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妈的画儿与话儿

2018-08-17来源:中青在线 作者:葛昌秋

  老妈没啥文化,甚至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

  老妈没拿过笔,甚至算数都要靠摆火柴棍;

  老妈没画过画,甚至照葫芦也画不出瓢来。

  瞅着别人读书看报,写写画画,说说笑笑,她老人家也常常羡慕不止:“你们生在新社会,赶上好时候了!识文断字多好呀。”

  老妈性格开朗,遇事有主见,好多话里都富有哲理。那些年家里日子过得苦,处处艰难,再赶上“文化大革命”和唐山大地震,从城里到了乡下,一家老小度日如年,可老妈都乐观面对,从没低头服输……就这样她和老爸拉扯大了5个子女,给了我们一个温暖的家。

  现在,89岁的老妈已是儿孙绕膝颐养天年。每天清晨做自己编排的“早操”,饭后“转圈散步”,闲来看看电视,与老姐妹聊聊天……平淡的日子也挺有味儿。

  2010年7月3日,老爸走了,一下子就剩下老妈一个人,总觉得有些孤单寂寞。

  一天,我提出让老妈画画儿,为老妈找来一本书,也是一个老太太画的画儿。小妹素文给她买来画笔、蜡笔,可老妈就是不画:“大字不识,七老八十的,画不了!”不管怎么说,她老人家就是不动笔。细心的姐姐发现她悄悄看画册,坐在写字台前半天不语,多了心事儿。小妹也看出有戏了,赶紧把描影的画册、蜡笔、橡皮、板尺都放到跟前“逼”她。几天后,她就能把一张白纸弄得五颜六色了。

  打那以后,老妈每天遛弯儿回来,就坐下来“创作”。小妹和学美术侄女葛珊、儿子冯杰都当了老妈的“艺术指导”。老妈也挺勤奋、挺认真,擦了画,画了擦,一弄就是大半天。

  2011年6月10日,老妈的第一张“作品”诞生了。她画得是花盆里的“绿巨人”。大家看了都称好,真得挺棒的。没想到老妈越画越来劲儿,越来越上手儿,有时一天就能完成一幅,渐渐地摸出点儿门道,开始构思、摆布位置,还想到生活中经历的事儿。有时为了一个动作反反复复擦了画了折腾好几回,桌子上都是铅笔屑、橡皮沫和五颜六色的斑点,真是“丰富多彩”的样子。家里阳台的缝纫机上、屋里写字台上就成了她自己的天地,不知不觉中就画出了180多张“作品”。

  在老妈的笔下,似乎所有的经历都能成为她的“作品”。她画出了自己的世界,有了内心的表达,也多了精神的寄托,丰富了自己的生活。

  在老妈的画里,儿时的记忆、少年的经历、成家的日子、艰苦的岁月、人生的苦难、地震的险境、现在的生活……世间的花花草草、时光的零零碎碎、经历的点点滴滴。特别是那些触动她心灵的人和事,人间的真善美,她既能画出来,也能讲出来,还不时向我们“重播”。

  过去的岁月历历在目,人间的冷暖记忆犹新,她把时光沉淀成故事,谈笑间传递着昂扬的劲头。

  2013年的春节和老妈85岁生日时,一家人两次为老妈办了“画展”。姐姐打开家庭日记《老妈长寿记事》,讲述了老妈画画儿的故事,引来大家一片掌声和笑声。孩子们觉得奶奶这辈子吃得苦太多了,我们应当好好孝敬老人家,也从画中和话中懂得了好多人生故事,对成长很有好处。

  这些画儿不仅反映了老人的人生经历,是一部家族史,也是那个时代每个家庭生活的缩影,真实记录了社会的发展、进程,是一笔富贵的精神财富,非常值得珍惜。

  老妈没啥文化,从她的眼中,我们看到了大千世界,了解纷繁的生活,她把看到的表现在她的话中;

  老妈没拿过笔,从她的话中,我们听到了沧海桑田,传递岁月的回想,她把说到的折射到她的心中;

  老妈没画过画,从她的心中,我们感到了色彩缤纷,品味人生故事,她把心中的记忆呈现在画中。

  这就是老妈,上世纪三十年代出生的唐山人。姓马属马,但从不马虎,品如翠玉,德似 兰馨。大名翠兰。

【编辑:唐红】

猜你喜欢
H5频道
图片阅读
今日热点
今日头条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