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终盘点|致敬:共和国老兵

2017-12-23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邵薇 等

  他们为何冲锋无畏,卸甲无求?

  发现抗美援朝老兵宁祥勋,源于地方作者寄来的一张照片,作者写道:这位老兵最大的心愿是寻找当年一起坚守五圣山的战友。照片里的他,是与山村背景毫无违和感的地道农民模样,但眼神里有种说不出的坚定与淡然。拨通作者提供的老兵电话,询问原委,不料思路清晰的他笑着说:我已经这把年纪,我的战友们多数都没了,不找了,不找了……哑然的我放下电话,却久未平静。在百度和军报资料库里搜索,这个老兵从未被报道过,他只是当年无数曾为国奋战又甘愿回乡务农士兵中普通的一个。但我想,我们需要知道他们曾为今天的我们做过什么。后来,特约记者去深入挖掘,采访中,宁老兵最自豪的不是放弃干部身份回乡务农,而是自己的战伤都是迎面的子弹打的,证明他一直在冲锋……(见《89岁老兵的3次“人生对话”》,刊于2017年2月11日7版)

  和宁老兵一样勇敢、一样淡泊的,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那场边境作战中的“爆破英雄”侯满厚。从一等功臣到企业职工,三等甲级伤残的他仿佛忘记了自己的功劳,却从未丢掉一名军人的本色(见《一等功臣侯满厚的“人生账本”》,刊于2017年4月8日7版)。看着他天安门前军装照的意气风发和印刷室里身穿工作服的两鬓斑白,不能不生出芳华已逝的感伤。只是,这些直面过生死的老兵,早就重新定义了人生的轻重。他们选择平淡度日,把别人眼中的“失”,看成自己心里的“得”。

  他们为何奉献无尽,回报无止?

  节衣缩食、不买电器、不吃营养品。陈荣超、杨玉仙两位老兵夫妇捐资助学靠的就是这样的办法。四川雅安是他们战斗过的地方,许多战友牺牲在那里,于是他们选择将第一所希望小学捐建在雅安。陈老兵身体状况不佳,多处器官正在衰竭,却仍在住院间隙奔波于捐建书屋的颠簸路途。人生暮年,他们却这样自问:“雷锋说,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我们现在就是有限的生命,太有限了。我们究竟还能做多少事情呢?”(见《是什么让他们情牵一生》,刊于2017年3月25日7版)稍加留意我们的专版就会发现,捐资助学的老兵还有很多。老兵黄斌先后捐资93.8万元、资助贫困学生289名;老兵吴庆梁最大的愿望就是有生之年能捐到100万;老兵王金泉则一次性捐出毕生积蓄100万元设立助学金……倾其所有为哪般?他们都曾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战,难道奉献得还不够?不是不够,是他们的血脉里没有索取的基因。

  基因没有失传。本可以找一份高薪的工作、在城市里安稳地生活,但军转干部陈立新、邱玉君自主择业后,却默默选择去贫困山区支教。陈立新一直不愿接受采访,若不是他的记者朋友田柳将了解的点滴信息整合成文,并“私下”授权我们发表,他所做的一切可能至今鲜为人知(见《一名旅政委的“悬停”人生》,刊于2017年3月13日11版)。邱玉君,当我们的记者发现并报道他时,他已在山村小学支教6年。记者说,这篇报道他是流着泪采访、流着泪写就的(见《越过山丘,为你“播种明天”》,刊于2017年11月4日7版)。

  他们为何牺牲无悔,大爱无我?

  退伍兵徐前凯从跳下列车到将老人抱起推出铁轨,只用了5秒钟(见《“换成我的战友,也会这么做”》,刊于2017年8月12日军报7版)。5秒钟,无暇思考,无暇犹疑,他只想救人,他不顾自己。为此失去了右腿,但他说:“用一条腿换一条命,不亏。”是的,计算盈亏、计较得失,从来不是军人的方程。因为对军人而言,生死是无法计算的,是在许多时刻必须置之度外的。前些天,我们的微信公众号老兵e家转发了一条微信《徒手接坠楼女牺牲的保安,他不是不懂常识,他只是当过兵》,文中写道:对军人来说,善良和勇敢并不是来自选择,而是本能。这种本能来自部队严酷的训练,来自军营长年累月的熏陶,成为士兵血脉中的基因。这种本能包括你不能畏惧子弹、火焰或伤痛;你要逆行于危险之间;你不能抛弃战友不能不顾人民……是的,徐前凯的5秒冲刺是老兵的本能,李国武的徒手接人也是老兵的本能。

  今日盛世,如你当年所愿;岁月静好,是你负重前行。谁不知,正是一代代军人含笑沙场、血染战旗,才有了今天的一切和一切的今天?

  然而,他们可以不求回报,我们却不能忘记回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何对待他们的军人、他们的老兵,体现着这个国家、民族的良知与温度,也关联着这个国家、民族的安全与幸福。

  这便是为什么,我们愿意拿出可观的版面,留给为困难复退军人办实事的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的军人之家(见《请“老兵代表” 为老兵服务》,刊于2017年5月13日军报7版);留给让退伍军人享受到一站式服务的河南省南召县退伍军人服务中心(见《南召老兵:有“家”的感觉真好》,刊于2017年11月25日7版)。

  这便是为什么,我们要详尽解读《关于加强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管理服务工作的通知》(见《自主择业新规,你了解多少》,刊于2017年4月1日7版);我们要赶赴沪、宁两地高校,抵近观察军队转业干部进高校培训政策的落实情况(见《军转战友,你在高校还好吗》,刊于2017年11月18日7版)。

  这便是为什么,当金秋的北京传来“组建退役军人管理保障机构”“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的消息和声音时,许多老兵难掩激动、热泪盈眶。

  老兵的今天,便是现役军人的明天。我们深爱这支军队,所以我们深爱这支军队的老兵;我们瞩望这支军队的强大,所以我们珍重这支军队的老兵。

  2017年,是让老兵温暖也鼓舞的一年,也是《老兵天地》专版和老兵e家公号的元年。站在新时代的门槛,我们有理由期待,在即将到来的2018年以及未来的年份里,老兵将获得更多的关爱、更多的尊崇,我们也会与老兵走得更近、贴得更紧。(邵薇)

【责任编辑:董志成】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 7 下一页 尾页

相关阅读
H5频道
图片阅读
今日头条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