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疫情,黎巴嫩华人华侨展开救助行动

2020-06-04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疫情期间的黎巴嫩贝鲁特滨海大道。 图片来源 作者供图

疫情期间的黎巴嫩贝鲁特滨海大道。 图片来源 作者供图

黎巴嫩华人华侨捐献抗疫物资。 图片来源 作者供图

黎巴嫩圣母大学校园里,李大村博士 (左) 与 当地人“隔空行礼”。 图片来源 作者供图

作者 赵 颖

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变幻莫测。当中国把每日新增病例降到十位数甚至个位数的时候,中东国家依然在和新冠病毒激烈交锋。在西亚,有个国家因为抗疫得力得到世卫组织点名表扬,它就是黎巴嫩。一时间,这成了在黎华人华侨最乐于传颂的事,“我们的祖国和我们的侨居国都戴上了大红花!”在黎华人经历了什么?他们有什么故事值得分享?

黎巴嫩是个文化、宗教多元的国家,因为曾被法国委托统治,很多当地人会法语。华侨周营芬在一所学校做汉语教师。她告诉笔者,3月16日,因疫情蔓延,黎巴嫩教育局宣布一切教育机构停止工作,学校被迫停课。

既然线下无法正常上课,网课便成了主流。给黎巴嫩学生授课,布置、批改作业,录制教学视频成了周营芬每天必做的工作。“不得不说,上网课不比线下教学轻松,工作量还越来越大。”周营芬说,虽然网络授课的效果不是很理想,但自己坚持不断探索,“相信一定会找到最适合的方法”。

充分利用网络的不止周老师一个人。疫情之下,那些不熟悉可视电话和视频会议软件的汉语教师也快速“触网”了,通过网络保持着与学生的沟通和教学。

疫情暴发以来,黎巴嫩华侨界自发展开了自救和救人的行动。他们通过微信群详细通报疫情,每当有华人华侨出行或者回国,他们都会全程分享自己的经历和实际情况,所以,大家一直处于高度透明的信息空间中,不会产生不必要的恐慌。

黎巴嫩华侨界还积极利用社交媒体传播抗疫知识和中国经验,与黎巴嫩人民共同抗疫,赢得了当地人的赞誉。

黎巴嫩圣母大学的李大村博士和笔者分享了他的故事。“我挽回了一个黎巴嫩人的生命。物价飞涨,工资反而降了,因为入不敷出,我的邻居想轻生,说‘希望睡下后就永远不要再醒来,这样一来就彻底解脱了’。”李博士安慰她:“别那样,至少你还有工作,要知道,我们身边还有更多的人没有活儿可做。”在李博士的耐心劝解下,邻居放弃了轻生的念头。

自2019年10月起,黎巴嫩经历了持续数月的街头抗议活动,处于经济、政治和社会危机的边缘,新冠疫情在这种局势下到来,相当于往伤口上撒盐。由于经济萧条,大批黎巴嫩人失业,在黎华人华侨也面临着没有工作和收入或者不能拿到全额工资的困难。

用华侨赵卫的话来说,华人“自食其力,只要肯干绝对饿不死”。有的华侨把全部精力倾注在网店业务上,有的人转型售卖各种食品,利用“封城”的间隙把美食送到买家手中。

周营芬说,自己每天除了按课程表完成教学任务外,写文章与录制视频也成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她想通过文字和镜头让大家看到真实的黎巴嫩,希望更多人在疫情过后,来到黎巴嫩探索瑰丽的自然风光,体验它独特的社会文化魅力。

周营芬对笔者感叹:“虽然近两个月足不出户,但我从未感到烦闷。很多时候,我们必须懂得如何在困境中成长,必须学会用特殊的思维感悟人生。”

触网、转行……能做什么就做什么,从不自怨自艾,这就是在黎华人华侨在新冠疫情威胁下的真情实感。黎巴嫩这个中东国家需要经济多元化,需要政治稳定和繁荣,需要在世界上多些真正的朋友,特别需要像中国这样友好助人、情谊真挚的伙伴。

(作者是黎巴嫩中阿文化商贸交流促进会会长。西南政法大学全球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孙力舟对本文亦有贡献。)

【责任编辑:张昊天 流程编辑:张昊天】

要闻

更多

滚动新闻

更多

文化

中青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