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扫盲识字班——老妈的画儿与话儿(24)

2018-08-23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葛昌秋

  解放后,母亲被选为村里的调解委员。新社会新国家,新生活新主人,又赶上姐姐出生,在母亲的心里齐刷刷一片明朗的天,一切都是新的,干起事儿啥都忘了,一天到晚忙的两脚不沾地儿。

  有时候把大早起熬的粥盛出来,放在凤忠大奶的大锅里,晚上回来简单一热就吃。“那时侯觉得浑身都是劲儿!总也不觉得累!可就是不识字儿,看着人家写写弄弄心里干着急!”母亲特别羡慕那些有文化的人们。

  不久,村里开始组织扫盲,老师是村里的小学教员,号召大家上识字班。后来母亲才知道,扫盲就是扫除文盲。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全国文盲率高达80%。都不识字,都没文化咋儿建设咱们的新中国呀?经老师这么一说大家都明白了。当时的工厂、农村、街道到处都有扫盲班,人们学文化的热情非常高涨,都想着为国家建设出把子力气。

  老师挺讲究方法,找大家熟悉的名儿,想知道的字儿,或者感兴趣的事儿入手,先从自己的姓名教起,然后是生活中常见的农作物和常用的器物,还有村名儿地名儿,农活、农具和牲畜的名儿。过去村里识文断字的人少,立个字据记个账、写个对子弄封信,都得找那些肚子里有墨水的文化人,遇到关键的事儿了,或是重要时刻按个手印儿。不少人连自个儿的名字都不认识,更甭说写了,甚至一辈子也没写过自个儿的名字,真正是“睁眼儿瞎”。

  一说去上识字班,母亲抱着三个月大的姐姐就去了教室。当看到老师写了自个儿的大名,母亲楞神瞅了半天,然后跟老师一笔一划的学着写。在课堂上母亲挺积极,不懂就问,抢着回答问题,跟着老师念课文,还总受到表扬。老师说:“识字是建设国家过上好日子的先决条件!也是必须做到的事情!”母亲觉得挺在理。

  没过几天,母亲就学会了写自己的名字,认识了上下、天地、好坏、风雨、日子,东西南北等。老师还教唱了《东方红》等歌曲。特别是秧歌剧《夫妻识字》中唱段,歌里用夫妻对唱的形式,唱了学文化的重要,既通俗易懂,又好学又好记。每回说到这儿,母亲总要唱起来:“ 黑咕隆冬天上出呀出星星/黑板上写字放呀么放光明/什么字放光明/学习二字我认得清/认的清认的明/要把道理说分明/庄稼人为什么样要识字/不识字不知道大事情……这是母亲熟悉的几首老歌之一,也是她老人家的“保留曲目”。每当唱起来的时候,母亲就精神焕发,底气十足。

  一天在当街,母亲碰到放学的几个小孩儿,他们一直瞅着母亲笑,追着母亲唱起了儿歌:“狼来了,虎来了,马猴子背着鼓来了,狼抱柴虎烧火,小猫子上炕捏饽饽, 狼吃俩,虎吃仨,就给小猫子剩半拉,小猫子没吃饱,馋得舔簸箕,簸箕舔倒了,小猫子吓跑了。”孩子们说得挺来劲,母亲却是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弄的一头雾水,茫然不知所措。赶紧拐弯儿,走进别人家的院儿里,去串门儿了。

  之后一连几回,孩子们见了母亲就唱儿歌。母亲只好到学校找老师打听,问问究竟是咋儿回事儿。

  原来是老师为了督促孩子们好好念书,拿母亲做例子说事儿,夸母亲努力认真学习劲头足,抱着孩子念课文,闺女就像听着儿歌一样,“狼来了,虎来了,马猴子背着鼓来了……”不知不觉的“哄着”睡着了。

  母亲这才恍然大悟,跟老师俩人说着大笑起来。

  没多久,母亲跟大奶去了赵各庄看父亲,上识字班的事儿没坚持下来,盲还是没扫!

  “当时一天学一个字儿,一年下来就是365个字儿,用不了几年我就能读书看报了。我要是能识字有文化,早就申请入党了,连字儿都不会写咋儿申请啊?还是你们赶上好时候啦!好好珍惜吧!”每当说起上学的事儿来,母亲总是用“现身说法”。

  后来,父亲不仅承担了母亲“文秘”上的事儿,还成了母亲的“义务读报员”,每天给母亲念报纸,说说国家大事。父亲走后,姐姐又担起了这个“重任”。母亲也常常拿着报纸翻来覆去的“看”,大有“老骥伏枥”的样子……

  老妈说:“读书写字学文化,关键还是靠自己。过去当睁眼儿瞎,过苦日子,稀里糊涂的就是一辈子。人的日子得过出滋味儿来,有了文化心里总是豁豁亮亮的。干啥事儿都要有长性,千万不能忽冷忽热,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就会半途而废。凡是想干的、该干的、能干的,就得干好喽!干出个样儿来!不然就对不起社会,也对不起自个儿!准有后悔的时候!”

【编辑:袁瑞】

猜你喜欢
H5频道
图片阅读
今日热点
今日头条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