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五一”假期防控效果需14天后才有全面结论

2020-05-08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5月8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许亚杰 夏瑾)“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五一’假日期间国内整体疫情平稳,没有出现来源不明的散发病例,没有出现聚集性疫情,无症状感染者的数量也持续降低,全国疫情积极向好的态势进一步巩固。”在5月8日上午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说,初步评估显示,“五一”假期的防控经受住了考验,但具体防控效果还需要观察14天以后才能有全面的结论。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夏瑾摄

李斌介绍说,“五一”期间,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派出联络组和督导组,分别赴湖北和黑龙江调研和督导落实节日期间的疫情防控工作,国家卫健委派出指导组,赴黑龙江、内蒙、云南、广西、辽宁、吉林、西藏、新疆等8个边境省(区),指导做好口岸境外疫情输入防控和各项能力的准备工作。

“我们组织专家在各地各部门的假期疫情防控工作进行了初步评估。总的来看,各地严格落实假期防控各项措施,各部门落实部门责任,落实防控要求;广大人民群众合理安排出行活动,坚持戴口罩出游、防聚集度假。”他表示,全国疫情积极向好的态势进一步得到巩固。

事实上,受京津冀和湖北省下调应急响应级别、部分省(区、市)节前学生复学等因素影响,人员大量流动和聚集,对防控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当然,随着疫情防控转向常态化防控阶段,“五一”假期被视为各地区和各部门常态化疫情防控的第一次“大考”。

据李斌介绍,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印发了《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从“坚持预防为主、落实‘四早’要求、突出重点环节、强化支撑保障、加强组织领导”等五个方面出台了20条重点措施,详细部署和加强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其中,勤洗手、常通风、不聚集、保持社交距离和科学佩戴口罩,被当作常态化防控措施,要引导公众继续保持。

为做到“四早”,各地要科学划定防控区域范围至最小单元,一旦发现病例,果断采取措施切断传播途径,尽最大可能降低传播风险。同时,对划定防控区域之外的区域,要保持正常生活生产的条件,保证人们工作和生活不受影响。

李斌表示,为支持下一步疫情防控工作,将进一步提升核酸检测能力。“推进重点人群应检尽检,其他人群愿检尽检。”同时,发挥大数据作用,及时共享检测结果,推动落实各地“健康码”互通互认。

“疫情防控这根弦必须时刻绷紧,绝不能前功尽弃。”他提醒,目前境外疫情暴发增长的态势仍在持续,我国外防输入的压力在持续加大,国内防范疫情反弹的复杂性也在增加。据透露,国家卫健委将继续跟踪评估“五一”期间人员较大规模流动和一定范围聚集情况下防控举措的效果,总结旅游景区、餐馆、住宿、商场等场所“既有利于防控、又有利于复市”的有效做法。

关于下一步疫情防控工作重点,李斌表示,“我们要在抓好、抓实、抓细常态化防控措施落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基础上,推动更多生活服务设施恢复经营,带动居民消费回升,更有效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步入正常轨道。”

【责任编辑:齐征 姜蕾 流程编辑:齐征 姜蕾】

要闻

更多

滚动新闻

更多

文化

中青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