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应掌握经济学思维

2018-06-20来源:北京晨报网 作者:郭丹

  为发布新书 薛兆丰现身“菜市场遇见经济学”主题展览

  薛兆丰,经济学者,现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前身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北京大学法律经济学研究中心联席主任,“得到”APP《薛兆丰的经济学课》主理人。曾为美国西北大学法学院(Northwestern University School of Law)博士后研究员,为美国乔治·梅森大学(George Mason University)经济学博士。著有《商业无边界——反垄断法的经济学革命》和《经济学通识》。其长期关注法律、管理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其作品持续影响读者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海鲜摊为什么在菜市场中间?”“肉铺的灯光为什么是红色的?”近日,三源里菜市场内随处可见写有经济学提问的路牌,同时,商铺中还有数位经济学家“坐镇”其间,从李嘉图蔬菜摊到亚当斯密牛肉铺,他们著作的经济学原理陈列于商品之中,一条经济学之路自踏入大门便缓缓展开。原来,这是由得到APP主办的《薛兆丰经济学讲义》新书发布会现场,该书旨在帮助普通人构建地道的经济学思维方式,也正基于此初衷,作者薛兆丰走进与每个人生活息息相关的菜市场,引导人们在日常生活场景中发现经济学的乐趣。在接受北京晨报记者采访时,一直致力于普及经济学的薛兆丰坦言,如今人们学习经济学仍存在不平衡的问题,他希望通过改变教学方式,让经济学变得人人都看得懂、学得会。

  让经济学回到原点

  为什么要在菜市场里做新书首发?薛兆丰上来就开诚布公地解答了记者的疑惑。他认为,知识本来就不应该是高高在上,特别是经济学更是一门与人们日常生活最贴近的学问,所以,他把自己的新书放在左邻右舍是蔬菜摊、水果店、馒头铺的菜市场中,回到日常生活之间,才是回到了经济学的原点。“菜市场是寻常生活的最小缩影,也是经济学发生的‘第一现场’。这里有我很崇拜的一群人,他们不是经济学家,但每天都在运用经济学原理。每一款蔬果海鲜的选择、每一次货比三家、每一场讨价还价,都是经济学的投射,只不过在此之前你可能还没从这个角度看过他们。”同样,将经济学与普通人紧密相连,深入和彻底地将经济学思维运用于各种实际场景,从而帮助读者理解现象背后的经济逻辑,也是此次出版《薛兆丰经济学讲义》的特点。

  “我希望每个人都能体验经济学带来的乐趣。”薛兆丰谈到经济学给当下人们生活带来的幸福和财富时归纳,原因基本有两条。其一就是交换,“哪怕是在物质生活中,物质本身一点都没有增加,但是通过人们互相的自愿交易,每个人的幸福都能够提高。”他称,这是很神奇的事。

  解决学习的不平衡

  多年来,薛兆丰一直在普及经济学的道路上耕耘,其初心就是让人人都应该并且可以学习经济学,使普通人能掌握地道的经济学思维,从而对这个由海量陌生人连接而成的社会做出恰如其分的反应。“我们选择在菜市场办展览,并不是一个噱头,因为我们要把普及经济学这个事情一直做下去。”他讲述,撰写该书的原因要回溯到20年前他做经济学专栏时,看到两个非常明显的落差,“那是两个数字,一个是学过经济学和买过经济学教科书的人,数字非常高,其中文科生里面80%的人学过跟经管有关的知识。第二个数字是欣赏和喜欢经济学的人,数字很低,读经济学书超过30页的人数更低,有的甚至把所学还给了老师。”这让薛兆丰感慨万千。

  上过薛兆丰课或读过他书的人普遍反映,他讲经济学更加生动、易懂,但是内容却并不简单,其专栏的大量内容是翻开任何一本传统教科书都找不到的,它不仅仅是经济学知识的转化,更是一个新的体系。“这就是我要解决这两个落差的办法。”薛兆丰说,从20年前做专栏作家,到后来在北大教书,再到现在做经济学专栏主理人,他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解决学习经济学当中的不平衡。“我总觉得经济学应该这么学,应该这么教,我想改的是经济学的面目,而且不只是我一个人想把这件事做好。”薛兆丰称,这是一个远大的事情,改变经济学的教学方式,让经济学变得每个人都看得懂、学得会、觉得跟自己有关。

  ■经济学现场

  菜市场里的经济学奥秘

  “菜市场遇见经济学”主题展览暨《薛兆丰经济学讲义》新书首发式在三源里菜市场举行,当天,新鲜水灵的萝卜白菜变身艺术品,最具生活气息的菜市场变身艺术馆。薛兆丰认为,菜市场是经济学发生的“第一现场”,而就在这一菜一果、一虾一贝间,他也为大家揭开了其背后蕴藏的经济学奥秘。

  1、汉堡的故事

  现场:菜市场门口矗立着直径一米、高达两米的仿真汉堡,面包、番茄、生菜、牛肉、芝麻,每一层都有微缩景观和人物模型,表达食物的来源和生产流程。模型来源于经济学中最有名的《铅笔的故事》。

  疑问:一个人可以独立制作一个汉堡吗?

  薛兆丰:从经济学角度看,汉堡不简单,这是一个世界级的分工协作成果。制作这个汉堡的原材料,面粉来自河北、番茄来自山东、生菜来自福建、牛肉来自美国、芝士来自荷兰。经过种植、饲养、采摘、运输等众多环节和无数人的努力,才能汇聚成一个普通汉堡。没有一个人可以独立完成整个汉堡的制作。就像知识永远是分散的,只有通过市场机制,才能协调人们分工与合作,生产出一个汉堡。

  2、牛奶永动瓶

  现场:一排三个的牛奶瓶,利用循环装置,让其中的牛奶不断循环倾倒,讲述历史上著名并且一再重复的“倾倒牛奶事件”,对应经济学过剩原理。

  疑问:牛奶厂为什么把牛奶倒掉?

  薛兆丰:经济学家眼中,牛奶厂倒掉牛奶其实是理性的选择,这是价格管制的结果。美国历史上有过牛奶厂倒掉牛奶的案例,这是因为政府规定了过高的“牛奶扶持价格”,从而诱发了过量的供给造成的,当一件商品出现“过剩”,是由于它的价格被人为地抬高了。

  3、红萝卜和白萝卜

  现场:透明罩里有红白萝卜不断旋转,只可选择其一。

  疑问:歧视是个负面词汇吗?

  薛兆丰:用经济学解释,歧视没有褒贬,凡选择必有歧视。之所以会发生选择,是因为稀缺性。比如,名校的名额是稀缺的,所以它必须对学生进行选择。你的菜篮子容量是稀缺的,所以你必须选择要买什么菜。选择必然导致区别对待,区别对待就是歧视。我们不应该问要不要歧视,而是应该问如何选择才好。

  4、新庖丁解牛

  现场:肉铺外设置一头接近真实大小的牛模型,通过X光屏移动,实时显示出不同牛肉部位及名称。

  疑问:牛肉为什么分得那么细?

  薛兆丰:以经济学来看,品位的提高是财富增加的结果。以前,只有富人区的牛肉才会分得那么细,要分成上脑、眼肉、肋条;而在穷人区,则牛肉就是牛肉,不会区分仔细。如今,普通餐厅和菜市场也有了很细化的区分,这是因为人们收入上升,使得品位变得精细。将牛肉细分成不同的部位,用不同的方法烹饪享用,不再是富人的专利。

  北京晨报记者 郭丹

【编辑:唐红】

相关阅读
H5频道
图片阅读
今日热点
今日头条速览