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门羹——老妈的画儿与话儿(39)

2018-08-29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葛昌秋

  1951年的元月,是虎年的腊月,姐姐刚满一生日。父亲从矿上回来提前过年,一来要看看闺女,二来给家里撂下俩钱儿过日子。父亲知道母亲平时过得挺节俭,啥都割不舍得,苦辣辣地忒不容易。母亲也知道父亲是不爱言语的人,虽然从不发脾气,也不打呀闹呀的,更不耍混,是个老实人。可有时候的“蔫儿巴坏”更让人捉摸不透,有事儿了得使劲猜猜,挺费脑筋的。

  看到“当家的”回来了,母亲也挺高兴,赶紧想办法答兑着做些好吃的,特意去街上买了猪肉,炖了一碗、炒了白菜、拌了白菜芯儿、弄了花生米,蒸了秫米干饭,自然也有父亲喜欢吃的红咸菜。本来母亲还想去打酒,父亲说:“一个人喝啥!省点钱给他姥爷买酒吧!”在姥爷姥姥眼里,父亲这个姑爷挺称心如意的。在以后的日子里,母亲她们姐儿四个都成了家后,越发证明了这一点儿。但母亲还是为父亲准备了小酒壶儿,算是过年的“犒劳”。

  父亲坐在小炕桌儿的东边,对面是姐姐。母亲看姐姐个子小,特意拿来枕头让她当座儿。爷儿俩拿起筷子就开吃,父亲一边儿喝酒一边儿照看姐姐,还跟母亲说:“这白菜炒肉挺对劲儿,再咸点儿更有味儿!咸中得味嘛!”母亲答话儿:“我是想让你多吃点儿,下回做了再多放点儿盐。”一家三口的小日子在饭桌上显得挺有滋有味儿的。说着拉着就要盛干饭了,母亲赶紧下炕去外面取饭勺儿。

  不成想出了屋就进不来了,被父亲关在了门外,母亲一下吃了“闭门羹”。

  “当时我拿着饭勺子就蒙了!不知咋儿办好了!”母亲有点儿胆怯。一连敲了几下门,又叫了几声,侧着一听屋里没动静儿,父亲就是不给开门。大中午的母亲怕影响不好,又转到南窗户前,跟父亲摆摆手也没管用。没办法母亲转身就出了门,到南街头上去转悠。一边儿走一边儿想,心里一劲儿找原因:“这是咋儿回事儿啊?不知因为啥,也不知哪儿做错了,当家的就不满意了,惹的他不高兴了,可我啥事儿也没做呀!”母亲翻来覆去的琢磨,一件事儿一件事儿的捋巴,回忆着家里这些日子经历的前前后后。

  转了几圈儿后,母亲突然明白了,父亲是头天回来的,他去看了俩大妈,还去了界壁儿邻右的家里,走走串串看看婶子大娘,跟哥儿几个唠唠嗑儿,说说庄里和矿上的新鲜事儿,也免不掉说到母亲。因为父亲曾嘱咐过母亲:“别跟她们在外边瞎跑得去,跑坏了我可不管!”母亲当时在村里帮忙做事儿,又被选为调解委员和村民代表,后来还当了组长。那些日子里真是没闲空儿,一天到晚都在忙,再加上地里还有庄稼活儿,一忙了就不可开交,辛苦更甭说了!母亲说她把事儿都想透了才回来。

  这会儿父亲已经把门开了,见了母亲还说了句:“快吃饭吧!饭都凉了!”然后去了对面屋的三奶家。本来母亲是憋着劲儿想跟父亲理论理论,可转念一想:“大过年的,他要回矿上做年工了,万一心里不痛快了,下井去干活儿走了神儿多危险,那更让我担心!所以我啥也没说。”等吃完饭后,母亲悄悄地给父亲收拾好了穿戴和用的东西,父亲也从三奶家出来,没再说啥就回了矿上做年工去了。

  等父亲再回家来,母亲把“闭门羹”的事儿当成一个“重要议题”,当面锣对面鼓的一一说明,俩人儿把话都说开了。父亲也委婉地告诉母亲,是听别人说了一些“风言风语”,他觉得母亲一个人在家带孩子过日子本来就不容易,还让别人在背后“说三道四”的议论纷纷,怕是“坏了门风”。母亲从前到后一五一十的念叨了所有事儿。父亲说:“其实我心里挺踏实的,就是想换个方式提醒你一下,心里有数多注意点儿!省着吃亏!”母亲埋怨道:“以后别拐弯儿抹角儿的,有话就直说!”

  以后的日子里,“闭门羹”就成了家里常说的故事。

  老妈说:“两口子过日子要互相信任,不能啥都猜疑!有事儿要说开了,别记小账儿,别翻旧帐儿,别有糊涂账儿!听传言坏江山!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千万不能听风就是雨,不分清红皂白,动不动就吵就闹。遇到事儿有了矛盾,闹了小别扭儿,把心放当间儿,你得先问问自个儿,再回头看看哪儿做得对与不对,多找不足,多照照镜子,多为对方着想,事儿就简单了!过日子哪有马勺儿不碰锅沿儿的!关键是不能“牛蹄子两半着”,要往一块儿说、一块儿想才有好日子!闭着门开着门都一样,只要有“羹”就中!”

【编辑:袁瑞】

相关阅读
H5频道
图片阅读
今日热点
今日头条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