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朱正廷唱《对花》,品味戏中人的苦辣酸甜 | 我和我的家乡

2020-07-10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编者按

    “凭寄还乡梦,殷勤入故园。”故乡,在每一个人心中都是一个动听的故事,讲也讲不完,道也道不尽。穿行在田野中,流连在竹海里,跳跃于溪水中,这一切都会凝结成那割舍不断的故乡情。

    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际,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联合相关机构共同推出《我和我的家乡》歌曲联唱活动,第九期安徽籍青年歌手朱正廷将为大家唱一曲《对花》,感受家乡黄梅戏的魅力。

    听一声家乡话,品一道家乡味,心中的那座城与那群人,似乎更清晰可见了。欢迎收听:

    “郎对花姐对花,一对对到田埂下,丢下一粒籽,发了一颗芽,麽杆子麽叶,开的什么花?结的什么籽?磨的什么粉......”一曲曲调优美、欢快活泼的《对花》以"打谜语″的形式,唱出男耕女织的生活情趣,闲暇时哼唱哼唱,让人乐在其中。

    7月10日,由安徽籍青年歌手朱正廷演绎的《对花》正式上线。对于许多安徽人来说,黄梅戏不仅仅是中华的瑰宝也是他们的骄傲,从小听老一辈的人哼唱,早已耳濡目染深深刻在记忆中。

    “黄梅戏唱千万家,灯火绵绵叙天涯。”小小一曲黄梅戏就可以让人从舞台上那一声声悠伤的、欢快的、喷恨的腔调中,感受到戏剧人物的悲欢离合、苦辣酸甜,这大概就是它的魅力所在吧。    

黄梅戏《天仙配》演出现场

    许多年轻的朋友可能以为《对花》就是一首普通的民歌,其实它出自黄梅戏著名剧目《打猪草》,该曲是安庆黄梅戏的小戏,也是黄梅戏的经典之作。

    歌内一个农村男孩与一个女孩因打草损坏了农作物而产生矛盾,后通过对歌化解了矛盾,而剧中最经典的就是《对花调》,很有地方特色。

    在唱词中《打猪草》普及了很多平时被人们忽略的农业知识,各种作物究竟具有什么样的种子、嫩芽、枝杆、花朵,成熟之后又会怎样结籽,让孩子们对大自然充满了向往之情。

    黄梅戏《打猪草选段——对花》演出现场

    《打猪草》可以说是最接地气的黄梅戏剧目之一,其唱腔明快清朗,歌词活泼有趣,表演清新可爱。从唱词到表演都再现了生活的真情,犹如田野吹来的风,清凉爽快、沁人心脾。原汁原味地反映了乡间生活的快乐美好,为观众展现了秀美的田园风光和暖暖人情。

    1952年,严凤英大师带着这出戏赴上海参加了首届华东戏曲会演,让《打猪草》走向了全国。

    严凤英主演《打猪草》

    追溯黄梅戏的历史,其起源于湖北黄梅,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先于农村,后入城市,由山歌、秧歌、茶歌、采茶灯、花鼓调逐步发展起来,吸收了汉剧、楚剧、高腔、采茶戏、京剧等众多剧种的因素,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点。

    有人说黄梅戏是从历史长河中走出来的民间艺术,深受大众喜爱。

    随手用几块木板搭一座台子,连布都不需要铺,上去就唱,轻妆上阵,让人感到真实、安稳、自然。

    听众不一定要是专业的,也不需要冲着某个名角儿,乡里乡亲正好有空,或边吃着饭边搬把椅子去听一曲。更多时候,他们坐在电视机前,高兴了跟着唱两句,一天的生活哪怕再繁忙、身板再累,也会在那一曲软语吞香里酥了筋骨,活了神气。

    黄梅戏《打猪草》剧照

    一杯浓茶,一声悠扬的黄梅调,夜深人静时,让自己沉浸在那令人销魂的乐曲中,走入让人缠绵的情境里,同戏中人亦悲亦喜,亦苦亦乐,真真切切地感受着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光阴不散,经典永存。闲下来的时刻,不妨听一曲黄梅戏,感受那唱腔柔曼,软语醉人。

    出 品 人:张 坤 史力学

    总 监 制:毛 浩 赵 倩

    总 制 片:闵 捷 付豪杰

    监 制:王俊秀

    策 划 人:丁汪敏 郭俊堃

    演 唱:朱正廷

    作 词:郑立松

    作 曲:时白林

    制 作 人:孟文豪

    统 筹:沈少博 张思源 蔡家奇

    宣 发:张浩祯 卢 婧

    文 案:杨庭钰

    供 图:《我和我的家乡》节目组

    音 视 频:《我和我的家乡》节目组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责任编辑:王俊秀 流程编辑:张胶】

要闻

更多

滚动新闻

更多

文化

中青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