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人民为师,甘当小学生

新华日报  |  2021-04-22作者:唐爱军

  前不久,在2021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年轻干部要“拜人民为师,甘当小学生”重要论断,进一步强调要站稳人民立场,践行群众路线。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常常用“先生与学生”的隐喻来表述党群关系。比如,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指出:“我们切不可强不知以为知,要‘不耻下问’,要善于倾听下面干部的意见。先做学生,然后再做先生。”在迎接建党百年华诞之际,我们更应充分学习领会贯彻“拜人民为师,甘当小学生”的丰富内涵,在新时代更好地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

  从价值观层面上看,拜人民为师,甘当小学生就是要求领导干部树立人民群众至上的价值理念,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价值立场。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尽管也出现了“君为轻、民为重”的民本思想,但在统治者和人民群众关系上,核心逻辑是“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即便是“父母官”“爱民如子”等思想,仍然没有改变“官”对于“民”的自上而下、居高临下的关系结构。敢于改天换地的中国共产党人把封建社会统治者和人民群众的关系颠倒过来,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以百姓心为心,拜人民为师,甘当小学生。党的干部不做“官老爷”,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虚心向群众学习,真心对群众负责,热心为群众服务,诚心接受群众监督。

  从实践认识论角度看,拜人民为师,甘当小学生就是要求领导干部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向基层学习,坚持好党的群众路线。1943年,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一文中,毛泽东第一次较为具体地论述了群众路线的思想:“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以形成正确的领导意见,这是基本的领导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接地气、通下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解剖麻雀,发现典型,真正把群众面临的问题发现出来,把群众的意见反映上来,把群众创造的经验总结出来。坦率地说,现在年轻干部教育文化水平都很高,知识也越来越广博,有些甚至还是博士毕业。还要不要向群众学习?都博士毕业了,还要不要做“小学生”?当然要!年轻干部要牢记:实践是最优的教材,基层是最大的课堂,群众是最好的老师。在人民面前,我们永远是小学生,必须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

  从作风建设的角度看,拜人民为师,甘当小学生就是要求领导干部坚决反对官僚主义,密切联系群众,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领导干部要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接地气、通下情,“身入”更要“心至”。何为“心至”?就是要心系人民群众,要多交几个能说心里话的基层朋友,真正为群众解决实事。坦率地说,这些年,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出现了一些问题,甚至一些人认为,“鱼水关系”逐步被“蛙水关系”所代替,领导干部与普通群众距离远了、感情淡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领导干部加强作风建设,密切联系群众,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高人一等”不可取,要甘心做向群众学习的小学生;“一言九鼎”不可为,要拜人民为师、多征询民意;“官气”不可有,要走到群众中间,多同群众交朋友,接“地气”,涨“人气”。

  从民主建设的角度看,拜人民为师,甘当小学生就是要求领导干部虚心问需问计于民,坚持“群众的事同群众多商量”,坚持好发展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拜人民为师,甘当小学生的理论逻辑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群众史观。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真正主体,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我们要相信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多商量,不断汲取“人民之师”蕴藏着的聪明才智,不断汇集来自“人民之师”的无穷力量。在实际工作中,尤其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关联的工作中,领导干部切不可“自以为师”,常常是从自己主观认知出发,替群众做决策办事情,往往以“提高工作效率”为借口,不太愿意真正以“甘当小学生”姿态同群众多商量,集中群众意见,把握民众之需,形成决策共识。导致的结果往往是“好心办坏事”,一些决策与群众的意愿“不合拍”,甚至出现了“政府埋单,群众不买账”的尴尬情况。当前,领导干部增强“拜人民为师,甘当小学生”政治意识,就需要坚持“群众的事同群众多商量”,在围绕改革发展稳定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上,要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在此基础上,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最终形成科学决策。这才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生动实践。

  (作者单位: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

责任编辑:梅潇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