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江光影秀震撼刷屏,动人的音乐竟出自这位年轻人

上观新闻  |  2021-07-03作者:陈俊珺

“献给这座滋养我、包容我的城市。”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永远跟党走”主题光影秀亮相黄浦江两岸,观者如潮。

从试演那日起,这段6分钟的光影秀视频就刷爆网络,许多观众纷纷点赞:“太震撼了!” “这就是我们深爱的上海,这就是上海的软实力!”

光影秀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音乐与灯光的完美配合也非常重要。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近日专访了此次光影秀的音乐创作者——青年作曲家罗威。


作曲家罗威

在心潮澎湃中,回望历史

上观新闻:你为此次黄浦江主题光影秀创作的音乐《流淌的辉煌》里,一共包含了哪几首乐曲?

罗威:有《国际歌》《国歌》《红旗颂》《在希望的田野上》《外滩漫步》以及《不忘初心》。在光影秀结束后,还有一段由弦乐与钢琴演奏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这些曲子诞生于各个历史时期,是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我通过改编和配器,完成了这首《流淌的辉煌》。

上观新闻:这些旋律既包含了红色经典,又体现了上海元素。

罗威:是的,在改编和配器的过程中,我的心里怀着深深的敬意,我想给观众以心潮澎湃的感觉,更想体现一种历史的回味。

第一幕以童声合唱《国际歌》的旋律开始,象征着新生与希望。随后我写了一段表现烽火岁月的过渡音乐,带领观众回首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浴血奋战,夺取革命胜利的峥嵘岁月与辉煌历史。

第二幕,我以《国歌》的旋律动机为引子,在大提琴演奏的《红旗颂》中回首新中国成立之初人民的美好憧憬。

第三幕,管乐器吹响了《在希望的田野上》的旋律,在奋进的节奏中体现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的感觉,象征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人民艰苦奋斗、不懈探索、奔向小康的光辉历程。我希望各个年龄段的人都能从中听出满满的希望和活力。

第四幕是以具有上海情怀的《外滩漫步》开始的。“力量之声”组合演唱的《不忘初心》为全曲划上辉煌有力的句号。

上观新闻:这首作品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创作的?

罗威:2020年11月底,我接到了这个任务,当时心里非常激动,对我来说是很大的挑战。12月中旬,我完成了第一稿,在半年的时间里做了几次修改与完善。

上观新闻:音乐与灯光的配合非常重要,在创作的时候,你是如何兼顾灯光效果的?

罗威:我在创作时只看到了一些初步的视觉效果图,但我和灯光设计团队已经不是第一次合作了,从2018年首届上海进博会起,我们就开始了多次合作。

在编曲时,我更多的是考虑让各个声部不断地交织,尽量让这些经典旋律与黄浦江的流动、灯光的律动配合起来。当观众单独听这段音乐时,我也希望能给予大家充满画面感的联想。

为上海写“音乐情书”

上观新闻:2018年,你创作的《外滩漫步》亮相首届上海进博会,这首曲子让很多观众认识了你,当时的心情和这次有哪些不同?

罗威:如果说这次的创作更多的是体现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辉煌之路,那2018年的《外滩漫步》表现的更多的是一份都市浪漫,我想在音乐中体现人与人、人与历史、人与城市的对话。

我是2007年从广州到上海音乐学院求学的,来上海的第一天我就去了外滩,半夜里想家的时候,也会去外滩。毕业后,我用“钢琴随笔”的方式写过外滩的半岛酒店、南外滩老码头,还写过广东路、福州路,但迟迟没有写过一首以外滩命名的曲子。我总觉得外滩包含了太厚重的历史、太多的故事,很难用音乐去简单地描摹。但真正接到这个命题后,我在不到3小时里就完成了曲子的主体部分。

上观新闻:你的“钢琴随笔”现在还在写吗?一共写了多少首?

罗威:是的,从2013年11月开始到现在,我写了三百多首“钢琴随笔”。这些曲子最短的只有两分钟,最长的不过5分多钟。音乐是时间的艺术,我想用音乐记录片刻的画面。

在三百多首曲子中,有一百多首都是我写给上海这座城市的“音乐情书”,比如《延安路高架小夜曲》《衡山路的流光》《开往汉口路的末班车》等。有一批忠实听众一直在网上听这些作品,他们说,就像是在追一部关于上海的连续剧,在音符中,他们感受到一个有温度的、充满人情味的上海。

上观新闻:为什么坚持给上海写“音乐情书”?

罗威:我1989年出生于广州,自从来上海读大学后,我觉得自己身上的每个细胞都爱上了这里,这座城市和我之间没有距离感。我很感谢这座充满活力、海纳百川的城市滋养了我,感谢上海给了我创作的天地。

栏目主编:龚丹韵

文字编辑:陈俊珺

题图来源:孟雨涵 海沙尔 摄

图片编辑: 编辑邮箱:视频由上海广播电视台制作

责任编辑:侯歆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