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搬迁群众融入新社区、争当新市民、过上新生活。
伙伴计划丨建设“青春社区”,让服务对象变参与者和推动者

2020-09-06来源:团中央社会联络部

自团中央实施2020年度共青团青年社会组织“伙伴计划”以来,团沿河自治县委围绕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公共管理服务,以黄板社区为试点,依托“沿河春晖公益协会”和志愿者,努力打造“青春社区”品牌,帮助搬迁群众融入新社区、争当新市民、过上新生活。

精准帮扶 充当社区融合“润滑剂”

黄板社区共搬迁贫困群众1023户4313人,其中青少年2695人,党员35名,团员42名,学生1424名,社区周边有沿河民族中学、沿河中等职业学校、思源中学、新世界中学等,同时引进了瑞广服饰、嘉多宝超市、锡箔纸厂、消毒公司等微企业扶贫车间,给搬迁群众生活提供了就近就业和就学的条件。

愿做新市民,融入却很难。从偏远落后的农村到方便集中的社区,易地扶贫搬迁给群众带来的最大变化是生活方式的转变。许多人第一次使用电磁炉、第一次使用水龙头、第一次使用电烤炉、第一次在“长得”一模一样的楼宇间寻找属于自己的“家”……,面对难题,沿河共青团积极行动,在这里,沿河春晖公益协会和四名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为社区提供常态化志愿服务,协助社区解决家家户户的大小事。

志愿者做的第一件事是摸清社区每家每户的基本情况、问题需求,以及团员青年及少先队员的底数。下水道堵塞、电视打不开、门锁不会开、钥匙丢了找不到……家家户户鸡毛蒜皮的事都记在小本子上,能现场解决的就立刻解决,需要维修师傅上门的及时反馈给社区服务中心,努力帮群众解决问题。

通过走访发现,搬迁群众普遍对新的生活环境“又爱又怕”,爱是因为有了更好的生活环境,怕是因为步入新生活很多东西摸不着头绪,不少人存在“大家都不认识,来了以后我怎么生活”的恐惧。普通人眼里觉得社区有扶贫企业,这样的担忧很多余,但在搬迁群众眼里却是“扶贫车间的工作我从来没做过”的忧虑。

随着收集到的群众需求越来越多、越来越细,社区团组织和社会组织开始有计划地开展“社区融入”系列活动,开展就业培训,促进邻里和睦友好、青少年自我保护、社区文明习惯养成成为社区常态化工作。

“最重要的成果在于社区的大学生和青少年积极加入了我们志愿服务队,与我们共同开展各项服务工作,年轻的面孔成了促进社区和谐发展的重要力量。”共青团沿河自治县委书记王喜说。

“每天早上和傍晚时分都有许多人在锻炼身体,处处洋溢着和谐欢乐的气氛,有时还能看到乒乓球比赛。但最令我欣喜的是社区图书室,里面书籍数不胜数、种类繁多,令我爱不释手,进去就有点不想出来了……国家为了我们的成长贡献了那么多,青少年就应该努力学习,为祖国奉献自己的力量。”张顺同学在作文中写到。

团沿河自治县委结合“新市民·追梦桥”工程内容,坚持以“服务青年成长”为宗旨,以“发挥青年先锋模范作用”为目标,以“丰富内容、创新载体、灵活形式”为举措,积极开展校地联建助力青年圆梦活动。

自3月以来,团沿河自治县委先后与铜仁学院、铜仁大健康学院、沿河民族中学、沿河中等职业学校、沿河思源中学团委联合开展了“校地联建·青春同行”、亲子俱乐部、青年讲师团等系列服务活动,彰显了青春特色,营造了浓厚氛围,为促进社区和谐、温暖、活力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项目实施以来,通过社会组织的加入,三方也迸发出更多的火花,在社区融合方面,开展健身操、土家书屋、亲子俱乐部等促进社区居民友好相处,满足社区居民精神文化需求;在青少年兴趣培养方面,开设了知识竞赛、舞蹈、足球、篮球、绘画、音乐等课程,促进社区青少年健康成长和个人娱乐需求;在重点青少年群体帮扶方面,通过特别关爱计划,对社区留守儿童、特殊青少年定期关爱、陪伴,协调爱心企业关心慰问困难群体;在青年创业就业方面,与铜仁日报传媒集团劳务派遣有限公司对接,与县就业局联合开展电工、厨师、“青年主播带货直播创客培训”等实用技能培训,探索“共青团+金融”扶贫试点项目,强化“青扶贷”“多彩贵州.创在乡土”等创业补贴政策宣传力度,拓宽社区青年就业渠道,努力为搬迁居民搭建起“连心桥”“融合桥”和“致富桥”……


 陪伴行动 孕育心愿墙上的“大目标”

在黄板社区四点半课堂的心愿墙上,一个叫罗金龙的小朋友在自己的心愿卡上这样写着,“我的梦想是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是我的梦想。”

第一次看到这个与众不同的梦想,让我们对这个小朋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通过面对面聊天,我们才知道,这个心愿后面是一个关于“扶贫+陪伴”的动人故事。

黄金龙一家曾经住在沿河自治县黄土镇勇敢村,属于山高坡陡、沟壑纵横,成千上万群众星罗棋布的点缀在崇山峻岭之中,交通不便、条件恶劣,祖祖辈辈都在与天斗与地斗中苦苦挣扎。黄金龙的“老家”已经破旧不堪完全无法居住,为帮助他们一家斩断穷根,驻村干部彭国举积极动员他们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但对县城生活的担心、对子女教育的忧虑、对自筹经费的无助,使得他们举棋不定。彭国举上门和他们讲道理、谈教育、话发展,最终坚定了他们搬迁得决心。黄金龙有次问彭国举,“叔叔,你为什么这么帮助我们呀”,“因为我是共产党员呀!”彭国举笑着回答道。也许,这就是共产党员在小金龙心中第一次有了具体形象吧!

2019年9月,黄金龙一家从黄土镇搬迁到了黄板社区安置点21栋,和妹妹就读于沿河县思源实验学校,母亲担任黄板社区21栋的楼栋长,还积极学习开挖机等技术方便就近就业。虽然父亲到上海务工了,但是小金龙却对社区的生活越来越适应,因为社区内的“希望工程·陪伴行动”让他感到无比亲切。

每天下课后,母亲还在上班,小金龙都会与小伙伴们来到黄板社区“四点半课堂”,这里有大哥哥大姐姐专门给他们辅导作业、讲故事,还会带他们一起玩游戏。也可以看自己喜欢的书,到周末的时候,还可以看电影、唱歌、做手工等。

小金龙看着社区戴着团徽的大姐姐,满脑子都是好奇,每次大姐姐们都会给他讲一些他不太听得懂的道理。所以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对白,“你们为什么天天在这里陪我们啊”“因为我们是志愿者啊”,“什么是志愿者啊?”“志愿者就是团委派来为你们服务的啊”“那谁派团委来的呀?”“共产党啊”,“老师,你和彭叔叔一样是党员吗?”“老师现在还是团员,正在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呢”,“老师都这么厉害了,那党员肯定更厉害了”。

也许就是在这样的日常对白中,让孩子逐渐明白党员的意义。所以当志愿者收集心愿卡的时候,小金龙郑重的写上了“我的梦想是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黄板社区的心愿墙上,我们还看到了许多小朋友的大目标,任佳雨小朋友写着“我想成为画画家,因为画画ge(给)人们带来快乐”。文道浪小朋友写着“我长大想做军人,因为军人爱国家”,张子龙小朋友写的是“我的梦想是上班”等等。

截至目前,沿河黄板社区团组织和社会组织已完成走访搬迁群众100%,开展各类政策宣传17场,志愿服务活动30场,服务3000余人次,共建社区小小图书屋藏书8000余册,免费为社区群众借阅,开展创业培训16期,“四点半课堂”共服务1000余人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360余次。通过用智用心用情,把共青团的工作融入到搬迁安置社区服务中,引导社区青少年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共建共享幸福美丽新家园。

【责任编辑:】

要闻

更多

滚动新闻

更多

文化

中青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