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海原:破解“饮水困局”乡村发展绘新篇

2020-06-22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马富春)地处“西海固”核心区,宁夏海原县是水资源最为匮乏的地方。统计显示,海原县人均占有水量仅有150立方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10。年均降水量260至400毫米,蒸发量高达2200毫米。

受地理气候条件影响,县域内十年九旱,缺水严重,生态脆弱,资源性、工程性和水质性缺水并重,上世纪被联合国列为“最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素有“苦瘠甲天下”之称。

“春种一摞子,夏收一抱子,秋打一帽子。”是海原农村世代贫困生活的真实写照。很长时期以来,由于水资源匮乏,因缺水导致生存条件艰苦、发展空间不足,是海原扶贫攻坚面临的最大挑战。

天上降水少、地面径流少、地下好水少,千百年来,“水问题”一直是困扰海原各族群众生存的最大瓶颈。在海原县曹洼乡脱烈村,由于缺水严重,前些年,农民胡玉兵种地收成没保障,养牛又不敢扩大规模,日子过得紧巴巴,是村里的贫困户。

随着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海原县紧盯水资源短缺突出矛盾,下大力气解决饮水问题。2015年,历经40年“四上三下”的宁夏中南部城乡饮水工程从274公里外、经15级扬水,将黄河水引入海原的自来水管,覆盖城乡76%的人口,彻底解决了海原人饮工程没有稳定水源的问题。

对于一些居住过于分散、扬黄水源难以覆盖的边缘地带,海原县就地就近用好泉水,累计建成自流引泉21处,解决了共9000户3.6万群众的自来水入户问题。2019年,重点实施农村饮水安全改造提升和截潜工程,并加强水质抽样检测,使有限的泉水资源得到高效利用。

针对部分中南部连通工程黄河水源无法触达、没有泉水资源的空白点,海原县在地下水源相对丰富、水质检测达标的区域,加大地下水源地勘探力度,新发现地下水源12处,新打水源机井20眼,覆盖6个乡镇3.8万农村居民,彻底解决了这部分群众取水距离远、成本高、不安全的问题。

“山区群众再也不用几十公里驴驮肩扛车拉高氟水、苦咸水,喝上了水厂净化处理达标的安全水,真正告别了延续千百年的饮水苦难史。”对胡玉兵而言,自从家里有了自来水,全家的生活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脱贫致富也有了坚强保证,小康路越走越坚实。

饮水问题的解决,为发展肉牛产业解决了后顾之忧。2015年,在对口帮扶企业华润集团支持下,海原县启动“基础母牛银行”,华润公司集中引进西门塔尔牛,大批量投放到贫困农户手中。

听说有可以赊欠基础母牛的好政策,2015年秋天,胡玉兵从亲戚朋友处东挪西凑,借了2000元,顺利从华润公司赊了两头基础母牛,拉回家开始繁育。第二年,两头母牛就生了两头公牛犊,养了几个月后,他将牛犊卖给华润公司,两头卖了18000元,还上赊欠的12000元母牛款,赚了6000元。

两年后,胡玉兵的母牛又下了两只牛犊,一只公牛犊以10600元的价格卖给了华润,另一只母牛犊则自己养殖。“2018年生了两只母牛犊;去年又生了两只公牛犊。”如今,胡玉兵家里共有6只母牛,两只公牛犊。公牛犊他准备再养几个月,长壮实了再出售,到时每头就能卖到15000元左右。

勤劳的胡玉兵养牛养出了名堂,去年全家顺利脱贫。与此同时,他的“牛文章”也越做越大。最近,他刚刚新修了自家的牛棚,原来的牛棚小,满足不了养殖规模,这次他新建的牛棚有26米宽、20米长,可容纳30头牛。“过去最困难的水再也不用发愁,水价又不高,加上养牛又有企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我们不努力再也说不过去。”胡玉兵说。

有了人畜饮水的保障,海原农村产业发展也进入了快车道。“充足的水源为发展养殖等产业提供了必要保障,群众通过精细调配、合理利用自来水和水窖收集的雨水,肉牛产业从无到有,饲养量达到27万头,羊饲养量152万只,有效支撑了全县的脱贫攻坚。”海原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张广平说。

“高标准解决农村安全饮水问题,为海原县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提供了可靠保证,也为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推动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海原县相关负责人表示,彻底告别“吃水难”,海原迈入了历史的新纪元。

【责任编辑:王聪聪 流程编辑:王聪聪】

要闻

更多

滚动新闻

更多

文化

中青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