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门葛事(50)一一摘柿子(2)

2020-10-15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葛昌秋

    秋天到处有风景。

    特别是枝头的硕果在风中招手,不仅敲打着心灵的窗口,也撬动着开放的胃口。于是,人们进入了摘果期。

    因为我对摘桃子、摘果子的事儿既外行,又不大感兴趣,所以很少关注,更甭提说是在人家的树上给自己摘,那在心里总会有道坎儿。

    9月30日,我却干了一件跨坎儿又欣慰的事儿。

    下午三点,我跟外甥冯杰与朋友一起来到康复村,给24户村民送上了中秋月饼。因头天晚上我打来电话,这时大家都在院里,一边儿尽享秋阳的灿烂,一边欣赏秋天的景色,顺便等着我。康复村是我熟悉的地方,自打建成后,我已记不清来了多少回了,与这儿的哥哥姐姐们不仅熟悉,而且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采访他们的特殊婚礼,策划组织了“轮椅攀山看唐山”“轮椅揽胜阅新城”“轮椅爱家知古今”“轮椅踏春游南湖”“轮椅上网连天下”“轮椅寄情逛世园”等系列活动,有的成为中国青年志愿者的经典案例和唐山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我还为他们建起了图书室,策划组织了“寒假第一课”,多次带着记者们采访报道。今年又策划组织唐山的全国、省、市、县四级44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捐竖了国旗杆,并举行了震后的首次升旗仪式。这事儿两上学习强国,被国家、省、市主要媒体宣传,新华社的点击量一下超过了一百万。活动当天,还为每家每户送上了米面油,第二天又送去了唐山的特色食品。

    康复村是我牵挂的地方,是凝聚爱心力量的地方,也是一个真情涌动的地方,更是绽放生命之花的地方。

    等大家分完了月饼,王胜芹大姐叫住了我,指着她家边上的柿子树说:“快摘点儿给老妈尝尝!”我说不用了,老家也有柿子树。她说:“那是你的!这儿的柿子真挺好的,而且你是今年第一个摘柿子的人。过几天我再做些柿饼子给老妈拿去尝个新鲜。”她们老看晚报,也知道我写的“葛门葛事”,对老妈印象挺深。说着她把盛月饼的小手提袋就递给了我,与另外一位大姐在一旁“命令”并“指挥”我摘柿子。

    柿子是牛心柿,可以做柿饼子。茂盛的树干早已超过了房顶,墨绿色的叶子间跳动着成群结队的柿子,橘黄色的抱成一团,压的枝头弯弯的腑下身子,展示着累累硕果。见有两个熟透了的挂在一个枝条上,王大姐“指示”我摘了它,然后先品尝一下。果然,那种绵润细腻、甘甜可口的柿子味儿令人陶醉。刚一入口,一股浓浓的脂液从舌尖儿铺开,瞬间在口腔漫延,渐渐滑向食道再入胃口。心中顿悟:如柿之事真是爽快无比!原来现场的口感就是不一般,远比回家摆放在阳台,“观察”数日后再动手开口,更务实、更新鲜、更有获得感。

    不大一会儿,小提袋儿就满当当了。两位大姐还再劝我:“把叶子和枝子都拿出来,那忒占地儿,多摘点儿吧。”我说今年的柿子结的真多,她们说这比去年少多了。每年这棵树都结不少的,大家都可以品尝到自己家门口儿的柿子。对柿子树大姐特别用心,平时像对自己家人般的呵护。这不仅有辛勤的汗水,也是一种情感的寄托。虽然事事艰辛,但大家都盼着日子红红火火事事如意。这40多年来,在这所无障碍住房中,他们走出了地震劫难的阴影,跟正常人一样的生活着,而且把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丰富多彩。见景生情,我想起一位同是地震截瘫患者的大姐,多年前我写给她几句话:“开门不寂寞,关门不寂寞,心里不寂寞,世界不寂寞!”一个人对生活的态度,决定你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

    拎着柿子,再回望柿子树,高楼掩映下的康复村显得那么平淡矮小。可我却觉得在没有足迹的日子里,用半个身躯支撑起整个人生,他们不比谁矮半截儿,而是更加高大和伟岸。因为就这一半儿的力量,超越了截瘫患者的生存极限,创造了人类生命的奇迹。再次证明了伟大的国度,彰显出非凡而强大的生命力。

    康复村的柿子是风景,与别处柿子没啥两样,非常普普通通的扑实无华。但这一树柿子,却又风风光光的坚实美丽。而柿子树就是一种生生不息的写照,展示着一树的风华。小小的柿子就是一粒粒精神的种子,可以根植在心田!

    有幸,我摘到了!

【责任编辑:唐红  流程编辑:唐红】

头条
我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