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带孩子挖虫草、摘松茸的农妇,摇身变成产业扶贫“领头雁”
产业援藏 除了“输血”更要辐射

2020-09-09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作者:林洁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林洁)在家带孩子、挖虫草、摘松茸的农妇,摇身变成产业扶贫的“领头雁”。在西藏林芝市波密县玉许乡玉沙村,37岁的索朗旺姆学会了用大棚种植灵芝菌,每年不仅实现了15万元的利润,还带动了100多名农牧民增收,同时为村集体经济带来8000元分红。

在这个“冰川之乡”,对口支援波密县的广州市援藏工作组与波密县党委政府密切协作,通过产业、文化、教育等精准扶贫模式开展异地深度帮扶,正用脱贫攻坚的新思路激活发展新动力。仅以广州市黄埔区为例,该区先后帮扶玉许乡共计1470余万元。

如今,索朗旺姆的灵芝菌种植规模已经扩大到8个大棚,一年种植两季灵芝。在广州市“区乡对接”政策支持下,广州市黄埔区向索朗旺姆这样的致富带头人给予产业扶持基金,还组织科技局工作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

在玉许乡产业示范园区,像这样有带动效应的产业项目还有很多。该园区由广州市黄埔区投入215万元帮扶资金建设,其中175万元用于产业园区基础设施打造建设,40万元用于玉许乡电子商务平台和玉许乡异地土特产品实体店建设,园区产业涉及种植业、养殖业、奶制品加工、林下资源深加工、桃花系列产品加工、石锅加工等10余种项目。

按照“公司+农户+市场”产业化经营的要求,园区由公司与村民签订产销合同,提供技术指导,村民根据合同要求进行种植、采集。公司再通过加工、购销等环节进行利润返还,提高农牧业收益,增加群众收入。

玉许乡产业示范园区负责人张宇飞告诉记者,他们坚持“一领一带一辐射”产业项目发展思路建设了产业示范园区,辐射全乡14个村。目前,产业园已产生固定效益7万元、带动效益10.6万元,解决当地老百姓就业增加群众收入4万余元。

波密是西藏天麻之乡,云南昭通是全国最大的乌天麻生产地和集散地。2019年6月,广东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波密工作组进藏后,他们立即开展3个月的产业考察。广州市援藏工作组组长邹勇刚带队到昭通市调研,开展靶向招商。

很快,西藏波密高原藏天麻产业开发有限公司就登记注册了。公司依靠西南林业大学和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技术支撑,以“公司+科研+市场+专业合作社+专业种植户”为产业模式,计划到2022年累计投资1亿元,每年推广种植500亩天麻,预期3年后年产值达1.5亿元。公司提供菌种、销售和技术等服务,专业种植户只需负责野生抚育环节。

“要让龙头企业在波密扎下根,真正起到辐射带动作用。”邹勇刚说,创新的思路把优势产业做强做大,把短板补齐,激发波密县的发展动力。该公司计划在波密县扶持8户专业户发展为合作社带头人,扶持2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为种植专业户。同时,援藏工作组还与昭通市天麻特产局、天麻研究院对接共建,准备构建“广东—云南—西藏”三地合作发展天麻产业模式。

在林琼村委会主任从丁的眼里,以前年轻人总往县城跑,现在有了自己的产业,贫困户到“家门口”的养殖场工作,每天有200元收入,大家都愿意留下来。

从丁所说的产业,就是广州市黄埔区在林琼村建设的玉许乡藏香猪养殖场。长期以来,玉许乡的藏香猪养殖并没有形成规模,也没有给群众带来较大收益。

于是,该区援藏工作组投入了85万元,通过引进专业企业实施规模化养殖。既有利于管理,也可吸纳农牧民群众参与,增加就业岗位。同时,将养殖场的产品通过电商和区乡合作平台销售至广东,藏香猪变成了农牧民脱贫致富的“金猪”。

目前,玉许乡藏香猪养殖产业项目已与企业签订承包协议,第一轮承包期为5年,2020年预计收益9万元,以后逐年递增2万元,第五年递增3万元。

而在沙仁村,广州市黄埔区帮扶60万元用于打造建设玉许乡矿泉水厂项目,让海拨5700米的林珠藏布沟雪山融水,新鲜罐装到普通老百姓家中。

在黄埔区广州国际生物岛标准产业二单元厂房天台,有一片深蓝色的“湖泊”——一排排整齐的多晶硅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是黄埔区在广东省首创的异地扶贫新模式,也是林芝市首个异地扶贫项目,项目发电获得的收益可给远在玉许乡的贫困户带来“阳光收入”。由该区夏港街和鱼珠街投入帮扶资金100万元,探索异地“借光”扶贫。

“通过异地光伏电站,玉许乡的投资份额已产生收益20多万元,终结了玉许乡财政收入为零的历史。”玉许乡党委副书记、乡长索朗次仁说,光伏发电项目一次投资、长期受益,是国家鼓励发展的绿色新能源项目,更是一种可借鉴、可复制的扶贫新模式。

摄影:林洁

【责任编辑:王亦君】

要闻

更多

滚动新闻

更多

文化

中青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