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教育部召开了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成立启动会,宣布成立校外培训监管司。该机构的主要职责是承担面向中小学生(含幼儿园儿童)的校外教育培训管理工作,拟订校外教育培训规范管理政策等。这是我国第一次就管理校外培训成立行政部门,意味着我国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将进入常态化。从家长、学校等多方苦“教育内卷”久矣,以及校外培训机构乱象丛生现状来看,教育部成立校外培训监管司的举措正当其时,很有必要。
近年来,规范校外培训、推动行业健康发展既是社会共识,也是教育部门的鲜明工作导向。从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到今年5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再到6月份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对15家校外培训机构分别予以顶格罚款,都在释放国家对校外培训监管力度加大的强烈信号。
一段时间以来,夸大宣传、制造焦虑、超标教学等校外培训机构乱象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从深层次探究,这些乱象频生的原因是一些校外培训机构的商业属性盖过教育属性,把教育教学当作商品营销。当下,源源不断的热钱涌入教育培训行业,有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基础教育在线行业融资额超过500亿元,这一数字超过了行业此前10年融资总和。在资本的驱动之下,不少培训机构采取商业化营销模式,为吸引学员而夸大宣传。
而从家长方面来说,他们一方面希望孩子身心健康,有个幸福的童年,另一方面又唯恐孩子输在分数竞争的起跑线上。在“你来,我教你的孩子;你不来,我教你孩子的敌人”的营销话术和套路下,家长的焦虑与日俱增,而这种焦虑又反过来成为加剧校外培训行业乱象的温床。
解决校外培训乱象,首先需要培训机构处理好资本逐利性与教育公益性之间的矛盾。培训机构追逐金钱利益无可厚非,但是它们必须认识到其自身鲜明的教育属性,这直接关系立德树人的成效。如果培训机构只追逐利益,置“教书育人”的责任于不顾,既违背教育规律也影响自身声誉。校外培训是做教育而不是做生意,不能套用商业逻辑,这是其必须明确的一条底线。
对于乱象频生的培训机构,监管部门不能手软,该罚的罚,该管的管,事后处罚配合过程性监管才会更加有效。6月1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披露了对新东方、学而思、思考乐等15家培训机构虚假宣传、价格欺诈行为的处罚情况,上述机构全部被顶格处罚,合计罚款3650万元。此举不仅为培训机构敲响了警钟,也让我们看到监管部门对治理该行业乱象的决心。
设立校外培训监管司是治理行业乱象、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重要举措,也是通往教育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的重要一步。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多措并举,各方力量拧成一股绳,才是治理校外培训乱象、提高教育质量的治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