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和北京城市副中心拔节生长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  2021-05-11作者: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胡宁 刘世昕

    2020年12月25日,北京通州城市副中心,东六环改造工程现场,工作人员在进行外置洞门钢环吊装下井作业。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曲俊燕/摄

    制图:程璨

    未来5年,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城市框架将基本成型。眼下,按照“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和中国特色”谋划的美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日新月异的变化里有一个个火热的青春身影。

    90后建筑工程师杨宝淇从2016年起就参加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设。“安全零事故、工期零延误、质量零缺陷”,这些弦在杨宝淇脑子里绷得紧紧的。

    要以最高标准完成副中心项目建设,是杨宝淇所在的中国建筑一局集团年轻工程师共同的目标。他们所经历的考验和挑战都是“教科书”级的。

    在对副中心一个单体建筑基础底板进行防水施工时,防水卷材要摊铺的面积近4000平方米。杨宝淇和同事在验收过程中用硬币逐条划过近万米防水卷材拼接缝,要求十几厘米的叠压宽度不能有一丝一毫翘边。

    这种被看作“魔鬼式”的施工检查方法,对建设者而言,只是他们工作的常态。

    杨宝淇和同伴们,参与并见证着副中心一天天拔节生长。

    32岁的孙旭涛是中铁十四局北京东六环改造工程5标项目的总工程师,他正带领同事,计划用3年时间把副中心“缝补”起来。这项投资100多亿元的大项目,简言之,是把穿过副中心的16公里长的北京东六环由地上改走地下。

    难题在于,东六环通车在先,副中心规划在后,从北向南贯穿的东六环把副中心分成了两半。参与过副中心规划设计的清华同衡规划院规划师于润东告诉记者,在为副中心描摹蓝图时,很多专家都提出,纵贯副中心的东六环占据大量的土地,在副中心以“绿色为建设底色”的目标中是个不小的缺憾,能不能让东六环改道走地下,地面改为大尺度的城市花园?

    这个在国际城市规划界被称为“城市缝补”脑洞大开的创意被采纳,孙旭涛和30多个90后就是“缝补”工程的执行团队。这个年轻的团队要用盾构机在地下掘进出一个全新的交通空间,他们正创造着多个北京乃至全国第一:

    北京市首次采用盾构法施工高速公路;国内首次应用国产16米级超大直径盾构机;隧道段全长9.16公里,其中盾构段长7.34公里,是国内超大直径盾构单次掘进长度最长的隧道之一;盾构机开挖直径16.07米,是目前国内最大直径盾构隧道;多个盾构深度指数均为全北京之最……

    最近,孙旭涛和同事们带着他们的重磅武器“京华号”“运河号”盾构机已经“下潜”至地下30米处,大概相当于10层楼高。两个自重4300吨的庞然大物即将开始使命之旅。

    “京华号”盾构机的外观被设计为一个京剧脸谱的外形,操作这一庞然大物的是清一色的90后。这个大家伙每天可以在地下掘进6-12米,一边向前推进,一边同步注浆构建成地下隧道。

    按照地下隧道通车后的效果图,地面将建成大面积绿地和商务区,这里绿树成荫,鸟语花香,一派安居乐业的和美景象。这片被称为“创新”发展轴的区域,被寄予更多期许:串联起宋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副中心站综合枢纽、行政办公区、城市绿心、北京环球主题公园多个功能区,形成贯通历史、现状、未来,功能汇聚、集约高效的连接带。

    更多年轻人,在副中心规划着自己的创业图景。

    85后创业者张辛泽是中体盛世(北京)国际体育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从大学半工半读时的住所,到创业地的选择,张辛泽都扎根在通州。

    近几年,副中心的建设成果日益凸显,北京市政府大力支持文化体育事业的发展,对从事健身行业的张辛泽更是重大利好。越来越多的居民走进健身房,享受运动带来的健康生活。张辛泽带领从只有5个人的小公司,发展到拥有480位员工、具有20家门店的大型健身连锁品牌企业。

    走出通州,但是根基在通州。张辛泽始终不忘回馈这片支持他成长的土地。针对公司员工中90%为非京籍、大部分是年轻人的情况,张辛泽在公司建立了党支部,提高员工业务能力,对京外员工给予生活上的关心和帮助。创业12年来,公司员工的流失率很低,工作5年以上的老员工占很大比例。

    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来袭,张辛泽的公司是通州区首家捐赠紧缺物资的民营企业。 “北京是我离开家乡后生活的第一个城市,而通州是我的第二故乡。”张辛泽说。

    回想建设城市副中心的难忘岁月,杨宝淇深感自己亲历了一个重要的历史进程。在这里,他见识到了最高标准的工程,体会了日夜兼程为首都建设挥洒汗水和热血的激情,这让他感到“青春无悔”。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胡宁 刘世昕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