”官兵备感光荣的美誉,源自1927年的“三湾改编”。当时,毛泽东同志亲自在连队组织发展6名新党员,建立了人民军队第一个连队党支部,开创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先河。随后在血战湘江、强渡乌江等300余场大大小小的战斗中,都有“红一连”官兵听党指挥、冲锋陷阵的身影。

    新时代的“红一连”同样荣誉众多:荣立集体一等功1次、二等功5次,被表彰为全军首届“践行强军目标标兵单位”、陆军“‘四铁’先进单位”……满墙的荣誉勋章和锦旗,让第一次走进连史馆的潘韶钰“深深震撼了”。看着展柜里摆放的一件件文物,望着墙上一面面历经炮火硝烟的战旗,这个长于和平年代的小伙子不由感慨:“红色血脉已经延续到我们这一代,该轮到我们传承下去了”。

    为了让官兵“守牢初心”,“红一连”开展了不少活动。连队指导员郑纪文介绍,每年新兵下连,参加的第一个集体活动就是参观连史馆。在连史馆正门口的“支部建在连上”主题雕塑后,摆放着一排木质小板凳,每月的党支部学习活动大多在此进行。

    过去,“红一连”二班曾涌现出“学习毛主席著作标兵”郭大喜,他曾受到毛主席亲切接见。如今,连队为每个班配发党的理论知识学习书籍,安装信息化一体机,供官兵观看理论学习精品课程。每月,连队会评选一次“郭大喜式理论学习标兵”,还要评选出6名优秀共产党员,这被官兵们视为“最特殊的荣誉”。

    然而在“红一连”,想要入党并不容易,考核标准严格。每年的入党数据显示,只有不到35%的官兵能够一次入党,大多数人要经过数次考察与检验。四级军士长李军就递交了两次入党申请书,经历最“坎坷”的一位老班长申请了5次才得以入党。

    郑纪文解释说:“组织上入党一生一次,思想上入党一生一世。入党只是一种形式,重要的是要在入党的过程中,让红色的种子真正扎根在官兵心中,使他们成长为合格的红军传人。”

    在“红一连”,成为党员才能加入党员突击队,拥有率先执行急难险重任务的“特殊待遇”。李军记得,2009年的夏天,“红一连”驻地遭遇暴雨洪涝灾害。情况危急,连队立刻派出党员突击队前去救援。一声令下,所有党员二话没说便背上救援装备奔赴抗洪一线。

    从小在河边长大的李军因为水性不错,加之“软磨硬泡”,被破例允许随队参加任务。洪水中,李军看到连队里的老党员不顾个人安危一个接一个跳进水中,在齐腰深的急流中逆流而上,成功解救数名被困群众。他从此下定决心,“要成为像他们一样的人”。

    连长胡贯蕾在“红一连”工作了10年,他明显感觉到:“‘红一连’的官兵都有一身不畏艰难、誓死完成任务的血性。这可能和连队历史上经历过的一次次浴血奋战有关。”

    在“红一连”的诸多锦旗中,一面绣有“百战百胜”黄色字样的战旗最令官兵骄傲。在1942年的抗日战争中,“红一连”官兵在双山头战役中全歼敌军,因表现突出被授予了这面旗帜。这场战役已过去79年,但“百战百胜”一直是“红一连”官兵的追求。胡贯蕾说,在“红一连”,连队训练标准超过大纲要求是官兵们的共识。

    “大纲要求跑武装越野3公里,我们就跑5公里,强化训练要求跑20公里,我们就跑25公里。”胡贯蕾举例说。在“红一连”,射击考核标准除了合格率和优良率,还有一项叫“满环率”。

    创新训练方法、提高训练效果也是连队官兵们最关心的事,一个个党员牵头的“攻关”小组因此形成。连队第48任连长楚科纬曾与大学生士兵一起,研发出一款装步连山地进攻战斗模拟对抗系统,第51任指导员王玉光则与老班长们共同研制出一款震动头盔,解决了战斗班在夜间行动使用灯光、声音易被对手发现的难题。

    战争年代看似已经远去,但战场离“红一连”官兵却并不遥远。2015年,中国向南苏丹派出维和步兵营,这也是中国首次派出整建制步兵营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红一连”便在其中。2017年,“红一连”再度出征,参加中国第三批赴南苏丹(朱巴)维和步兵营。

    中士陈彬跟随连队执行了2017年的维和任务,在战火纷飞的非洲,他第一次感受到了“直面生死的残酷”。在年初的一次巡逻任务中,他突然听到任务区不远处响起连续的枪声。陈彬和战友立刻赶往事发地段探查情况,步战车刚到地方,就看到8个荷枪实弹的身影冲了出来,站在马路中央拿枪对着他们。

    双方持枪对峙,陈彬奉命下车交涉。他清晰地记得,对方的枪口距离自己头部最近时不超过10厘米。“那一刻我代表中国军人,决不能有一丝一毫的软弱退缩!”陈彬冷静地和对方交涉,毫不示弱,最终对方同意撤退。

    如今回忆起当时的险情,陈彬并不后怕,感觉更多的是自豪。出国前,他曾递交过一次入党申请书,任务结束归国后陈彬再度申请入党,顺利获得通过,加入了连队的党员突击队。

    “我可以告慰连队的先辈,我没有给‘红一连’丢人,现在一声令下,我们照样能够冲得上、打得赢!”今年7月的一天,陈彬坐在连队的会议室里平静而坚定地说,“经历过生死心里就更清楚,怕死不当共产党员,后退一步就不是‘红一连’的兵。”

责任编辑:李立红,惠滢,孙庆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