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制度自信与多边主义同向同行

2021-02-03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 作者: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郑敬斌;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 许晓

  作者: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郑敬斌;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 许晓

  2021年1月2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并发表题为《让多边主义的火炬照亮人类前行之路》的特别致辞,再次强调了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团结应对全球性挑战的重要性。在致辞中,他明确指出:“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各国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各有千秋,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关键在于是否符合本国国情,能否获得人民拥护和支持,能否带来政治稳定、社会进步、民生改善,能否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贡献。”这为我们今后在坚持制度自信中积极推进多边主义,在践行多边主义中更加坚定制度自信,真正实现制度自信与多边主义同向同行、同频共振提供了基本遵循。

  始终高举多边主义火炬

  回顾历史,多边主义在消弭战后创伤、协调国际合作、促进全球和平可持续性发展等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不仅符合世界潮流的发展趋势,也帮助各国找到了解决全球性问题,改善国际治理的有效路径,成为各国携手构建命运与共的美好未来的必由之路。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当前多边主义遭遇了困境,人类经历了史上罕见的多重危机,因而不得不重申各国对多边主义的坚定承诺。究其困境根源,主要是因为个别国家追求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奉行本国利益至上的原则,不惜牺牲他国利益,不惜违反国际行为规则,严重破坏了国际合作,相当程度上弱化了多边主义的权威性和有效性。而中国始终是推进多边主义的重要支柱,坚持合作共赢的价值导向,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迈进。坚持走多边主义道路,不仅是中国承担大国责任、展现大国担当的必然要求,更完全契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特质,对国家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坚定制度自信,为多边主义提供坚实战略支撑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系统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制度自信上的科学认识和实践经验,全面部署了制度建设的重大任务,并明确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顺应时代潮流,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必须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下更大功夫”。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则进一步提出“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的主要发展目标,这对进一步坚定制度自信、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坚持制度自信,并不意味着我们带有偏见地看待或者仇视别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也不意味着无视差异,向别国强行“推销”自己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相反,一直以来,我国在坚持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的基础上,不断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互鉴,深化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积极推进多边主义,力求凝聚多边之力,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共同打造人类幸福进步事业。正因我们坚定制度自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够助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笃信无疑,才能在推进多边主义时易地而处,摒弃意识形态偏见,认识到各国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各有其优点和长处,不应分出高低优劣,平等是各国和平友好交往的前提条件。

  今后,我们在坚定制度自信中积极推进多边主义:一方面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尤其是中国外交制度,积极向国际社会宣传“协和万邦”的外交理念,与世界各国就多边主义达成广泛共识,从而为世界和平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支撑。另一方面要推进增强多边主义的包容性,即每个国家无论大小强弱,在国际治理问题上都有发言权和参与权,其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都应受到尊重,从而在全球形成相互尊重、相互合作和相互信任的沟通交往环境。

  践行多边主义,为制度自信提供重要外部动力

  因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我们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变得更多,携手打赢这场重大传染性疾病战役应当成为世界各国的头等任务。在此特殊时代背景下,积极践行多边主义是各国的不二选择,单打独斗只会迎接失败。我国是多边主义的坚定捍卫者和积极倡行者,在任何时刻、任何情况下都坚持并呼吁全球合作,目的是维护国家和地区和平与稳定。

  为了更好地推进多边主义,我们应当深刻认识到“每个国家的政治制度都是在这个国家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进而做到对外尊重差异,既不搞意识形态输出,也不干涉别国内政;对内更加坚定制度自信,在立足本国国情、着眼民生改善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各领域各方面制度,补足我国制度短板和缺项,极大地提高制度执行力。同时,我们在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时,还应充分利用与世界各国密切接触和联系的机会,全面客观地了解分析各国制度差异及其原因,主动吸收借鉴别国合理的、科学的制度建设成果和经验,从而在与各国互利交往中实现我国制度创新发展,为更加坚定制度自信提供重要动力。

【责任编辑:杨海琴】

要闻

更多

滚动新闻

更多

文化

中青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