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学生的成长是教师职业成就感的来源

清华大学本科教学  |  2021-05-25作者:彭刚

清华大学本科教学 今天


以下文章来源于清华大学教师发展中心 ,作者教学发展

清华大学教师发展中心

为清华大学教师提供信息资讯推送、活动咨询报名预约及个性化发展体系制定完善。

彭刚 李派摄


近日,清华大学举办2021春季学期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进阶项目(第一期),旨在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能力、提升教学水平。副校长彭刚出席活动,并在开幕式上致辞。以下为发言实录:

从2018年第25次教育工作讨论会以来,学校特别重视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教师发展中心成立之后更是全力以赴地在做这件事。

我们在座的青年教师都是因为足够优秀才来到清华,但是,是不是一个优秀的学者就天然的是一个好教师?我想未必。为什么呢?

一方面是所有研究型大学都存在的情形,那就是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总是有限,学术研究和教学总是在竞争教师个体的精力和注意力。一个好学者如果对教学投入不够,甚至不够认真,那他不大可能会是一个好教师。

另一方面,教学本身也是一门学问,教学本身也有技能。一个好学者可能很擅长提问题,很善于做研究,可是他未必长于教学,未必是学生心中最能够有效帮助自己成长的教师。

我们常说,要让学生每上一门课都有成长,都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那么,教师培训如何也让我们的老师们有获得感呢?

我想,除了制度性的安排之外,我们更希望的是每一次培训都能通过足够精致周到的安排,让老师们有所收获。比如这次一天半的培训后,让大家觉得某一讲的内容打开了我的眼界,让我意识到了以前没有意识到的问题,或者某位老师谈到的教学方法对我来说非常适用。我们还很期待通过这样一个机会,让这34位来自不同学科、不同院系的青年教师开始逐步地接触,结下深厚的情谊,甚至彼此之间开始合作,比如刚刚听说有老师会聊着聊着聊出一门新课,这非常好。

课堂教学和教师教学培训,最好的情形就是,有很多在我们预期范围内的事情发生了,另外还出现了一些我们完全没有预料到的有趣的事情。


今天,我也想借此机会表达三点期待。

第一点,我们做清华的教师,要特别注意珍惜和爱护学生的学习信心。

我们作为教师在清华开展教学活动,有很多得天独厚的条件,但的确也有特殊的困难。学生本身足够优秀,来到清华四年以后依然优秀,你怎么证明他获得了足够大的成长幅度,怎么证明是你有效地开掘了他的潜能,让他获得了更多的成长机会?我们的大学,我们的教师,我们的教学,是要让学生真正获得更好的成长。

去年“强基计划”五个书院的学生入学以后,我们很在意他们的学习状态,一方面从国家到学校有非常明确的定位,就是要为基础学科和关键领域培养高层次的创新人才;另外,新的教学组织模式,新的教学体系,新的运行方式下,我们很关注这批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成效究竟怎么样。坦率地说,后来调研的结果,比我们预想的还要好。

我们的书院工作启动之初就明确了,书院没有自己的学科,没有自己的专职教师,都是各院系的教师聘过去,当班主任、任课教师,每四到五个学生要配备一个导师。我了解到,第一次期中考试一出来,几个书院,从院长到班主任到导师到辅导员都迅速的到位。

期中考试是一个小事,可是这是这批学生进入清华来的第一次面临的学业考验。学业出现问题,对学生学习信心和学术志趣可能造成不利影响的时候,教师及时的指导、鼓励和帮助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我们在清华当教师的特殊困难之一,就是第一次考试,三千六百多名最优秀的学生,就会有一半人发现自己在新的群体中成了后一半。

我知道,有不少清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有过这样那样的对自己发生动摇的至暗时刻,都有过觉得有那么一些同伴是自己怎么努力都赶不上的信心不足的时刻,在这样的时刻如何保护和鼓励学生的学习信心,如何让他们拥有和知晓多样的成长可能和空间,让他们开始具备“风物长宜放眼量”的眼光和胸襟,对于他们的学习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要珍惜我们的每一个学生,希望他们在校园的学习和成长的时光都更充实,更快乐,都获得更大的成长幅度。


第二点,教师要有能力和意愿去了解自己的教学对象是什么状况。

我们经常说,一个好老师,要有能力随时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即使这个课堂很大,甚至上百人,他仿佛都能有效掌控,他都能够从学生的眼神、神态里面知道现在哪些人该受关注,此刻讲的是太浅了还是太深了,是应该再反复咀嚼还是可以直接往下走。

上个学期教师发展中心组织了一次“从学生视角看教学”的沙龙,主角是几个在学生部学习发展指导中心做志愿者的学生。这个主题是我建议的,我为什么要提议做这个活动呢?

因为曾经有一个姚班(由世界著名计算机科学家、2000年图灵奖得主姚期智院士创办于2005年并领衔强大国际化师资团队的“清华学堂计算机科学实验班”——转载者注)的同学告诉我,说自己再忙再累也特别愿意到学习发展指导中心当志愿者。我说为什么呢?他说学弟学妹来问我微积分、线性代数的问题,我讲完后他们基本上都会说,要是老师像你这么讲我不早就明白了吗?他说这种时候自己就特别有成就感,就觉得真的是帮到学弟学妹了。我给他说,你们几个学生志愿者可以一起来谈谈,从学生角度如何来看教学。为什么你一讲,学弟学妹会那么说。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从大一走过来不久,知道大一学生已有的知识状态,知道如果这么讲,是给大一的学弟学妹原有的知识谱系里面绘制一个清晰的地图,让他们很快能够理解新知识的坐标谱系和能力要求。

简而言之就是他能够感同身受地了解他要去辅导和帮助的对象的状况,而我们的教师很可能有的时候是没有这种想法、没有这个意愿,有的时候也缺少这个能力去设想对象的状况。

心理学里面有一个说法叫The Curse of Knowledge,译成中文叫“知识的诅咒”,说的是我很容易把我知道的东西视作别人天然也应该知道和了解的一个常识。比如从前我对古典音乐一窍不通,后来我开始听贝多芬、肖邦,然后我就觉得只要是个人,天然地他就应该知道钢琴奏鸣曲跟钢琴协奏曲之间的分别。

教师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不是你讲什么东西,学生就天然应该知道这后面的背景,你需要深入地了解学生是什么样的状况,要更精细化地关切学生的成长,要有预期的目标,上完一堂课希望在学生身上达到什么样的效果。一个课堂里面有时候学生差别很大,有时候你知道这一部分人他们已经嫌你讲得太冗长了,该往前走了,可是你知道有几个人还在云里雾里,怎么办?你得想办法。


我想讲的第三点,是教学真的值得大家多付出。

学校在教师投入教学的文化氛围营造和制度建设方面做了很多努力。比如在教师培训方面,教师发展中心协同其他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在教师评价里面,建立教学档案袋制度,让教师有这么一个契机来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认真严肃的反思。

我们在清华任职,都会期待这不仅是一份让我们养家糊口的工作,还是一桩能够给我们带来职业成就感的事业。职业的成就感当然可以来自于你的研究,来自于你做一流的工作,出一流的成果,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可;但是我想这个职业成就感也可以来自于我教的学生有了成长,他在当时和以后都特别认可,在他的成长过程当中得到了我的帮助。

钱班(钱学森力学班——转载者注)首席教授郑泉水院士曾经讲,别人总对他说,你这样有创造力的科学家,这十来年主要精力花在本科人才培养上面是不是有点亏了?他说,学生这么好,钱班得到高度认可,他从这里面得到的成就感一点不亚于去拿科技成果奖,去评上院士。

“三位一体”在清华不是一个空洞的理念,是要落到实处的。“三位一体”讲的是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比知识塑造更重要,而比这两者更重要的是价值塑造。教师如何在课堂内外真正超出知识传授的层面,有效培养学生各种各样的能力,对学生进行有效的价值引领,这是“三位一体”重要的内涵。

最近大家也在不同层面听到有关“课程思政”的要求,这些都与我刚才讲到的教学值得我们投入相关。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当然不一样,课程思政讲的是所有课程都要对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立场、健全的价值观、优良的品性起到作用。

课程思政和清华“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是高度契合的。一方面每门课天然会有一些价值塑造的方式和不同要素,但更重要的是,一个教师站在讲台上,在课堂内外、讲台上下跟学生接触,他本身是什么样的生活态度,他是什么样的学者,他是什么样的治学境界,他对学生的成长是否有发自内心的关切,这些润物无声却又让能学生最真切地感受到的东西,才是价值塑造或者说课程思政最有效的方式和渠道。


我经常会讲到这么一个小故事。2018年,邱勇校长在首次“清华名师教学讲坛”那样一个场合,宣布清华要开始建设一门面向所有本科生的必修课——“写作与沟通”。为了这门课,我当时和教务处同事约了去能动系拜访罗忠敬老师,他是研究燃烧问题的国际权威,是普林斯顿地位非常高的教授。我去拜访他的目的很明确,想请他迅速地帮我们建立起和普林斯顿写作中心的联系,因为全世界能开这门课且开得好的也就两三家,普林斯顿是其中之一。

我印象很深的是在那个过程当中,他的助手告诉我们,罗老师昨天刚刚到北京,今天就上了一门研究生课,一门本科生课。我觉得特别过意不去,就跟罗老师说,“您是身体很好,但是毕竟年纪已经不小了,国际航班坐下来,您应该还是先休息好。”结果他说:“彭老师,我每次一到清华就恨不得马上跟学生在一起。你不知道清华的学生有多好,你站在讲台上的时候,你会看到他们的眼睛里面都在发光。

我现在讲到这个事的时候,还能够清晰地想起罗老师说话时眼里发光的兴奋的样子,这个事给我很深的印象。当然我们的学生真的很好,可是不是所有老师、所有课堂都能让学生眼里发光。老师如何才有能力让学生的眼里发光?你的学识,你的教学本身吸引了他,让他知道还有这样的治学境界;你的热情,你对学生成长的关切,你看到他在成长时发自内心的那种喜悦感染了他,他的眼里才会发光。

跟罗老师交流后不久,有一次我和一些年轻教师交流,有一位老师就说,他班上有一半学生不爱学习,不想学习。我当时就很坦率地说,清华的学生不敢说个个都那么优秀,可是绝大部分的清华学生是愿意好好学习,是有良好的自我管理的能力和习惯的,否则他到不了这儿。如果出现一个课堂上有一半多的学生不爱学习、不愿意学习的情况,老师最好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教学值得我们的投入,学生的成长值得我们关注。我们面对的是这样一个优秀的学生群体,他们当中很多人会在未来国家、未来人类社会的发展里面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他成长的关键期,因为你的投入,因为你的指导,他成长得更加茁壮,他成长得更为丰盈,这是我们做老师的职责,也是我们做老师的职业成就感的一个重要来源。


我今天想跟大家交流的主要就是这三点。谢谢大家!


本文转载自“清华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公众号

责任编辑:张彦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