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人愚事(17)一一震后第一本课外书

2020-11-04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葛昌秋

    1978年的时候,我还在老家生活。村里开办了“中学班”,又称“戴帽儿中学”,由小学老师负责教我们,我们不出村子就能上中学,这在当时也是“新生事物”。

    那时候教材奇缺,班上一位叫杨建国的同学有本《工农业生产基础知识》,是家长从市里买来的,算是我们的物理书,这让我挺眼儿热。

    在一个星期天,我偷偷骑上家里的自行车,就去了市里的新华书店,想着去踅摸那本书。从解放路过天桥到了建国路,两个书店都没有,书店的大姐说:“你去新市区看看吧,那儿兴许有。”说实了唐山我来过,可我没去过那儿,也从来没走过那么远,心想我就沿着大马路一直往西走,再原路返回来就五迷不了。好在自行车是自己家里的,可那是一家人用多年的积蓄买的,而且还是唐山当地的名车“燕山牌”,心里还直发慌。结果真的找到了新市区的新华书店,可惜也没那本书。我只好又回到解放路书店,因为我惦记着一本处理的《社会发展史讲话》,那是震后从废墟中扒出来的,水都洇了大半本,本来定价是7毛二,因是处理书,只花了两毛钱。回来后,我查了《康熙字典》,找出篆字,用橡皮刻了一个“葛”字的大印印在了上面,觉得这是我的“藏书”了,这是我震后从书店买的第一本书。

    打那以后,书店成了我最想去的地方,只要有机会就去,不买书心里也觉得痛快。每回站在书店的柜台外转来转去,总是怯生生地向售货员要一两本书,翻翻看看再还给人家。那时没书,却想看书;没钱,却想买书,大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触。

    10月3日,在林西煤棚子的一堆旧书中,再次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感觉非常亲切,马上把我带入当年的时光里。

    现在看来,这本书的价值就是:大地震后我买的第一本课外书,能让人回忆起往日的一点经历,聊天的时候可以讲一段儿小故事罢了。

    但自己买书读书用书的劲头儿还不减当年,这本书就是“助推器”,也是我喜欢书的原动力之一。因为终生读书学习是最实际、最实用、最实效的修为行动。

    社会不断发展,也有更多、更好、更妙的精彩讲话!

【责任编辑:唐红  流程编辑:唐红】

头条
我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