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取精神伟力 奋力乡村振兴

陕西:黄土地捧出红色热土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  2021-05-25作者: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焦敏龙





    扫一扫 看视频



    2012年,34岁的四川女青年黎红书嫁到了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照金镇。几年来,黎红书一家的生活变迁,见证了发生在这片红色热土上的脱贫攻坚历程。

    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是我国西北地区第一个山区革命根据地,是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共产党人把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与陕甘边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2015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陕西铜川市照金镇,向陕甘边革命根据地英雄纪念碑敬献花篮并参观纪念馆。2020年,再次来到陕西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说:“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接下来要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

    陕西革命老区铭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从革命历史中汲取精神伟力,在奋力脱贫攻坚中,绘就一幅农业产业兴旺、农民增收致富、农村生态宜居、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乡村振兴蓝图,在黄土高原上捧出一片红色热土。

    搬离大山 过上“楼上居住,楼下就业”新生活

    “以前秋冬季要烧炕,烟熏火燎的,很不习惯。”黎红书刚从四川嫁到照金镇时,很不适应。婚后头两年,她一直随丈夫在外务工。有了孩子后,一家三口回到照金镇,和公婆一起住在山里的老房子。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这座地处陕西渭北黄土高原的小镇,交通不便、自我发展能力差,贫困发生率达37.7%。

    脱贫攻坚期间,照金镇规划修建占地220亩的易地扶贫搬迁移民安置点圣源小区,安置镇里8个村的贫困户及同步搬迁户。符合搬迁条件的黎红书一家住进了楼房,“水、电、暖气都很方便。孩子就在小区附近上学”。不过黎红书发现,宝妈留守照顾家庭的情况很常见。

    黎红书和小区里留守妇女的生活转机出现在2019年9月。照金镇及照金村“两委”班子根据群众需求,在小区里建起圣源社区工厂,注册成立陕西照金领尚服饰有限公司,订单式加工校服、红军服、保安服等服装。

    她应聘到这家公司车间流水线务工,因出活儿快,每个月能有2500元左右的计件收入。“工厂对我们这些宝妈很照顾,每天都留足接送孩子上下学的时间。”她很满意这里的工作。

    据照金村红色旅游集团副总经理卫振哲介绍,工厂现有30多名工人,人均月收入2600元以上。“社区工厂解决了搬迁点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形成了‘楼上居住,楼下就业’的就地就近就业模式,满负荷运转可带动100人就业。”卫振哲说。

    在全国率先实现全县整体封山禁牧

    距离照金镇约400公里的延安市吴起县,地处毛乌素沙漠南缘,农业人口约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二。

    这里是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的落脚点,毛泽东曾在该县城西侧山上指挥“切尾巴”战役,击败尾随在后的敌军,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这里也是全国退耕还林示范县。吴起有着我国唯一的退耕还林展览馆,墙上醒目地写着:“封山禁牧从吴起开始,退耕还林从延安走向全国。”

    吴起县退耕还林办主任齐统祥介绍,过去的吴起县,因村民漫山放牧,植被破坏严重,“开一片片荒地脱一层皮,下一场场大雨流一回泥,累死累活饿肚皮”。1998年,吴起县作出“封山退耕、植树种草、舍饲养羊、林牧主导、强农富民”的开发战略决策,在全国率先实现全县整体封山禁牧。

    20多年来,吴起人呵护着每一株绿植。如今已近花甲之年的闫志雄是全县有名的“植树英雄”。从1998年起,他积极带领群众上山种树。从老家南沟村的坡地到吴起县的山山峁峁,哪里树少他就带上铁锨往哪里跑。2000年以来,他成立公司,探索发展规模化、专业化的造林之路,参与并见证了家乡由“黄”到“绿”的巨变。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安康市考察时提出:“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希望乡亲们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如今的吴起县城,天蓝、山绿、水清,一幢幢现代化高层住宅拔地而起。在齐统祥看来,吴起县近年来贯彻落实总书记的生态文明思想,收获了青山绿水,更进一步提振了经济建设信心。他介绍,全县自2013年启动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除大力推广植树造林外,还推广种植沙棘、山桃、山杏等树种,让农户在植树造林的同时获得经济效益,“山桃山杏都是本地树种,勤快的农户一年能多收入3万-5万元”。

    红色精神托起“明天的太阳”

    下课了,一段广播声响起,照金镇北梁红军小学学生王天娇收拾课本文具后,和同学们开始唱红歌。在这所学校,唱红歌、讲红色故事、阅读红色书籍,成为延续多年的传统;今年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这更是全校师生的必修课。

    2018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这所学校的51名小学生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他们学习革命历史的体会和学校发展变化的情况,表达感恩奋进、早日成才的决心。代表同学们执笔写信的王天娇在信中告诉总书记:“我们学校现在变得可美了!而且,我们学校已经恢复六年制完全小学啦……”

    很快,同学们就收到了总书记的回信。总书记在信中说:“希望你们多了解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知识,多向英雄模范人物学习,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用实际行动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

    “习爷爷能在百忙中回信,我们全校师生都十分激动。作为一名红军小学的学生,我要更多了解家乡的革命历史、红色故事,讲给更多的人。”王天娇说。

    学校的砖红色教学楼上,“托起明天的太阳”几个红色大字格外醒目,楼内音乐、舞蹈、计算机等各类教室一应俱全,并配有电子大屏幕等智能教学设备。教学楼右侧的生活楼里,有明厨亮灶的食堂和宿舍,还有供师生使用的浴室。

    校长封岗战说:“学校始建于1955年,原址位于北梁村陈家坡会议旧址附近,原来仅有几间土坯房,教学设施落后,学生数量较少,由于群众居住分散,交通不便,不少学生上学要走十几里山路。”

    2002年9月,在各级政府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捐助下,新校舍投入使用。近几年,学校因办学条件的持续改善,吸引了不少青年教师。

    今年28岁的杨雪亭从咸阳师范学院毕业后,在2018年通过事业单位招考来到北梁红军小学工作。“我要尽己所能,让孩子们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将这里的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她说。

    “目前,学校已形成的红色基因传承模式,将带动学生了解学习革命先辈的艰难,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树立远大志向,做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封岗战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焦敏龙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