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化,未来仍将保持较好的发展态势。但也要看到,经济恢复不均衡、基础不牢固的问题依然较为突出。当务之急是要用好稳增长压力较小的窗口期,努力把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使中国经济在恢复中达到更高水平均衡。
随着5月份主要宏观经济数据的公布,中国经济上半年总体趋势几成定局。与年初一些市场机构的预测相比,前5个月中国经济的表现更为从容稳健,不少关键指标超出了市场预期,这进一步验证了中央对于当前经济正处于“稳增长压力较小的窗口期”的判断。
从主要宏观数据看,当前中国经济“稳”的势头仍在延续——供求两端稳步增长、消费恢复平稳有序、投资增速稳定回升。5月份,出口、消费和投资均实现了同比两位数增长,为经济稳定恢复提供了有力支撑。
中国经济恢复态势虽总体向好,但要看到,增长不均衡的现象依然较为突出,特别是因去年同期低基数影响,一些宏观指标在数据上很好看,但与部分微观主体的实际感受存在较大差距,不少小微企业发展仍面临诸多困难。此外,全球疫情存在不确定性、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使得世界经济的复苏前景仍存变数,也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新情况新问题,对此应密切关注、积极应对。
首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涨幅会不会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传导并引发通胀?今年以来,部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直接推高了PPI涨幅。5月份我国PPI上涨9%,创下近10年来新高。为遏制大宗商品价格不合理上涨势头,国务院常务会议连续三周关注大宗商品价格问题,相关部门加强监管联动、综合施策,为“高烧”的大宗商品市场降温。近期,有关部门已分批向有色金属加工制造企业投放铜、铝、锌等国家储备,相关市场波动也逐步趋向平稳。总体看,无论是市场供需关系还是财政货币政策条件,PPI继续走高缺乏后市支撑,全年物价保持稳定仍是有基础有条件的。
其次,5月份消费同比增速较上月回落5.3个百分点,是否意味着消费疲弱的态势仍未有效扭转?事实并非如此。5月份迎来了“五一”5天小长假,又恰逢全国消费促进月,各地消费呈现爆发式增长,之所以出现同比回调,主要是去年对比基数较高的原因。从两年平均增速来看,扣除基数效应的影响,5月份消费两年平均增速为4.5%,较上月上升了0.2个百分点,这表明消费市场总体仍在逐步回升。随着疫情在国内得到有效控制,疫苗接种率持续提升,预计未来消费仍有较大复苏空间。不过,消费是一个较缓慢变量,一方面要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优化扩大供给,另一方面要推动扩内需、促消费等政策措施落地见效,真正发挥出消费“第一引擎”的作用。
再次,前5个月制造业投资两年平均增速由负转正,能否作为投资加快修复的信号?从一季度制造业产能利用率创历史同期新高、制造业企业利润保持较快增长等指标看,今年我国制造业投资持续回升的基础正不断稳固。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细化政策的加快落地,制造业企业投资信心进一步增强,尤其是高技术制造业投资持续领跑,为投资整体恢复注入了新动能。需要指出的是,同为扩大内需重要抓手的民间投资也实现了稳步恢复,在共同作用之下,投资修复动能正逐渐由政策驱动转换为内生动力,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有望更好发挥。
当前,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化,在持续推进双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中国经济未来仍将保持较好的发展态势。但也要看到,经济恢复不均衡、基础不牢固的问题依然较为突出。当务之急是要用好稳增长压力较小的窗口期,努力把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使中国经济在恢复中达到更高水平均衡。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顾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