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弦无韵有书声——我的没有“书房”的“书房四部曲”(第三部)

2020-06-24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葛昌秋

三、给别人的“书房”

让爱书成为时尚,读书成为爱好,用读书来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和生活品位。让图书的色彩装点自己的世界,把书中的思想、真善美根植到现生活中,使每一本书都能真情涌动,散发出光芒和馨香,跟读者对视交流,构成生命的音符,弹奏出美妙的乐章。

1998年的5月,我到了唐山记协,当一个人“面壁”的时候,我想象着自己和几位知己在书林中行走的快乐情景。于是,我禁不住拿起笔,写就了《关于举办唐山市首届读书节的方案》,内容包括市场化运作、出版社的组织、名人名家的活动;“藏书状元”、“书香世家”、“知书人物”、“耕书镂今”村镇的评选;书签设计和藏书票大展、“我与图书故事”征集、书评讲座和朗读大赛、同题论书争霸赛、本地图书选题论证会等。再加上1996年我提出的建设“名人书亭”想法,1000个古今中外的文化科技名人将“齐聚”唐山,新唐山就会满城书香,甚至马路牙子都变成了精装书。我还写出了“唐山人你的书房在哪儿”、“唐山人你的脸面值多少钱”、“文化宫里说文化”、“画店开业说文化”、“摄影展览说文化”等一系列的关于文化的深度报道。最后,当我把读书节和名人书亭的方案拿给有关部门时,因条件不成熟而石沉大海了!

这年的元旦,团市委要为16对青年举行集体婚礼,让我帮忙策划。因为我曾策划组织过百对、50对青年的集体婚礼,也为地震孤儿们操办过婚礼。他们想让活动影响大些,更有意义些。婚礼的花样也挺多,但大都流于形式,缺乏内涵。在现实生活中,就应该倡导以学习为时尚的社会新风,换言之就是缺什么就补什么。我拟定了“新生活从读书开始”的婚礼方案,团市委认为非常好,马上向基层下发了通知积极筹备。

说来也巧,1222日时任总书记、国家主席的江泽民到北京国家图书馆视察,倡导全民读书。当首都的媒体得知唐山活动的构思,人民日报、中央电台和央视的记者都给了很高的评价,都要来采访。新年到来之前,16对新人穿着婚纱走进了新华书店,选择他们喜欢的图书,这个活动成为一道风景,在全国开了先河,“新生活从读书开始”成为青年人的生活亮点,《新闻出版报》在头版登了大幅照片。

从那年起,我策划组织了“青春诗会”,从广播电视局到李大钊纪念馆,从大学校园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馆,青年新闻工作者、播音员、主持人结合自己的专业,又多了不同的实践形式,再次得到了锻炼。当这些年轻人来到北京“现代文学馆”,看到大师们一尊尊塑像、一张张照片、一篇篇手迹。亲切、感动、震撼、敬仰、触动……仿佛聆听着每一位大师的教侮,手迹和铅字之间弥散着思想的魅力,风格、风度、风姿跃然眼前,点燃了激情梦想。徜徉在大师的作品中,青年们恋恋不舍,总觉得意犹未尽。我悄悄的来到办公区,敲开了馆长舒乙先生的房门,说明来意请先生跟我们合影留念。舒先生是那么温和、平易近人,马上放下手中的工作,到大门的台阶前和我们合影。这些年轻人们一时不知措,舒先生不仅是老舍先生的化身,也是那么多大师的代言啊!多少年过去了,说到此事大家的兴奋还溢于言表,意外的收获总是令人记忆犹新。年轻的心,留住青春的人。青春融入时代,才能更加灿烂。青春融入知识,才能更加辉煌。而只有读书、学习,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但是,仅自己一个人爱书、读书还不够,必须让更多的人都行动起来,“独乐乐与众乐乐”熟好?!

我把书当成了礼物,最好的礼物!记得那是1986年的春节,我到一位朋友家中串门儿,给他的儿子买了十几本书,开始他们觉得这个礼物太简单了,也花不多钱,但后来一琢磨,烟酒食品吃喝了就没了,只有这些书对孩子成长有价值、有意义。为此,那位朋友还专门来向我致谢说:“我跟你嫂子谢谢你!这是我们收到的最特殊、最有意义、也最实用的礼物!你嫂子说小葛总是跟别人不一样,啥事儿都有新意!”这事儿在朋友中也成为议论的焦点,一时不少人开始仿效,给孩子和家庭留下了财富,每当打开书就会想到友谊真情。我跟他们开玩笑说,书中不仅有颜如玉,更有纯粹和与众不同。

当一位老团干去援藏了,我送上一套《资治通鉴》;一位朋友去党校学习了,我送上20多本的一套图书;得知朋友的孩子在大学中迷恋游戏,我送他一套莫言的作品;同事住院了,我去看望时,都是买上一套可以珍藏的畅销书,有的还要带上几本杂志,这样既能愉悦身心,有利于康复,也可以“病中偷闲”多读读书。有一回朋友的父亲住院了,我专门为老爷子选了两套两大箱子的《水浒传》《三国演义》珍藏版的连环画,给身患绝症的老先生,在人生的最后岁月里带来了不少的欢乐。那位朋友说:“老葛给老爸带来的礼物,比谁的都有意义,现在这些书也是我们最好的纪念了。”

每到过年的时候,孩子们都盼着长辈们给压岁钱。现在家庭条件好了,有的给大红包、给银行卡、还有贵重实物的。我总觉得不大对劲儿,一是我没钱,二是我没权,三是我没面,四是我没用。那回我也给侄子、侄女、外甥每人准备了礼物,是几个本子和一本书。本子是我平时采访用完的材料订成的,让他们用反面写东西。当孩子们拿到这个礼物时,一下都惊呆了,互相瞅瞅不知所措,没想到这位老叔、老舅给了一份这样的“贵重礼物”。多少年后,当他们看了《学习的革命》等我送的书,仔细体味我的良苦用心,方知道那些本子真的“太贵重了”,那不是寒酸而是让他的富有的根本,“成由节俭败由奢”的道理不言而喻,细心的孩子们都觉得这是为人生“投资”做储蓄。古人赵普凭一部《论语》治天下,而我们就必须多几部书、多学知识、多利用知识才是。在我的提议下,父亲还指导着孩子们办了几期“家庭手抄报”。

    2014年,85岁的母亲跟我说:“有画画儿的书吗?有了给我买一本。”我听了很惊奇,因为母亲不识字,从没拿过笔,是个文盲老太太呀。2010年7月,当父亲去世后,我们怕她老人家寂寞,在我的安排下,妹妹素文和侄女葛珊等都帮着母亲开始学画腊笔画儿。时间不长,母亲越画越来劲儿,把自己的生活经历,家乡的一些人情故事都画了出来,一下子母亲成“80后画家”,这事儿还被国家和省、市媒体进行了报道。听到母亲要画画儿的书了,我高兴的不得了!第二天就去书店给她老人家踅摸。在老朋友的“汲古书店”,我先挑了两本丰子恺先生的漫画,还让他在网上选购了《户县农民美术作品集》,还有《梵高奶奶》等。回家后母亲特别高兴,不时拿出来翻看,她说:“这两本好,那本看得太费劲。”我表扬母亲说:“老妈的品位不低呀!很有眼力!”因为她喜欢丰子恺先生的那两本。因此,“汲古书店”的老板还专门赠给母亲一套《丰子恺漫画作品集》。

    去年,我又给母亲买了9本书,做为重阳节的礼物。母亲说:“你真有钱呢?给我一个不识字的老太太买这么多书,人家不笑话你呀?”其实我买的大都是图文并茂的,有丁聪先生和韩羽先生作品集,还有母亲那个年代生活中的宣传画《张彩贴红》,她可以当连环画看。这事儿我写了微信发到朋友圈里,反响非常好,都认为这也是尽孝的好方式。母亲有时也评价书中的人物画的好坏,诸如这个人长的难看,大奔儿头儿,这个没眼睛忒不好!我们总是夸母亲的欣赏水平高。

    有时候看到好书,又赶上年节的或自己的生日,再碰巧自己得了几块钱的稿费,就买几本书做为给自己的礼物,虽然是自娱自乐式的,但心里也挺快乐。在书的扉页上写明,待日后翻阅时回忆。特别是对一些喜欢的书,我都创作一副嵌着书名的对联以示纪念,同时将去各地参观的门票,做为“藏书票”或书签留下来,成为自己的图书文化支点。

    2010年8月16日,中国青年报社的年度记者会在唐山召开,全国的驻站记者、报社领导和部门负责人齐聚集唐山。作为老团干和中青报的优秀撰稿人、通讯员,我也应尽到地主之谊。我策划、设计、组织、主持了团省委、省青联、团市委、市青联主办的欢迎联谊活动。9枝四十厘米高、两片叶子的红玫瑰,插在9只苹果上,成为春夏秋冬、东西南北中9个桌牌,寓意是《中国青年报》伴随中国青年成长,走过了春夏秋冬人生四季,《中国青年报》的记者风里来雨里去,在祖国的四面八方采写编,为中国青年提供了优秀的精神食粮,践行者“推动社会进步,服务青年成长”的办报宗旨,不论你身处祖国的何地,报社永远是你的家,是中心、是根基、是真情所在。在欢聚的大厅两旁是一个小型报展,铅印的黑白报纸和胶印的彩色报纸进行对比,让许多的年轻记者在历史的沧桑中感到时代的变迁,寻觅到中青报人青春不老的勃勃生机与活力。最后,我又给每个人一份特殊的礼物,那是珍藏了20多年的《中国青年报》,一份老报纸的礼物既轻又重!很是凑巧,其中有刘健副总编在山东记者站时写的头版头条《莱芜遍地农研会》,山西记者站刘建林当通讯干事时写的头版头条,以及三张关于孔繁森报道的头版头条等。大家都觉得这份礼物太有珍藏意义了,现在看来、读来别有意味爱不释手,仿佛又回到了那段青春岁月。山东站的郑燕峰说,他将把这三张报纸送给孔繁森的儿子,为今年的工作有了沟通的话题了。联谊活动之后,许多记者和报社领导们都说,这种新式的记者会活动,可以说是“空前绝后”了,他们都没想到。

    多少年后,在《中国青年报》创刊60周年的纪念活动中,我被评为“首届十大金牌读者”,在报上谈了自己的经历,发表了《中青报教会我听、说、谈、写四门课》。有我大幅照片的广告招贴画,作为当年的征订宣传画,《中国青年报》、《青年参考》、《青年时讯》、《青年商旅报》分别刊发了半个版的宣传广告,真让我“光彩四射”,也成为唐山人的骄傲。2012年10月,我又成为《中国青年》杂志第20 期的封面人物。这也缘于自己多年的学习与实践,作为唐山大地震幸存者,热心社会公益事业,为青年成长和社会进步做出的点滴贡献。《中国青年》是中国创刊最早、历史最长的红色期刊。当年的第21期封面人物是莫言,新闻界的白岩松等也上过封面。能在团中央主管的两个主要媒体上,既当宣传人物又当封面人物,也是一名老团干的光荣,令我终生难忘。

    2009年6月3日,朋友李梁的女儿出生,他在医院守护了一夜。一大早儿,我们和刘晓辉一块儿又带着黄家“耳聋三胞胎”去北京检查。当时晓辉是唐山供电公司的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他曾当过团委书记,李梁是现任团委书记。黄家的事儿也很特殊,一家祖孙三代人8口,有5个聋哑人。儿子儿媳聋哑,生了三胞胎儿子也是聋哑。这对于只靠老两口退休金生活的一家人来说,无异于一场灾难。让三个孩子听到声音开口说话,成了黄家最大的愿望,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置入人工耳蜗,可三个耳蜗至少要60多万元,黄家就是把房卖了也凑不够这么多钱。当知道这事儿后,4月17日我和李梁去了黄家,写出了救助策划方案,与晓辉和媒体商定,供电公司为三胞胎搞了专项捐款,我又专门向时任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的赵勇和市长陈国鹰写了情况汇报,市慈善总会、市红十字会、社会各界又给于了支持和帮助,60万医疗费有了着落。百天后的7月27日,三胞胎的人工耳蜗开机,从此他们听到了人间美妙的声音,可以和正常孩子一样了。再后来入幼儿园、上小学、办安置房等都是我不断奔波,找领导和相关部门,以及爱心人士帮助解决的,现在三个孩子已经是优秀的“朗读者“。之后,又有13名这样的孩子,在我的努力和帮助下,安装上了人工耳蜗,融入了主流社会,像正常人一样的学习生活了,这不仅为这些家庭解决了困难,也为社会减少了负担。救助“三胞胎”的事儿,被央视等各大媒体宣传,成为唐山创建文明城后唯一的典型事例代表,央视做成了中英文专题,在《讲述》等栏目播出。

    那段时间李梁不顾妻女,为三个孩子一直奔忙。当他的女儿满月的时候,我也送上了一份“特殊的礼物”,向李梁和他爱人刘佳致谢。我到市直各部门搜集了36种不同的报纸,全是6月3日的,设计好封面装订成册,定名“我来也”。在说明中我写了《梁佳女满月小记》,还专门设计了父母、长辈和亲友留言寄语专页。封底是我撰书的一副嵌名对:“李唐赋诗梁音绕,刘汉吟风佳句传”。36种报纸涵盖孩子爷爷奶奶、姥爷姥姥、亲母亲职业,与6月3日正好形成对称。其中为了找一份《解放军报》和英文的《中国日报》,我专门去了军分区和外办。到印刷厂亲自去装订,将来让孩子看看她出生的那天世界是什么样的。这份礼物还被《唐山劳动日报》《唐山晚报》《唐山广播电视报》报道,一时引起不小的反响,一位朋友发来短信说:“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能有这么高雅清新、有内涵、有意义的生日礼物,真是很难得,也很值的提倡!”亲友和同事们更是称赞、羡慕不己,李梁说:“没想到,我闺女刚一出生就上了报纸了!”

    其实,这就是文化,多少年之后,当孩子长大成人,她会品出这份礼物和亲友对她那份情谊,对她在人生道路上的期盼。“废报”有肺腑之言,“旧闻”有久别之情。珍惜路上的每一刻,记住自己的来路,才有出路和希望。因为人生就是一本大书,要用一生、用真心去书写。

    2011年4月,老家的四叔要在5月19日为二儿子操办婚礼,必须让我负责当大操儿。因父亲去世还没满一年,我是带孝之身,怕有啥讲究,再者我又没干过这样的事儿。四叔说:“不讲这个,非你不中!”要结婚的鼎新和女友都是国外留学的博士,在农村举行婚礼既要有传统习俗和文化,又要有时代特色和意义。我邀请族中另一位兄弟昌玉一块儿商议,昌玉也很有思想,也擅长策划。我俩都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火炬手,7月31日在唐山的火炬传递中,我是31号,他是32号。一个村、一个家族、一个辈份出了两个火炬手,这在奥运火炬传递史上也很少见,甚至是独一无二的。根据家里的要求和实际条件,我们为一对新人策划了简单大方、出新又有意义的婚礼。先是一场书画笔会,一些知名的书画家一起交流、创作展示。再由新郎用奖学金为母校捐赠了5万元的图书,建起了“鼎新书屋”。既是对母校和家乡的感恩,又是对教育的支持,也是爱书读书新风的倡导。小学校历史上第一次有了这么多的新书,在全市建起第一个博士书屋,这事儿在村里反响极好,经媒体报道后还成了当月的“唐山市学雷锋十佳事迹”。

    唐山是一座经历过大灾大难的城市,经历过生死更懂得人生的价值,更知晓人情的冷暖,也更明白人事的珍惜。作为大地震的幸存者,我关注唐山的地震文化、城市的发展、百姓的生活,特别对截瘫患者、地震孤儿、重组家庭格外关心。唐山康复村是一个特殊的地方,居住着双截瘫的家庭。从建村开始,我就与这个群体结下深厚的友谊,用独特的视角写出了《轮椅下面无障碍》等报道,为他们策划组织了“轮椅攀山看唐山”、“轮椅踏春游南湖”、“轮椅揽胜阅新城”、“轮椅爱家知古今”、“轮椅上网联天下”、“轮椅寄情逛世园”等系列活动。特别是在纪念唐山抗震20周年的时候,在唐山供电公司团委书记刘晓辉的带领,团员青年们将康复村的截瘫人抬上凤凰山顶,在唐山市里最高的地方喜看新唐山的变化,让这些靠轮椅行走的人激动万分。看到20年的巨变,他们热泪盈眶,情不自禁地在山顶歌唱。在远南运动会上得了冠军的著名残疾人运动员王宝占说:“拿金牌我敢想,但上凤凰山我不敢想!”这个活动成为中国青年志愿者的经典案例,央视、中央电台、中国青年报等都进行了报道,也成为了河北省和唐山市精神文明建设的典型事例。

    2017年9月,在纪念唐山抗震40周年之际,我又来到康复村,看到新建的活动室里缺书,我马上和晓辉、李梁商议,因为康复村的活动都是我们操持完成的,对这儿既熟悉有感情。我们仨给他们送去了2万元的图书和四个书柜。这是唐山第一个截瘫人的图书室,也是康复村第一次收到的特别的礼物,为他们的生活打开了又一扇窗口。那天从早上7点我先到康复村征求意见,问大家需要什么书,之后去书店选书配书,再到市场买书柜,然后我一个人把所有的书分类摆放到书柜里,一直忙到晚上7点多。盛夏的7月,从头到脚汗珠子直往下滚。看到几位村民坐在轮椅上,围着书柜选来选去,久久不愿离去的样子我很欣慰,付出的一切都值得!现在,连街道也在那儿设了文化活动室。几位残疾人朋友说,虽然我们有腿有脚,但不能走路,轮椅只能帮助我们走向生活,而图书却能为我们插上翅膀!这是震后40年我们最高兴的事儿之一。

    说实了,现在书不少,但读书的人不多。需要书的人不少,但能送书的人不多。特别是在那些边远地区,贫困的孩子们渴望读书的眼神儿四处都能见到,那眼神儿抓人、揪心。

    2012年的秋天,我去承德看望时任供电公司总经理的刘晓辉,发现在潘家口水库区里有9位农电工,风里雨里的为百姓义务服务,我马上赴库区进行了采访。地处宽城大山的潘家口水库库区里,还散居着400多户1000多口人,从沟沟岔岔到外边办事非常不便,只有走水路。这几位农电工十几年坚持义务为百姓捎带东西,被称为“库区新货郎”,把诚信送到了百姓的心坎上。经我采访、挖掘推出了一个新典型——绿舟服务队。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央视、中国青年报、农民日报、国家电网报、河北日报等纷纷采访报道。刘云山同志对此事的报道也有了批示,这个团队成为当年“河北十大新闻人物”提名,当选“感动中国电力十大优秀团队”,是冀北电力公司的“十大感动事迹”。来来往往我去库区80多次,为社会推出了一个时代的典型。但一个先进的团队仅凭捎带东西还远远不够,因为百姓们的需求是多方面的,还要有带动作用和文化传承。于是,我提出了“缝缝补补,洗洗涮涮,过年过节,做顿时好饭”的服务目标,让家属们成立了为库区孤寡老人、空巢老人服务的“绿舟嫂服务队”。为了丰富库区百姓的文化生活,我又组织设计了9个“流动书箱”,不仅让大人们看到需要的图书,也能使孩子们、特别是留守的儿童有了课外读物。小小的铁皮般载着图书传承了文化,成为青山绿水间一道流动的风景。这一举措改变了库区多年以来没书看的囧境,及时直接服务了百姓的生产生活,让他们有了一片精彩的世界,构筑了一道心灵的彩虹。因为文化是有力量的!是自信的!几年后,国家电网也推开了流动书箱活动。小小的书箱,就是一个个行走的基层和百姓心里的“书房”。为了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相关的专业安全知识,“流动展板”也在农村集市上亮相,一时成为佳话。

    其实,在此前的1998年,我就曾为城市的读书“瞎”操心。因为市区只有市图书馆,人们借书很不方便,我就设想用“流动图书车”的方式进行弥补,同时将厂矿企业、大专院校的图书资源盘活共享,网络化的编织起城市“读书脉”,改变一座城市的阅读结构和习惯,那便是城市文化和文明建设的起点和高起点,而书就是一级级台阶。

    因为,我的愿望就是拥有更多的时时能见、处处都有、个个实用、人人喜欢的优秀“书房”。给别人,也给自己!

    

【责任编辑:唐红  流程编辑:唐红】

头条
我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