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对监测数据亮明态度:保真、打假

2020-06-02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6月2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敏)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司长柏仇勇今天在生态环境部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透露,近期浙江乐清、安徽庐江等地分别发生严重的涉嫌干扰水质监测、作假监测数据等案件,该部已移交公安部门立案查处。环境部将对涉案公司进行处理、通报,并对地方政府进行公开约谈。”

柏仇勇介绍,目前,乐清两家生态治理公司的涉案人员已被逮捕,案件正在审理中。合肥庐江县生态环境分局、县河长制办公室相关人员伙同博慧检测技术(上海)有限公司相关人员串通造假,已经公安机关调查核实,相关人员也受到了党纪政纪处理。

柏仇勇说,数据质量是生态环境监测的“生命线”。公众对生态环境质量关注度日益提高,百姓从“出门看天气”到“出门看空气”,关心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变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随着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地方党委、政府担负生态环境质量改善责任,应该对监测数据高度重视。

为做好监测工作,生态环境部一抓“保真”,二抓“打假”。柏仇勇介绍,抓“保真”,就是当好“设计师”和“工程师”。

“设计师”就是要做好法规制度设计与体制机制改革,积极推动《生态环境监测条例》出台,为依法监测、惩处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提供法律依据。完成国控网空气和地表水质量监测事权上收,实现“谁考核、谁监测”和原始数据直传上报,从管理体制机制上确保监测数据的“真”。

“工程师”就是要完善生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健全生态环境监测量值溯源体系,针对臭氧、细颗粒物等,建立生态环境系统的部门最高计量标准,保障监测数据准确性和仪器计量溯源性。推进国家、区域、运维机构三级质控体系建设,对生态环境监测活动进行全过程监督,从科学技术体系上确保监测数据的“准”。

“打假”方面,生态环境部坚持“严查”和“重处”。“严查”就是要履行好监督检查的职能。按照《生态环境监测质量监督检查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要求,生态环境部连续两年对生态环境监测机构、排污单位、运维单位等开展监督检查。

据了解,2019年,生态环境部联合市场监管总局对37家国家级资质认定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开展了“双随机”监督检查,其中有3家被注销资质认定证书,1家因出具失实报告被责令整改并处以罚款,18家因存在未严格执行标准规范等问题,被责令限期整改。

柏仇勇说:“对干扰生态环境监测的行为,我们坚持绝对“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绝不姑息。除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外,构成犯罪的,坚决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强化警示震慑作用。”

【责任编辑:刘世昕 流程编辑:刘世昕】

要闻

更多

滚动新闻

更多

文化

中青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