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故事,从一颗黑豆开始

兰州大学  |  2021-04-23

甘肃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省份,红色资源十分丰富,蕴含着深厚的革命情感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在这片红色土地上,中国共产党人书写了可歌可泣的红色篇章,留下了感天动地的红色故事,播撒了薪火相传的红色火种,烙下了不可磨灭的红色印记。


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时明确指出,新中国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要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建党100周年之际,兰大师生在这片红色热土的养育下,也用自己的方式讲述着甘肃的红色故事,让跨越时空的革命精神活起来,表达兰大人的浓浓爱党情,拳拳爱国心。


本期“兰大师生讲述红色甘肃”,由哲学社会学院辅导员夏睿带领大家走进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硕果仅存”的完整革命根据地——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一起重温南梁故事,感悟南梁精神。


聚焦百年党史,中国共产党人在甘肃这片红色土地上留下了光辉的足迹。今天给大家讲述的人物是“娃娃主席”——习仲勋。为什么会被老百姓称为“娃娃主席”呢?还得从1934 年,习仲勋开始领导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建设工作说起。



最初来到南梁,贫苦农民对红军及其政策不了解,红军到后,老百姓都吓跑了。为此,习仲勋明确提出要求,红军吃群众的饭后,要折算成钱,作价付给群众,并给群众留下条子——“我们是穷人的队伍,是要打土豪分田地,解放你们,你们不要怕”等等;走时还要打扫干净住的地方。这样的事情一多,群众逐渐对红 军印象越来越好。


9月,为了组织根据地的经济社会建设开始筹建苏维埃政府。可根据地老百姓的整体文化水平低,好多人不识字,怎么选举呢?原来选举当天,100多位代表手中不是选票,而是一颗黑豆。当时的老百姓都说:“金豆豆,银豆豆,粒粒不能随便丢,选好人,办好事,投到好人碗里头。” 就这样,大家用“投豆子” 的方式选举习仲勋为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由于当时习仲勋还不满21岁, 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娃娃主席”。


带着这份信任,习仲勋一个村一个村地走,一户人一户人地做工作,领导大家分粮分地分牛羊,主持发行“苏币”,恢复集市,创建学校,发布“十大政策”……桩桩件件都办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每当百姓有了困难,第一反应就是找“娃娃主席”。跟群众吃糜子面窝头,住简陋的窑洞,能记住每个人的名字,能记住每户人的困难,这份真心换来的是老百姓的追随和拥护,就像当地群众用信天游唱的:“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走山路访贫农”。


 “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习仲勋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用一生的实践诠释了毛泽东对他的评价——“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对老百姓而言,或许马克思主义,共产党都是些难以理解的“新名词”,但就是无数像习仲勋这样与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的共产党员,用点点滴滴的行动让老百姓心里对共产党的认识逐渐鲜活起来,“新名词”变成了“老朋友”。于是,人民给予共和国发展最坚实的根基,也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最大的底气。


关于南梁



南梁——地处陕甘交界桥山山脉中段的陇东境内,包括洛河川以南、二将川以北、保安(志丹)县南、合水县北、庆阳东北、富县西北等地,是陕西、甘肃、宁夏三省三县(保安、合水、庆阳)的三不管地带。


这里沟壑纵横,交通闭塞,地瘠民贫、人口稀少、地域广大、森林茂密。时有的2万余亩可耕地,其中90%属居住庆阳城内的几个大地主所有,本地农民多是无地的佃户。种种条件为建立红色政权奠定了基础。


1930年10月1日,刘志丹率人打入陇东民团军二十四营,在合水县成功地组织起一支百余人的武装。在陇东打响了向国民党反动派进攻的第一枪。这支成功组建起来的百余人武装,被称为——南梁游击队。南梁游击队,先后发展为300多人、700多人,并与杨仲远、阎红彦领导的陕北游击支队共同改编为西北反帝同盟军、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以及红二十六军。 可以说南梁就是整个西北地区的“井冈山”和“瑞金”。


南梁是陕甘边红军的摇篮和发源地,特别是在陕西照金根据地失陷后,从1933年开始,南梁就成了继照金之后陕甘边根据地的中心,在这里,不仅先后恢复壮大了红二十六军、成立了四十二师,还相应建立了十几支游击队和多支赤卫队武装。成功的建构起了主力红军、地方游击队和赤卫军三位一体的武装力量体系。


在照金根据地失陷后,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于1934年11月在南梁正式成立。这一时期,革命形势发展迅猛,以南梁为中心的红色区域不断扩大到包括保安、安塞、甘泉、鹿县、庆阳、合水、宁县、正宁、旬邑、淳化、耀县、宜君和中部(今黄陵)等10余县的部分地区,一块东西约200公里,南北约150公里的根据地形成。


为巩固扩大红色政权和根据地,南梁政府领导根据地军民先后成功的取得第一次、第二次的反“围剿”斗争胜利,使这块根据地最终成为当时全国唯一硕果仅存的红色政权,为后来红军长征提供了重要落脚点,从而为中国革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历史丰碑永载史册。

责任编辑:曹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